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术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10407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仲景术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张仲景术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张仲景术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张仲景术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张仲景术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仲景术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仲景术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张仲景术数(二)万物有气即有数,有生成就有变化,人乃万物之中最贵 者,先天十月怀胎河图是也,后天九九八十一变洛书是也, 河图洛书两者合二为一与后天八卦相配之生命形成和演化 过程就是人的气数,大至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无 不有气数的存在。无病之人,人体气机升降有序,周而复始, 患病之人,气机升降失衡,生命圆运动受阻,有始无终。医 者,必须通晓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气数演化规律才能更好 的临证治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仲景之后,除王叔和卫讯 等少数人通晓仲景之旨外,千古无一人。伤寒论研究史 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是明证,正因为不明仲景撰著之旨,才 有诸家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言百家争鸣促进了伤寒学

2、说和仲 景学说的发展,依我之见,在不明仲景撰著的情况下后世注 释之著是在误导后学,引入歧途不得而返,诸多学子,苦无 入门之捷径,张仲景术的问世,不但可释千古疑难,而且可 获登堂入室之匙,可在最短时间内造就大批中医人才,中医 之振兴指日可待并非虚言,待仲景方术大白于天下之时,伤 寒论研究就可以划句号而告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一出生其后天生命过程就呈有序 性,动态性,周期性在逐渐演化发展,人的一生就好比是一 罐煤气,其生命能量在逐渐的耗散,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 经过九九八十一变由少到老,待生命能量耗尽便气尽身亡, 只剩一具无生命的躯体。人身之魂“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 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

3、,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 -注:万物皆有灵,天地气交借父精母血而成身,魂一入窍, 受后天木气(天一地二人三,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是三生 的)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时,无声者不 成”。“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来此,轮回不 息”。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注:所谓天 魂地魄,即天三地四,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 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 游魂属8,鬼魄属4,男8 女7,男逆女顺,故九变十化气数 图始于8/4魂魄入,终于 8/4魂魄出。8/47/36/25/14/93/82/71/69/58/47/37/36/25/14/9

4、3/82/71/69/58/47/36/26/25/14/93/82/71/69/58/47/36/25/15/14/93/82/71/69/58/47/36/25/14/94/93/82/71/69/58/47/36/25/14/93/83/82/71/69/58/47/36/25/14/93/82/72/71/69/58/47/36/25/14/93/82/71/61/69/58/47/36/25/14/93/82/71/69/59/58/47/36/25/14/93/82/71/69/58/4气数图两对角线首数相加均为 16,8/4曰伤寒,7/3 曰杂病, 仲景撰著时又恰值三元九运艮八运

5、天之六气 8/4伤寒主事, 故仲景撰著名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人始于8/4,终于 8/4 共 99 岁,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病九年一变,证随年 月日无时不在变,一年有四季,故有九十九乘四等于三百九 十六条方法论。仲景三百九十六条方法论是治疗百病的根本 大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仲景先师在九变十化气数图中,首先对伤寒与杂病进行分 类并揭示这两种疾病产生的本质和传变路线以及其自愈日 期。宋本伤寒论将其论述条文置于第七条云“病有发热 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 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即以下的 表述形式:伤寒杂病8/47/37/36/2病有发热恶

6、寒者无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此为仲景先师示人以伤寒杂病之辩,太阳伤寒 8/4 内传厥 阴 7/3,厥阴杂病 7/3 内传阳明 6/2 ,太阳伤寒病 8/4 七日自 愈,厥阴杂病 7/3 六日可自愈。历代医家对此条文极为重视,但对其文意的具体理解, 则看法不一,争论不休,难以统一认识,遂使后学无所适从。 大致归纳诸家之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认为“发于阳”是病 发于三阳经,“发于阴”是病发于三阴经。二.认为“发于阳” 是病发于太阳,“发于阴”是病发于少阴。三. 认为“发于阳” 是感受了风邪而发病,“发于阴”是感受了寒邪而发病。上 述三种说法,都与仲景

7、思路格格不入,很难与临床相符,其 实本条的重点是辨别一个本气自病而恶寒的病人,是太阳伤 寒 8/4,还是厥阴杂病 7/3 ,是通过本条之辩证,充分体现仲 景原书是伤寒与杂病共论之书,是融伤寒与杂病而一炉共冶 的大经大法。九变十化气数图,从整体上纵横观之,其人体生命周期 过程中病证的动态有序演化规律就像一张鱼网,处于极顶位 置的横病为纲,纵证为目,横病为本,纵证为标,横病先天 生成,九年一变,纵证后天变化,逐年在变,纲举则目张。 六病定病位,九纲定病性。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 8/4 和 3/8 的提纲之辩, 是对太阳病伤寒 8/4 和太阳病中风 3/8 最典

8、型临床症状的高 度概括。同理,第180 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阳 明病6/2 的提纲之辩,但不包括阳明病 1/6,以区别于胃家寒 和胃家虚之太阴病 2/7。第 263 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 目弦也”是少阳病4/9 的提纲之辩。第273 条“太阴之为病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 结硬”是太阴病 2/7 的提纲之辩,太阴病不包括脾 5,脾 5 不属太阴,属少阴。第281 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 寐也”只是少阴病 5/1的提纲之辩,不包括“心中烦,不得 卧,黄连阿胶汤”证之少阴病9/5。第326 条“厥阴之为病, 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

