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福:名儒重臣周洪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09674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兴福:名儒重臣周洪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周兴福:名儒重臣周洪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周兴福:名儒重臣周洪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周兴福:名儒重臣周洪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周兴福:名儒重臣周洪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兴福:名儒重臣周洪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兴福:名儒重臣周洪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儒重臣周洪谟之研究周兴福长宁洪谟酒业有限公司 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 “周洪谟是中国最大的酒司令”,原因是他历任两京祭酒的高官,又言:“历代郡志 谓,蒟酱出长宁”,佐证了宜宾酒都的酒文化历史地位,酒司令非他莫属。曾然,周洪谟一生中与 酒有过不解之缘,祭天、祭地、祭祖宗、祭五岳,都要用酒,一生中与酒有情结,把他定位为专管 祭祀的高官,这显然是个误区。其实祭祀只是他一生中工作的很少部分。若要真正弄清周洪谟的真 实面貌,必须了解他在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实质联系,发挥他在宜宾酒产业、旅游业等领域独具 特色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周洪谟 酒 政治生涯 历史地位 影响绪论有云:“周洪谟是中国最大的酒

2、司令”,原因是他历任两京祭酒的高官,又言:“历代郡志谓 蒟酱出长宁”,(1)佐证了宜宾酒都的酒文化历史地位,酒司令非他莫属。曾然,周洪谟一生中与 酒有过不解之缘,祭天、祭地、祭祖宗、祭五岳,都要用酒,一生中与酒有情结,把他定位为专管 祭祀的高官,这显然是个误区。其实祭祀只是他一生中工作的很少部分。若要真正弄清周洪谟的真 实面貌,必须了解他在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实质联系。他是明代身居要职的朝内大臣,直接参议 朝政大事,是一位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言行,在当代社会留下了广泛的影响。根据相关 史料,将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融会贯通起来,进而将研究变成一种立体的系统的课题。恢 复其在中国历史

3、长河中应有的地位,发挥他在宜宾酒产业、旅游业等领域独具特色的重要作用。周洪谟四川宜宾长宁人,是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中央重臣。明正统十年的榜眼,官至礼部尚书 太子少保。明代史学家称他“历官有声、为世名臣”、 “为国名儒”,竭力尽智维护稳定。在明 实录中保留着大量奏疏,既有只言片语,亦有长篇大论,主要是在教育改革和明朝礼制建设、地 方稳定等方面尤多。在维护地方稳定上,最有建树的事迹是侨置荆州、襄阳流民的见解和处理川南 僰人的方案,起到了稳定荆襄,稳定川南,促进开发的重要作用。周洪谟怀抱着以儒治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有献身社稷的豪情,他遇事即言,敢于坚持真理,直 面时弊,厉行改革。为官四十六年,历经正统、

4、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四帝,经历“土木堡 之变”、“京师保卫战”以及“夺门之变”,其所处之时,正是明朝历史上的转折点,政治日趋黑 暗,内有宦官乱政,外有强虏侵扰,他能在动荡的政治漩涡中,能有所作为,受到敬重,这也是很 不容易的了。周洪谟退休没有回老家长宁,而是来到了家乡所属的叙州府,把他人生的最后热血都奉献给了 当时著名学府“翠屏书院”。按照周洪谟的话说:教育既是为了“有禆风教”,更是为了“以正人 心”。就是这样一位儒学老人,照亮了宜宾的文化天空,往后的岁月中,有力地得到证明,翠屏书 院始终是四川著名的文化圣地、英杰辈出,许多的青年俊才从这里走出苍茫的群山,改变了山外的 世界。作者简介:周

5、兴福(1964 ),男,宜宾长宁人,釀造高级工程师,长宁洪谟酒业有限公司总 经理,宜宾学院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洪谟研究所所长。周洪谟在湖北、西南一带有很多口口相传的神化故事,说他有撵山赶石的本领,要把长江截流; 在报恩寺读书扫地,菩萨都要给他让路;骑着蜀南竹海的竹马腾云驾雾上北京早朝种种传说给 人们以很多悬念,使人们感到无限的神奇,因而驱使人们不断地去了解他,研究他,试图揭开其神 秘的面纱。掀起了宣传、研究周洪谟的热潮,日本著名中国学者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河北张 嶔被遗忘的盛世;陈波(西藏大学学报)论周洪谟对山都掌人的土流分治策;西华大学历 史学家二级教授蔡中洲周洪谟现存者作研究;西

