《无间道与无间道风云的对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间道与无间道风云的对比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间道港版与美版的对比分析之文化背景差异篇无间道自2002年上映以来,抛开票房不说,单看其留下的影响,不得不说,这部以俗套的警匪故事为题材的电影,的确是惊世救市之作。之后香港人又有了无间道2、无间道3两部前传后记。同时,也吸引了老美的垂涎,于是有了马丁.沃尔伯格翻拍的无间道风云。美版无间道的问世,不仅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导演奖”两项大奖,同时也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既然一部堪称经典,一部惊叹好莱坞,自然少不了比较。有说港版的唯美干净,具有文艺气息;也有说美版的真实直白,塑造了一个更真实的无间道。有说港版的做作,也有说美版的露骨。众说纷纭,其实不过是中美电影文化的差异罢了,东方
2、人含蓄,西方人开放。首先,简述两部影片的剧情。无间道讲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他们分别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他们决心要离开那个不辨是非的处境,离开无间地狱,寻回自己的过程。 “无间道”作为片名,寓意深刻。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如同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中,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角色的茫然成了探讨的根源: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无间地狱没有轮回,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两位主角却不甘于此。从而,引出后面的一切。无间道风云在保留原著的主要戏剧冲突之外,将之转化成富有美国城市质感和文化特色的故事。改编后,故事的内核是保留不变的,改变最大的是一
3、种“质感”。“质感”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特质的真实感。在影片里,包括人物的状态,空间的状态乃至影片的状态。改编将故事从香港转移到了美国东海岸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城市波士顿。这样的设置主要是根植于南波世顿爱尔兰裔黑帮的现实。刘伟强曾经说过:“无间道只有在香港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拍出一种晦涩的绝望”。因此,港版无间道里人物带着香港城市历经变迁的质感。“无间道中让影片脱颖而出的,是由摄影、剪辑、音乐等技术层面和表演层面交织而成风格化的叙事方式。那是一种和香港这个城市所特有的洗练、时尚而又迷离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让本该雄浑激烈的类型片,带上了沉静优雅的文艺风格。而无间道风云是一个根植于美国的社会现实
4、的故事,强调人物冲突和心理状态。因此,影片的质感更加美国化,叙事与人物则体现出浓重的美国本浜味。改编之后,变化的不只是城市背景,而完全变成了美国文化环境下的故事,也是适合美国观众读解的影片。其次,是内容分析。第一,情节比较。两部电影都是讲的同样的故事,但依然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在感情戏方面,无间道中刘德华有作家女友郑秀文,梁朝伟和女心理医师陈慧琳搞暧昧。美版却安排两人爱上同一女心理医生并发生性关系。更可怕的是,女主角外表老气,两位帅哥却一见钟情,说服力不足。在关键情节方面,两部片的结局自然不同,但有香港影迷表示,有一场关键戏两个版本都用了,然而处理迥异:港版里梁朝伟看见黄秋生面前坠楼身亡的一
5、幕,看见黄秋生身亡,两人过去相处一幕幕重现,配上感伤配乐,这一幕震撼和感动了很多观众。但是在无间道风云里,莱昂纳多看见马丁辛坠楼的情节,导演却用“冷处理”方式,没有感伤回想,或许会让喜爱无间道的观众失落。不难看出,港版的着重人物心理,情节的细致刻画,每一个情节都顺理成章,衔接自然。而美版的就很简单干脆,没有过多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情绪。即便是三角恋,也结束得很聊撇。喜欢它的观众大都赞叹故事悬念足,节奏紧凑,非常有导演老马丁的个人风格,脱胎于港版自成一格。这大概就是各自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构造出来的情节吧。第二, 冲突。与其分析影片中的环境冲突,不如分析两个影片的环境对比。港版的画面总是干干净净
6、的,开阔的天台,气派的高尔夫球场,井井有条的办公室、文艺气息浓厚的电影院等,十分整洁,唯美,没有一丝杂乱之感。而美版的画面则明显要粗糙很多,凌乱的街道,黄色电影院,拥挤的办公室,破旧的天台等,感觉十分真实,没有很强的画面感。或许会有很多人怀疑,为什么香港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比波士顿这个发达国家的城市还现代、先进?所以,就有了后来有些人对港版无间道的诟病,觉得太做作,太文艺,太煽情。也有人觉得,美版的太黄太暴力。其实,无论是干净的港版,还是粗糙的美版。都是本土文化的直接反应。中国历来就具有内敛含蓄的特点,在电影里面的直接体现就是比较具有文艺气息的画面。而西方人观念却要大胆开放直白得多,既然是黑帮