9、则吐蛔,下之 利不止”是厥阴病 7/3的提纲之辩。以上六条仲景虽未明言 提纲二字,但它确实是伤寒论的提纲条文,其表述形式有其 特殊性,在气数图中处居高临下的位置,既表示三阴三阳六 病的最典型临床表现,又表示生命过程不同的演化周期,还 表示人身的不同部位,所以仲景在伤寒论中将其置于六病各 篇之首,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明乎此则后世关于“提 纲”和“非纲”的千年之争可休矣。人禀九天 1/6 2/7 3/8 4/9 5/1 6/2 7/38/4 9/5之气数而生,上属九星,下属九州,命系星辰 18 位,人生天地100 年,若其时正,则身命高超,前程显达, 若其时不正,则命贱身卑,沉沦漂泊。仲景紧接

10、着在伤寒 论第2 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 风”和第3 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 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论述太阳中风 3/8 和 太阳伤寒 8/4 之辩,太阳中风 3/8 和太阳伤寒 8/4 是对太阳病 的分类,不是伤于风叫中风,伤于寒叫伤寒,伤寒中风都是 指本气自病即内伤病,而外邪侵袭人体,正气不足,抗邪无 力也可以患病,那就是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风伤厥阴 7/3, 寒伤太阳 8/4 和 3/8,暑伤少阴9/5 和 5/1,湿伤太阴2/7,燥 伤阳明 1/6 和 6/2,火伤少阳 4/9。本气自病即内伤病和外邪 致病即外感病,其病同而证异,

11、治法亦异,仲景有方有论,通晓三阳三阴之旨,才可明白仲景学说之真谛,关于三阳三阴之实质,暂且不表,以待后论。仲景伤寒杂病论本来是为百病立法的临床医著,是集伤 寒温病杂病于一体,理法方药俱全的大经大法,其 396 条方 法论,字字珠玑,有方有证曰法,无方有证曰论。但长期以 来,世人由于不明仲景撰著之旨,不得仲景秘术,再加之宋 臣林亿等人将一部完整的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两部分,遂使后人误解为伤寒论是专论 外感伤寒的,金匮要略是专论杂病的,这种错误见解一 直流传至今,影响极大,贻害后学。学习研究伤寒论,首先要弄清伤寒和杂病的真正含义,在仲景时代,伤寒二字的意义是非常宽泛的,难经 有言“伤

12、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 病”,在这句话中,“伤寒有五”的“伤寒”二字是外感疾病 的统称,“有伤寒”的“伤寒”二字是指麻黄汤证的伤寒, 因汉时对疾病的分科,只将外感急性发热的疾病统称之为伤 寒,除伤寒以外的疾病则统称为杂病,伤寒与杂病是两种不 同的疾病。至于仲景所称的伤寒,则是泛指,并非专指外感 疾病之伤寒,它包括本气自病之伤寒(内伤病)和外邪致病 之伤寒(外感病),因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气自病 之伤寒是内伤病,即难经所言的“正经自病”,其病九 年一变,其证逐年在变,而外邪致病之伤寒是外感病,其病 证传变迅速,随时而变,按日计传,故此种伤寒“所以贵疗 于早也”,明乎此

13、则伤寒书可读矣。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之正气不足,抗 邪无力则本气自病,外邪乘机而入,邪随体化而发病,如正 值生命演化期是太阳伤寒 8/4之人,邪随体化,则易从寒化, 寒伤太阳,对于此种内外合邪致病之伤寒,仲景在伤寒论 第 4 条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若欲 吐,若躁烦,脉急数者,为传也”。天之六气寒伤太阳 8/4 和 3/8,故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病在人身之部位是 从背项到头,司一身之表,太阳受病传与不传,病轻病重, 医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其传变路线对男子而言太阳伤寒 8/4 内传厥阴7/3,太阳 3/8 内传太阴2/7,“若欲吐”知邪已传太阴也,故“为

14、传也”。对女子而言太阳伤寒4/8 受邪内传少阴 5/9,太阳8/3受邪内传少阳 9/4,“若躁烦”知寒邪入里化热, 或入少阴5/9,或入少阳 9/4,“躁烦者”是“心躁烦”也, 故也“为传也”。外邪致病之伤寒是外感病,人体受邪之后, 其传与不传视正气的抗邪能力而定,若有上述之“若欲吐, 若躁烦,脉急数者”便可知是传也。紧接着第 5条仲景云“太 阳病二三日,其二阳证不见者,为不传”。太阳病8/4 其内传 路线是一日太阳 8/4,二日厥阴7/3,三日阳明6/2,四日少 阴 5/1,五日少阳 4/9 ,“二阳者”阳明 6/2 是也,病伤寒已两三天,对于男子而言伤寒8/4首传半表半里厥阴 7/3,继

15、传阳明6/2,对于女子而言伤寒 4/8,首传少阴5/9,再传阳 明 6/1,两者二三日邪均传里入二阳即阳明 6/2 或 6/1 ,若丝 毫不见阳明征候出现,就可判断为不传,此二条有证无方是 仲景大论,仲景用气数图示人以规矩方圆,并告治医者疾病 的传变路线,惜此绝术湮没千年而不彰,遂使后人终不得仲 景之旨。在伤寒论中三阳三阴六病气数图的纵向发展过程, 是疾病固有的,稳定的,必然的动态有序演化规律,其传变 顺序是永恒不变的,医者必须明确其传变路线,做到心中有 数,才能更好的临证服务,对于这种疾病的传变和转属,后 世人在研究伤寒论时,由于不知仲景秘术,几乎无不言“传经”,其实“传经”之说有违仲景之旨,仲景六病各篇 从无“传经”二字,也无“六经”之名,三阳三阴六病不是 经络学说的“六经”,与经络无关,只有在用针灸辅助治疗 时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