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现代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10261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的现代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的现代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的现代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的现代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的现代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的现代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的现代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的现代性读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1930-1945 摘要: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描绘了三四十年代的 上海,表达了对于物质消费文化的崇拜和礼赞。他感叹,上海这种殖民地的繁荣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如花凋零”, 尤其在1949 年之后,这个城市丧失了所 有的往昔风流,包括活力和颓废。关键词:上海摩登;都市文化;现代性上海摩登的副标题为“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这就直接点 出了该书都市文化研究的视角是20世纪上海的新都市文化以及其影响之下的文 学。为什么会以都市文化作为研究的视角?因为在李欧梵看来,偌大的中国能够 称得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

2、市只有一个,那就是上海,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整 个的“乡土中国”,并且中国现代文学中真正能称得上城市文学的其背景城市大 多也是上海。中国现代文学中城市文学本身就为数不多,所以李欧梵想要凭借上 海摩登营构出“上海都市文化都市现代派”这样的三层关系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指涉来做一番现代城市与文学的研究。一、上海摩登的第一部分都市文化的背景1930年的上海确实已是一个繁忙的国际大都会世界第五大城市,1她又 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和通商口岸,一个国际传奇,号称“东方巴黎”,并发展出一 套比较成熟的都市市民文化。李欧梵重绘了上海的地标:外滩建筑、百货大楼、 咖啡馆、舞厅、公园和跑马场等。多样的现代建筑荟萃,繁华的百

3、货公司,供文 化名流消磨时光的咖啡馆,丰富上海夜生活的舞厅,休闲且华丽的公园和跑马 场这是一个与传统中国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充满现代魅力的世界。李欧梵对 三十年代上海公共空间的写实化描述,让读者触摸到真实而欢腾的历史存在,产 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李欧梵眼里,上海是风华绝代的、具有摩登气质的,上海如同一个没落大 家庭里的小姐,家道中落不能再给她提供物质上的资助,她只有靠自己的交际, 学外语、讲时髦,向她所倾心的西方情人暗送秋波。李欧梵教授绝不是要应景而加入小资们对上海风花雪月的怀旧,他对老上海 的心情不是目前一般人所说的“怀旧”,而是一种基于学术研究的想像重构。李 欧梵在上海摩登中以西式的都市美

4、学来分析上海的都市文化。对中国文学的 现代性的探索,李欧梵不仅仅是一个开风气者,而且也是他“数十年来的一个基 本目标”,一直处于学术研究的前沿。毋庸置疑,上海摩登赫然体现了李欧 梵以跨学科的方法和文化研究理论对上海现代性的深邃探索。在第一章重绘上海中,李欧梵描述了书中所要探讨的人物与文本至关重 要的一些公共构造和空间。在第二章印刷文化与现代性建构中,通过大量的 文字、图片等资料,再现上海出版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历 史,强调了城市的文化人文的方面。在随后的两章中,李欧梵重点重现了当时电 影和书刊形成的城市语境及其构筑文学现代性的历史,“看电影很自然属于这种 新生活方式的范畴”关

5、键的是,电影更是“创造新的、流行的,关于都市现代性 的文化想像”的“主要媒介”之一。徐迟、施蛰存接受西方文学的情景介绍和下 一章作家文本对现代性的勾勒有着密切的关联。所有这些便构成了全书的第一部 分都市文化的背景,也形成了李欧梵对于上海最繁华岁月的历史建构,这里 充满了资本主义式的消费、欲望和享乐,渗透着中西方所共享的现代素质。二、上海摩登的第二部分现代文学的想象:作家和文本第二部分李欧梵教授用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集中论述被公认的“都市现代 派”的一些深有意味的作品,这些人在第一部分里大多被提到过。选择的作家有: 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叶灵凤、邵洵美和张爱玲。选择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 同特征是

6、,作为现代派作家,他们都和上海渊源很深。为西方现代派学者所公认 的“城市感性”,在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中却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其原因在 这本书结束时会呈现出来。2对作家和文本的分析是置身于第一部分历史建构的阐释,同时作家和文本也 反过来证实了这种历史建构。现代性的城市地标,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模仿, 现代性的印刷出版文化、电影这些都市文化的硬件设施,它们刺激、滋养了上海 的现代作家,才会有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正是由于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邵洵美、叶灵凤、张爱玲这些具有都市心态的作家对都市生活感受的书写,将物 质生活上的现代写入文本。“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非但是典型的上海城市中人,而且他

