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10403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 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 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文化科技 创新工程纲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 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 2017 年度项目申报 指南建议。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 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 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

2、展理念,以提 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及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及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及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 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 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 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 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 支撑平台研发及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及示范、文化科技服务业 支撑平台研发及示范等 5 个方向,共部署 35 项任务。专项实施

3、周期为 5 年(2017-2021 年)。2017 年,拟在5 个方向,按照基础理论类、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 范类三个层次,启动不少于 25 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 4.6 亿 元。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 合。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项目,配套经费总额及国拨经费总额比 例不低于 1:1。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最低一级标题(如 1.1)的研究方向进行。项目 实施周期不超过 3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最低一级标题下指南 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 5个,每个课题 参研单位不超过5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

4、1名课 题负责人。1.现代服务科学理论1.1 众智科学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研究内容:面向由不同类型的企业、个人、政府部门、物品等众多智 能主体在线互联构成的自组织生态化众智网络系统或新一代现代服务体 系,研究建立相关智能主体的网络心智模型以及智能主体之间的智能互联 模型及算法;研究建立众智网络生态结构理论,探索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 化动力、演化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众智网络智能交易理论,建立众智网 络交易规则、需求规律及精准需求智能获取方法,供给规律及精准供给智 能获取方法,智能交易评估方法;研究众智网络智能度量方法,建立智能 匹配交易方法;研究众智网络进化理论,建立专业知识进化方法,业务过 程协同

5、进化机理及算法;研究建立众智网络鲁棒性理论等;研制新一代现 代服务实验平台,在新兴服务业关键领域进行应用验证。考核指标:在众智网络生态结构理论及方法、智能交易理论及方法、 智能度量方法、智能进化理论及方法、智能主体网络心智建模及互联理论 及方法等方面取得基础理论及方法突破,出版论著 5 部以上,发表学术论 文 100 篇以上,累计申请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 50 项以上,制定国家、 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 20 项以上。研制的新一代现代服务实验平台能够体 现本项目的主要基础理论及方法,并在新兴服务业关键领域得到验证及实 践。1.2 分布式科技资源体系及服务评价技术研究研究内容:构建多领域多学科多主体

6、科技资源模型、异种异质异构科 技资源集成模型、资源核心元数据及服务核心元数据模型,建立科技资源 标准体系。面向资源科技云平台及业务科技云平台及其 B2B/B2C/C2B/C2C 等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资源协同服务需求,研究跨平台分布式科技资源协同 运作机制及协同服务模式。面向区域综合科技服务及其应用工程的实施需 求,研究科技服务统计、分析和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及科技服务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建立支持资源协同及业务协同的科技资源模型、分布式科 技资源体系以及协同服务模式,初步形成科技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出 版论著不少于 1 部,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 30 篇,在专业科技资源及业务 科技资源

7、方面制定行业或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 7 项,部分争取形成国家 标准或草案。理论技术成果在区域综合科技服务或科技服务产业技术联盟 等得到应用实践。1.3 资源分享及分布式资源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研究内容:研究开放式综合科技资源池架构、组织模型及标准,基于 科技云平台的动态多粒度复杂资源汇聚、分析、搜索及共享技术,基于科 技大数据的精准服务技术等。研究资源分享模型及开放分享理论,包括资 源属性及分享机理、平台资源分享模型及商业模式、资源协同消费机制等。 面向典型行业或区域,研究分布式资源巨系统及其方法论,包括面向资源 科技云平台及业务科技云平台的跨平台分布式资源系统模型及标准、跨平 台分布式科技资源协

8、同机理、基于B2B/B2C/C2B等的分布式资源协同服务 模式,基于分布式资源巨系统的资源聚集、精准搜索、智能匹配、智能交 易及开放分享理论。考核指标:初步形成开放式科技资源池及资源分享理论,突破跨平台 分布式资源协同服务理论,出版论著不少于4部,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70 篇,累计申请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 50 项,在科技资源池、分布 式资源系统及精准服务等方面,制定行业或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 13 项, 部分争取形成国家标准或草案。理论技术成果在区域综合科技服务或科技 服务产业技术联盟等得到应用实践。1.4 服务价值及文化传播评估理论及技术研究内容:研究网络平台服务经济环境下技术、服务、

9、数据及内容资 源价值综合评估体系及定价机制,形成原型系统和实证应用;研究中国文 化要素体系及文化附加值评估方法,构建中国文化元素知识库及素材库, 开发文化附加值评价数据分析和素材重构交互设计系统软件,在工业设 计、建筑设计、文化衍生品及旅游等典型领域形成实证应用;研究分析全 球主要发达国家国家文化及国民文化特征、成因、核心要素、时空环境影 响、宗教信仰、民族特质等形成机理,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国家文化构造 模型和国民文化正能量传播模型,形成适用的评估标准及分析规范。考核指标:提出平台服务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文化附加值、文化传 播等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模型 3 套以上;构建中国文化知识库、素材库,开

