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培训材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09568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保培训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植保培训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植保培训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植保培训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植保培训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保培训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保培训材料(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保培训材料第一部分植保工作的方针及有害生物防治原则一、 植保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二、 有害生物防治原则1、实施植物检疫,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采用行政措施对应施植物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实施植物检疫,控制危险的新的病虫草、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首要措施。2、病虫草鼠预测预报,掌握防害控害主动权。3、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是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加强健身栽培,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及其造成副作用的原则。即农业防治,农业防治贯穿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全过程,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选择抗病抗虫品种;( 2)培育壮苗壮秧,增

2、强苗秧病虫抵抗力;( 3)土壤消毒;(4 )科学管理。适时适量施肥、间苗、洒水、修剪,提高植株长势,增强抵抗力;调节田间小气候,使之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 5)及时消除病虫害植株及残体,减少病i虫害基数第二部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就是按照“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应用绿色防控既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生产,又可以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天敌,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农产品

3、的农药残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绿色防控技术1、 生态调控技术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2、 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2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 )、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

4、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3、理化诱控技术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4、科学用药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植物病虫基本知识一、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一)植物病害定义。植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影响下,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包

5、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使它的生长代谢受3到干扰或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使外部或内部的形态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阻碍植物正常的正常生长发育,逐渐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损害,以致整个植株非正常死亡。其结果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样的现象就称为植物病害。这一定义包含了致病 因素、病理程序、危害性三个部分内容。(二)植物病害的症状1 、概念:植物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后产生的种种病态表现,称为症状。 植物病害症状的种类。变色、斑点、腐烂、萎焉、畸形。 病征。植物在发病部位由病原物本身所产生的具有特征性的物体称为病征。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菌核、菌

6、丝、脓胶状物、膜状物等类型。2. 植物病害的种类 传染性(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非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由植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3. 植物病原物种类 :(1)真菌。真菌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真菌的营养体是菌丝,菌丝的变态类型有菌核、菌索和子座。真4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大多有典型的病征。女口,霉状物、粉状物、菌核等。真菌是通过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寄主的。( 2) 细菌。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普遍特征是受害组织呈水浸状,在透射光下呈油浸状,有微黄色或乳白色的菌脓,菌脓干后呈胶粒或胶状薄膜。4.病毒。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一般没有病征。它主要通过传播媒介 ( 如昆虫、螨、线

7、虫、真菌、机械等) 侵入寄主。 线虫。线虫直接从表皮侵入。其传播除植物本身外,主要靠土壤中的水,病部特征多表现为肿大、畸形、扭曲。 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依靠别的生物而获得的生存能力。分为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物。 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植物活体内寄生。如真菌、病毒、线虫。 非专性寄生物:也叫兼性寄生物,既能在植物活体内寄生,也可以离开植物活体营腐生生活。如,细菌。5.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定义:传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开始侵染引起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周而复始的过程。 种类 ;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在同一生长季里只进行一次侵染的病害。多循环病害:在同一生长季里进行

8、二次以上侵染的病害。如稻瘟5病、锈病。6. 植物的抗病性定义。指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抗病性的分类。按抗病性病理学的机制可分为:避病(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繁殖;耐病;抗再侵染。(二)植物害虫基本知识为害农作物的种类很多, 其中绝大多数是昆虫, 其次是 螨类和鼠类。从昆虫对人类利益来看可分为害虫和益虫。1. 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成虫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段,各段由若干体节组成,一般有3 对足、 2 对翅。昆虫用气囊呼吸,气囊开口为气门,位于胸腹各节两侧。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节肢动物门的蜘蛛和螨类区别开来。蜘蛛和螨类都有 4 对足、无翅,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

9、段,腹部分节不明显。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着生于头部的主要器官,有触角、眼、口器。触角是主要的感觉器官,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口器是取食器官。口器的主要类型有:咀嚼式。取食植物成缺刻、孔洞。如:水稻螟虫、稻苞虫等。朿 U 吸式。将细长的口针刺入植物组织内部吸取汁液,造成6植物生长不良。如:稻飞虱、蚜虫等。胸。昆虫的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着生的主要器官有翅和足7腹。昆虫的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着实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2. 昆虫的繁殖方式两性繁殖。通过雌雄交配,受精、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如蝗虫、螟虫等。孤雌繁殖。不经过交配或卵不经过受精而产生新的个 体。如蚜虫、蜜蜂。多胚繁殖。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成两个以上的胚 体,最后从一个卵中孵化出多条幼虫。如内寄生的蜂类。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即已孵化,产下的个体不是卵是幼虫。如介壳虫。3. 昆虫的变态和发育 昆虫的变态 .不完全变态。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稻飞虱等。完全变态。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