6、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倪雯炜周洪谟流民 说及其实践;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学院专业研究生向卫明代鸿儒周洪谟;四川大学教授周育 才以及港台地区的学者相继出了一些有关周洪谟的书籍,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不尽全面、 具体,还有一些失误。基于这些情况,很多有志之士聚集在一起研究周洪谟的学术思想,治国理念, 考证周洪谟全国各地的相关遗存,收集整理周洪谟的文献、逸事趣闻。宜宾长宁,在这个周洪谟出 生成长的地方,留下了很多遗存和丰富的著述。他的出生地新村周家湾箐竹屋基现还残存着酿酒的 上下槽房、碾房、磨滚、凉场、酿酒的配料量桶“二二五”、一些酒器残片等。周洪谟一生的著作 有疑辩录三卷、南皋子集二十卷、南皋

7、子杂言三卷、圣驾临雍录三卷、箐斋集 五十卷、箐斋读书录两卷、叙州志十二卷,这些著作涵盖了周洪谟研究的儒经、历史、地 理、天文、宗教等范畴,是我们今天研究周洪谟儒家思想和学术成就的基本文献资料,是当今巴蜀 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宝贵遗产。周洪谟早在五百多个前,提出了“峨嵋天下秀”这个享誉世 界的口号。但他还有很多咏峨嵋、巫山、瞿塘、雪山和宜宾、长宁一带的诗词尚未被今人所熟知和 利用,诸如叙州八景、长宁八景、马湖府重修天宁禅寺记、翠屏山书院记、富 顺文庙碑记、涪翁祠记、长宁重修县厅记等等,这些诗文对发掘川南文化资源尤有价值, 更是我们宜宾酒文化、旅游文化的基础。第一章 世系生平一、蜀南魁首周洪谟

8、(14201491)字尧弼,又字尧佐(1),号箐斋,四川叙州府长宁县上长乡二甲箐竹 屋基周家湾(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人,同辈们尊称为箐斋先生,自称南皋子,是 明朝天顺、成化、弘治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周洪谟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 卒于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2)。正统九年(1444)举四川乡试解元,第二年即正统十年(1445) 复试礼部,名在前列。廷试获一甲第二名,赐进士,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周洪谟一生,历事正统(1436 1449)、景泰(14501456)、天顺(1457146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 1505)五朝四帝(其中英

9、宗遭土木堡之变,由其弟朱祁钰代位,称太上皇,后英宗复辟改号天顺), 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兼署南京翰林院事、南京国子监祭酒、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右 (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曾参与环宇通志、英宗实录的编纂工作。成化十七年(1481) 升礼部尚书;成化二十年(1484)晋太子少保积阶资政大夫。弘治元年(1488)十月致仕,弘治四年 (1491)二月二十三日于叙府家中订证尚书蔡氏传,“乃草定凡例若干条,疾作,投笔端坐而逝”。 (3)卒年七十二岁,谥文安。周洪谟在明朝的大臣中以“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著称(4)。史载“公少笃学,非 有急务,手不释卷”(5)。宪宗朱见深称周洪谟“为国名

10、儒”,并赞扬他“贯通经史,识达天文,具 忠爱之诚,启沃两京,传我文明”(6)。徐溥(14281499)的谦斋文录认为其“平人尤喜著 述,凡经史稍有疑,辄订正之。其为文简直,不为奇险语,而理致明白,粲然可爱。”李贤在明一 统志里盛赞周洪谟“历官有声,为世名臣。”可见周洪谟在明朝政坛上的影响。二、家学渊源家族遗传、成长环境以及童年生活,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因而在这些要素之中, 童年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环节。童年的经历直接改变一个人的特质,并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产生举足轻 重的影响。因此,要解读周洪谟的一生,了解他的童年,家庭背景,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毋庸置疑,周洪谟的家庭背景对他的性格塑造,可

11、谓直接关联,影响深远。永乐十八年(1420)夏四月十二日,周洪谟在四川宜宾市长宁白虎村出生。周洪谟的先祖是从 资阳迁徏到长宁。五世祖周大一,于宋末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由资阳迁叙州府长宁县上长乡二 甲箐竹屋基,成为长宁的始祖(7)。原来,长宁虽属蛮荒边陲,实乃富庶之乡,山多林茂,土地肥沃, 人口稀少,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实为人类生息繁衍之宝地。周大一南迁选择此地后,首居箐斋老 屋,箐斋老屋是周姓继资阳后第二发脉地,为周姓望族中心,称为周川场。箐斋老屋有周洪谟和李 永通、沈秀实、白廷宪、刘仰山、候汝弼、马成成等互为唱和(8)。周川场八景即“川场古柏”、“长 滩还带”、“飞来仙境”、“天生雁齿