10、发服务价值评估、文化附加值评价数据分析、文化素材重构交互设计等系 统软件不少于 3 套以上;突破 4 项以上文化制作核心关键技术,文化产品 制作效率提高 20%以上,在重点领域形成文化产品创作及制作服务技术集 成解决方案;提出基于数据分析的国家文化构造模型和国民文化正能量传 播模型不少于 2 套,技术成果应用数不少于 10 件,转移转化不少于 3 件, 形成对国家及相关部委文化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不少 于 2 份;出版论著不少于 3 部,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 60 篇,申请专利或 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 30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不少于 12 项。1.5 视听媒体收视调查

11、及文化品牌评估理论及技术研究内容:研究视听媒体及网络媒体传播模型,形成基于大数据统计 分析的收视调查方法,研制收视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汇聚处理平台,研究 视听节目综合评价维度和指标,建立视听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在广播电视 领域开展实证应用;研究文化品牌价值和互联网影响力评估技术模型,建 立文化品牌数据资源库,开发文化品牌价值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系统和 文化品牌互联网影响力指数系统,开展实证应用。考核指标:提出文化品牌价值评估、视听节目综合评价等理论模型 2 套以上;突破6 项以上文化收视调查评价及文化品牌影响力评估核心关键技术,构建文化品牌资源数据库,开发视听媒体收视率数据分析、文化品 牌智能决策

12、服务系统等软件2套以上,研制收视数据采集辅助装备 3套, 收视数据不少于1000 万的用户数据,节目评价不少于5000个节目段;出 版论著不少于 2 部,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 40 篇,申请专利或登记软件著 作权不少于 20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不少于 8 项。2.服务关键核心技术2.1 跨界服务融合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分析现代服务业中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以 及未来服务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探索服务跨界融合的基本概念及形式, 突破传统服务三角服务关系模型,研究面向现代服务业、支持多类型主客 体、目标、价值建模的新型服务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建立跨界服务理论; 研究典型跨界服

13、务价值集成、服务集成、流程集成、语义集成等服务跨界 融合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不同的服务跨界案例,研发支撑跨界服务 融合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服务跨界融合理论方法,完成具有重要 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 2份,突破 15项以上服务跨界融合关键技术,开发包 括 40 项以上支撑工具和软件服务的服务跨界融合支撑载体。出版论著 1 部,发表学术论文30篇,累计申请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 40项,制定国 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 10 项,形成 10 个示范应用和典型案例。2.2 跨界服务设计方法及支撑平台研究内容:总结跨界服务的典型服务模式,研究跨界服务模式量化计 算及分

14、析方法及支撑工具;研究跨界服务价值知觉、价值组合、价值传递 及优化理论,研制相关的支撑平台,形成跨界服务价值工程系统方法;研 究跨界服务需求获取方法及描述模型,研究面向跨界服务的服务设计方法 及设计质量评价理论,研制相关的跨界服务设计工具,建立跨界服务设计 的工程化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工作。考核指标:完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 2份,突破15项以上服 务跨界设计的关键技术,开发包括 40 项以上跨界服务设计及分析的支撑 工具和软件服务。出版论著 1 部,发表学术论文 25 篇,累计申请专利或 登记软件著作权 40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 10 项,形成 10 个示范应

15、用和典型案例。2.3 智能服务交易及监管技术研究内容:基于区块链理论技术成果,研究基于区块链的交易主、客 体基础信息验证技术;针对服务互联网模式下的去中心化、不可抵赖、不 可篡改等智能服务交易需求,研究群体智能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群智服 务交易模型、系统架构、运行机理,研发群智服务任务发布、协同开发及 流程管理等核心功能;研究基于主客观数据的服务交易主体信用动态评估 方法,服务交易客体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研究数据驱动的群智服 务交易筛选、推荐及匹配方法,面向多交易模式的群智合约动态构造及演 化方法,基于群智合约的服务交易实施及监管机制,面向多模态交易客体 的追溯机制等关键技术;研制群智服

16、务交易支撑系统、构件及工具。考核指标:提出一种群智服务交易系统的基本架构,突破 30 项以上 群智服务交易关键技术,群智服务交易支撑系统性能及现有主流开源方案 相比提升50%以上,开发不少于 80项群智服务交易开发集成工具和软件构 件,智能交易匹配的准确率达到 90%以上,召回率达到 85%以上,匹配时 间缩短到秒级,在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重点文化领域形成 5项技术 集成解决方案。发表学术论文 50 篇,累计申请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 少于 80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不少于 20 项。2.4 专业科技资源及服务集成技术研究内容:面向区域专业科技服务和新兴资源服务的实际需求,选择 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 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资源以及健康医疗等新兴服务资 源领域,研究专业服务资源分类体系、开放式资源集成模型及集成标准, 服务质量评估模型等。面向服务平台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