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106460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一、名词说明(每小题5分,共20分)1集权制2.管理理论3.公共政策评价4.头脑风暴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A 企业 B 社会组织C 政府 D 个人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听从、认同与( )。A 深人 B 内化C 反映 D 响应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个基本的假定是:( )A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好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说明为合乎理性的。B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好用主义

2、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说明为合乎理性的。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好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说明为合乎理性的。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好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说明为合乎理性的。4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运用的。A 久美国国防部 B 麦克纳马拉C 贝塔朗菲 D 兰德公司5。下列关于学问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 入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学问化C 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l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等系统。A 智

3、囊 B 信息 C 监控 D 决断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 目标具体明确 B 目标有效协调C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3。在学问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观出的新特点包括( )。A 多变更 B 民主化C 高效化 D 科学化4。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A 管制性公共问题 B 国际性公共问题C 全国性公共问题 D 服务性公共问题5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 层次性、多维性、敏捷性 B 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C 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D 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实力的内容。2简述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

4、程模型。3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包含哪些步骤?4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试论述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2试分析公共政策将来的基本走向。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共政策学科的其次代掌门人是( )A.叶海卡德洛尔B.拉斯韦尔 C.科勒曼 D.勒纳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 )A.重农抑商的政策主见 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

5、统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3.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A.限制论B.系统论 C.信息论D.相对论4.公共政策学属于( )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D.文化艺术5.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A.西蒙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D.埃齐奥尼6.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安排的手段就是(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D.公共组织的内涵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A.公共问题的形成B.政策方案的制定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D.公

6、共强制机构的出现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A.信息子系统B.决策子系统 C.询问子系统D.反馈子系统9.确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A.国家权力B.国家实力 C.国家形态D.社会形态l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确定,这是( )A.政策选择B.政策确定 C.政策宣示D.政策执行11.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A.价值观的更新 B.道德意志的强弱 C.期望目标的变更D.社会结构的变迁12.缘由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 )A.类比分析法B.边界分析法 C.分类分析法D.多角度分析13.政策规

7、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 )A.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B.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选择之间C.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D.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14.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A.方案的类同性 B.方案的可行性 C.方案的创新性D.方案的价值取向15.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A.互为因果B.彼此独立 C.相互交叉D.相互影响16.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A.政府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D.民意代表17.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 )A.政策科学化的一种形式B.政策方案选

8、择的一种形式C.公布政策的一种形式D.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18.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 )A.“求神似,去形似”B.“求神似,求形似”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D.“去神似,求形似”19.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A.霍恩B.雷恩 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2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确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A.政策制定B.政策宣扬 C.政策持续D.政策评估2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 )A.正式评估B.内部评估 C.政策监控D.非正式评估2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A.确定评估

9、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D.打算评估条件2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 )A.政策终结B.政策断裂 C.政策僵化D.政策走样2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A.激进性的B.突变性的 C.周期性的D.渐进性的2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 )A.定量分析B.超理性分析 C.定性分析D.辩证分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探讨刊物的问世 C.特地探讨机构的建立D.高校教化

10、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27.作为公共政策学探讨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和政策链 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 E.政策功能2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D.系统功能 E.安排功能29.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 )A.过程模型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D.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 E.综合模型30.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D.环境调整 E.关系调整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公共政策的安排功能。32简述决策询问的特点。33简述政策

11、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34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35简述公共政策探讨组织的作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6试述政策议程的各种构建模型。37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实行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38.宪法修正案的诞生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探讨和部署修宪工作。会议确定成立以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心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心

12、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心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看法,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看法。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确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起先实行。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看法,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殊程序,以中共中心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依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状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

13、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确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仔细的审议。在充分确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大会为此实行了主席团其次次会议听取审议状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实行第三次会议,依据代表们的审议看法,确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3月14日,庄重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

14、刻出席会议的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慎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2890张,赞成2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要求: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2)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4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化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是(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C.政策科学探究:概念与适用 D.政策科学构想2.提出并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