12、”、“西潭夜月”、“湖琩耸翠”、“曲水文波”、“鱼影平峰”、屋后苦 竹丛丛,屋前泓水悠悠,堪称人杰地灵之宝地。据考证,周大一南迁之后,人丁兴望,发展至四十 余代。周大一生二子周惠、周恕。周惠,字汝济,宋末知长宁军;周惠生一子周宝,宝生寿翁、寿 南;寿翁元时本军教授,生丙传;丙传长宁本军教授,生世臣、世珉、世祥,兄弟三人皆路教授、 训导。高祖周世祥,字季祯,筑“东溪书院”,讲学其间。朱元璋洪武初年,“以经明生修荐本学训 导,丰采俊而教法严,学者皆畏而则之”(9)。祖父周本源,号始峰,“十余岁即通五经大义, 于诸子百家之书,无不窥览,洪武十九年(1386)以经明行修荐本学训导。后调西安府学,又调池

13、 州、河间府学,召入内阁与修永乐大典”;本源生五子永祯、永隆、永享、永泰、永宗。父亲周 永隆,字鳌汇,早先无意仕途,经里中长老劝说,三十八岁才发奋读书,成为县学,永乐十七年(1419) 乡试中举,宣德五年(1430)授湖广长阳县学训导,又署松潘学事。“公为人和厚,乐易事亲,孝处 已敬,待物(以)诚,清心寡欲,重义轻利,宗族乡党,无老幼慕其忠信,人咸爱重之,平生乐于 为善,凡桥梁道路有圮,必率众建之。尝言:忠孝阴骘,君子终身由之可以也。自少嗜学,早夜研 究经、史,旁及释老诸书,靡不涉猎。”(10)永隆生六子,洪肃、洪乂、洪哲、洪谟、洪晟、 洪範。后来有人认为,周洪谟能享高官厚禄,是前人积德“善报

14、”的结果。这个“世儒”家族良好 的品德,为子孙树立了模范,对子孙学识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周洪谟的成长岁月中,另外一位对他影响至深的人就是他的母亲韩氏。周洪谟的母亲来自本 县薑山的富裕人家,他的父亲韩琬是一位有学问有道德的君子,不愿入仕为官,当地人称之为“薑 山处士”。(11)出身书香门第的韩女,是一位知书达理、贤淑温良的才女。他与周永隆一生中养育 了六儿一女,但她特别钟爱老四周洪谟,其原因是这样的,当时周洪谟出生时又瘦又小,父亲周永 隆担心其不好抚养,不是母亲的阻拦,就把他送给了别人。三十八年后,已经是侍讲学士,管理南 京翰林院院事的周洪谟,在天顺三年(1459)九月初二日写

15、给时任扬州知府王恕的信札中祥细地记 载了这件事:“予永乐庚子夏四月生,如有不育,先君子忧焉。” 所以母亲对洪谟特别钟爱呵护就不 难理解了。七岁以前的周洪谟一直在周川场箐竹屋基故第中,由其母亲教诵千字文、唐诗、宋词和 练习毛笔字。周洪谟大声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一生,就是当了祭酒每天都要大声的朗诵文章“,矻 矻岁时,不忘诵读”(12)。宣德二年(1427)八岁的周洪谟才送往古家河(今古河镇)史家部报恩 寺发蒙读书。他的先生是叙州府著名的学者、书法家牟伦。(周洪谟做官后,亲笔为牟家族谱写序, 以示不忘恩德,此谱保存完好。另外报恩寺立有榜眼启蒙碑,毁于文革。)牟先生学规甚严,很喜欢 周洪谟好勤奋。谱载

16、“公以聪明、端勤称于群弟子中”(13)。十一岁从古家河报恩寺转入三元(今 三元乡)龙泉寺(今苦竹寺)读书,直到十三岁从龙泉寺跟随父亲周永隆到湖广长阳,松藩官所, 并于当地就读。在此期间,周洪谟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僰、倮罗(今之彝族)、藏、羌) 的纯朴与勤苦,但缺乏教育的愚昧和野蛮也让他振撼。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缺 失和教化不到位,必须兴校办学“明人伦,革人俗,成人材”,“因俗以施教养之政”,使人人懂礼 守法,(14)最终达到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二十一岁时,周洪谟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大变故,正统四年(1439),正在松藩府学任上的父亲 决定辞官不做,在上京请辞的路上客死成都。当时周洪谟正在长阳读书,得到消息,他悲痛欲绝, 当即告假返家料理后事。父亲的灵柩由二哥周洪乂,五弟周洪晟扶归长宁,并于正统七年(1442) 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