7、片,没必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场景的唯美。第三, 人物分析。其实,两部影片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选角的感觉是一样的,不管在什么戏,不管在哪个国家。 先分析里面的女性。在无间道里,女性意味着情感和柔和的一面,无间道风云里的女性不再承担情感功能,而是欲望的载体,更关键则是叙事的线索。原版剧情涉及的三个女性,在无间道风云中化为一个主要的女性角色:玛黛莲既是沙利文的未婚妻,同时也与比利有着暧昧关系。她作为一条叙事线索结构着暗藏身份的警匪两头。原版另一层微妙的情感因素出自两个卧底之间,影片开篇不久,即是两人邂逅于音像店,一番攀谈后甚至如音响发烧友般比肩而坐,蔡琴被遗忘的时光拨动心弦,颇有知音之感。陈永仁殉
8、职后,刘曾凝视其良久,以及随后在其葬礼上的表情都表明了对二人同经“无间”之苦、在某种程度上的惺惺相惜。在美国版本中,这一层微妙的情感因素则太不符合好莱坞的叙事基调而只保留了绝对的对立关系。 而后是两个卧底。港版的刘建明虽然多重人格,但是到最后终究是觉悟了,杀了韩琛,回归正义。而科林则自始至终都没有觉醒,即便是杀了“义父”卡斯特罗,也是出于自私(我的猜测是,他知道了卡是FBI的人,所以才杀他的),在他心中,顶多就是逃避现在的境况,和女友移居另一个城市。一句题外话,据说,刘德华看完美版无间道,除了评价Matt damon饰演的美国“刘建明”比自己塑造的更加“奸”之外,还给此片打了8分的成绩,表现对
9、此片的衷爱。对于陈永仁和比尔,两部影片对这个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大同小异。作为警校优秀学生被派去做卧底,最后被黑道卧底杀害。其实,无论是陈永仁这个角色还是刘建明这个角色,他们都活在恐惧,纠结之中。影片对这两个角色戏剧性的设计就是他们的交集。陈与刘在音像店的偶遇,比尔与科林都喜欢上了女主角。这或许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吧,在港版无间道里面,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三角关系,在美版无间道里面,也很难有音像店那样的文艺气息。接下来是警官。港版只有一个黄警官。而美版一开始就有两个警官,昆南和迪克曼,其中迪克曼警官形象的塑造口味有点重(一直很诧异,这样的人咋就当上警官了。)在港版里面特别让人感动的是黄sir与陈永仁的
10、感情,从生日送表到最后坠楼牺牲,影片对这两个人的羁绊的描述也十分细腻到位。而美版里面昆南与比尔的关系,并没有过多的情感刻画。到是满口粗话的迪克曼,最后那一枪,何其利索。还有就是黑帮老大。相对于韩琛的隐讳算计,卡斯特罗的高调嚣张更能体现美国人的直白,张扬。同时,在美版的无间道里面,卡斯特罗还有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身份FBI线人。给自己一个联邦调查局线人的身份,然后一边为所欲为,他是比利和科特的合成。不得不感叹,美国人口味真的重。总体而言,无间道里每一人物对峙的重场戏中皆可见精致优雅的镜头运用和剪辑,演员表演分寸感的克制与拿捏,言语的精炼和暗藏玄机,情绪张力的暗涌和对抗,音乐的细腻委婉。而在无间道风
11、云里,这一切都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接近生活常态的平实镜头,张扬的言语和行动,冲突更多在外部动作而非内心。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所追求的表现方式最后,综合分析。港版是时尚的,不论镜头对准的是高级警员,还是街头混混,那种魅力之都的精英气氛,都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也是是内敛的,无论是刘建明内心的欲望,还是陈永仁那逝去的爱;无论是黄Sir对永仁的爱护,还是韩琛对建明的算计一切都是在隐讳的状态下进行,反而能勾动观众敏感的心弦。同时也是中正均衡的,一正一反两个卧底,两老两少的层级搭配,你有未婚妻,我有知心人。势均力敌的架势,营造出特殊的紧张氛围。配以舒缓精致的摄影,这种氛围又被文艺
12、化,从而使全片散发出东方情调特有的淡雅醇和风味。美版是粗俗的,脏话成了角色的标志,从警员到黑帮头子,在国骂方面都是个顶个的熟练,这里的警察也很少西装革履或制服笔挺,休闲懒散的风格使剧中人物看起来很家常。也是奔放的,黑帮老大的霸气,不仅写在卡斯特罗的脸上,还存在于他的每一段话和每一个举手投足当中,尽管他在派头上比不过港版中的韩琛,但在嚣张程度上则是大大超越。其中各种感情的表达,也是很直观热烈的,热烈到卧底的双方竟然玩起了三角恋。难怪他们最后的“天台决战”无法像港版那么冷静,情敌之间嘛,是一定要饱以老拳才能解恨的。同时也是偏私宠幸的,这个偏爱和宠幸的对象,就是卡斯特罗(杰克尼科尔森)。他饰演的黑帮
13、老大,一举突破了港版中四分之一不到的戏份,不仅超越对手警察组长很多,甚至凌驾于两位卧底角色之上,成为美版中的灵魂人物。如此一来,美版的重点,就偏离了港版中警匪双方的斗智斗力,而变成一力刻画一个黑帮老大的声威以及由此给相关人等带来的命运转折。从风格上来说,相对于港版的精致优雅迷离,美版呈现出粗犷草根亲切的特色。无论是灯光剪辑,镜头运动,还是场面调度与音乐音响,美版都出“平实”的感觉。整体来说,两部电影的关键情节与场景几乎相同,但影片内容和导演叙事方式完全不同。“无间道风云不仅是重拍无间道的电影,而是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电影。结尾很不同,我看出的一点是,其实中国人更纠结。美国人给出的结局是俩人都死了,这算是一种基督式的结局,美国人更愿意相信是这样。我们的结局是一个死了,另外一个还活着。这样的结局很纠结,更符合最开始无间道的说法。总之,两部电影两种不同的风格,东方的含蓄与西方的直白。东方的文艺宗旨是美要美得唯美,邪要邪到酷。西方的文艺宗旨却是要逼真的要更逼真,夸张的就要更夸张。两部影片各有千秋,硬是要拿来做个比较的话,无非就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早就了不同的无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