7、们的作品极 为城市化以上海为出发和依归。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代主义的始作俑者。”3邵洵美、叶灵凤的颓废、浮纨的文风正符合了卡林奈斯库所总结的现代性几 张脸孔(先锋、颓废、媚俗)之一。都市怪诞、摩登女、欲望、舞厅、飞驰的汽 车代表了现代飞扬的一面,那么张爱玲沦陷都会的传奇则折射了现代日常沉稳的 一面。张爱玲处理现代性的方法的特点,也就在于这个整体的概念。在她的小说 中,不依规范把现代性同时视作整体和细节的处理方法,可以从他建构人物角色 这个叙事体最传统的一个环节上找到。施蛰存的现代主义创作着力了演绎色、幻、魔的迷境;刘呐鸥、穆时英的先 锋性书写,充分描绘了脸、身体和城市的奇观;邵

8、洵美、叶灵凤的颓废写作,尽 情展现着都市的奢靡与浮纨。他们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与上海都市现代性 平行的种种表征,更接近于庸俗现代性。施蛰存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热衷,对 名利场的偏爱,对电影的沉湎;刘呐鸥、穆时英对舞厅的迷狂,对汽车的迷 恋,对女体的迷醉;邵洵美、叶灵凤对现代装饰艺术的痴迷,对波德莱尔的崇拜, 对服饰化妆品的喜好,都表现出他们那带着喧哗的西化色彩。迸射着“ LIGHT, HEAT, POWER”的上海新都市文化为作家所迷恋,造成了他们的“西化”,而 “西化”消减了作家都市生活中的焦虑,使他们缺乏对都市文化的反思与反抗, 因此也产生不了现代性的另一张面孔波德莱尔式的美学现代性。

9、张爱玲是反思和反抗的,她所创造的普通人的传奇,参差的对照、苍凉的美 学,都具有某种“反现代”的特质。可以说,在四十年代的上海都市,“现代” 的张爱玲部分地实现着对“现代性”的美学批判,尽管用的是不同于波德莱尔的 方式。三、上海摩登的第三部分重新思考在上海摩登中前两部分李欧梵教授将都市与文化相对举出,在互相参照 中洞见了“文化怎样借助都市得以想像,都市如何凭借文化获得重构”。 李欧 梵教授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考察分析,拓宽了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在第三部分 重新思考中, 随着上海世界主义时代的终结,这个中国现代性的起源城市 不可避免地没落了,丧失了往昔风流。而茅盾子夜里的那个LIGHT,HEAT,

10、POWER的世界看来也消失了。通过一兴一衰的对比分析,指出上海现代性赖以生 存的土壤。而取代她的则是迅猛发展的殖民城市香港。第三部分体现了李欧梵对上海现代性的简单总结与定位。他把上海租界里的中国作家热烈的拥抱西方文化视为一种中国世界主义的表现,这也是中国现代性 的另一个侧面。同时他也提出问题,香港与上海如何互为镜像?香港作为上海的 “她者”,上海作为香港的“她者”,两个城市是如何审视自己的“她者”的? 上海和香港所共享的东西不光是一个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还是一 种扎根于大都会的都市文化感性。其实历史已完成了其最讽刺性的一击,在农村 包围城市的乡村革命胜利后的半个世纪,人们又再次看到城市

11、的重要性,并把它 们作为文化与经济的中心。当中国一个世纪的现代性追求快告终时,在不远处地 平线上晃荡的幽灵是像上海与香港那样更多的城市。4四、总结李欧梵教授的上海摩登对上海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性问题的考查并没有 现代性理论那样纷繁复杂。上海摩登主要围绕着上海现代性问题的两个方面 展开:第一个方面是物质现代性,即上海作为租界地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它的 特征是上海的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的发展和摩天大楼、百货大楼、舞厅、跑马场等 现代化都市形象的确立;第二个方面可以称为“审美的现代性”,即现代主义文 学的出现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批自觉的实践者或曰实验者“都市现代派” 的产生。李欧梵教授对于现代性理论的化

12、用似乎更为关注于物质性与精神性之间 的内在联系,以及20 世纪30 年代上海的现代性是如何促使上海现代主义文学产 生的,都市文化现代性的意义由此也显映出来。所以说,李欧梵是在用现代性理 论话语言说着自己的一个老上海的繁华都市梦。但是他的现代性理论言说方式有 着自己的特色,他做到了运用理论却不囿于理论,同时又使得理论能够蕴育出一 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李欧梵教授的气魄与眼光。参考文献:1 H.J.莱斯布里奇:见中国概览:标准导游之“简介” AllaboutShanghai:AStandard Guidebook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34, 1983。2 应国靖编:施蛰存年表,见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施蛰存,香港:三 联, 1998。3 李欧梵: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现代性 的追求,三联书店, 2000年,第112页。4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1年,第35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