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颂读五字诀.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09396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颂读五字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德经颂读五字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德经颂读五字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德经颂读五字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德经颂读五字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经颂读五字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颂读五字诀.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经颂读方法:五字诀熊厚金 “恭”、“熟”、“忘”、“合”、“灵”下面对道德经颂读方法做简要的介绍。 道德经是修者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古往今来修证道德经形成了一种教条方式以后也就诞生了科仪派,科仪派当中重要的方法就是诵念经文,但是这种诵念 方法只是掌握了理形科学的内容,而理炁科学的内容就失传了。理炁科学退入山林,在社会上消失了。所以普通的颂读方法,解读道德经和其他经文的方法,常 常难以真正的造就真人,难以造就圣人,甚至连贤人也难以造就。所以掌握好这个颂经心诀,合理的去采用诵念的方法,也是通真的一个路径。当然主要是“修”。 修“道德”,修“心灵”,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原则、这个前提不能丢。 在

2、颂经的过程当中首先是一个“恭”字。这个“恭”字可以说是与启动经文当中的光、经文当中的理,与经文当中的场相连接的、必须不可离开的一种状态。这个 “恭”是指的“心恭”,“身恭”,“恭敬”的“恭”,没有这个“恭敬”之心,没有这个敬畏、处下之心,就无法连通道德的能量场。这个“恭”还包涵了一种清 静,身心的清静,要将自己的心身调节到一种清静的状态、空明的状态,这种状态才能成悟,才能相溶,才能接受,才能展开。因为在颂念的过程当中只有将心这个 道德场、身这个道德场,都调节到接近道德经的场性,实现这个“恭”,才能打开这个门。所以说这个“恭”字,不仅仅只是在心灵上的一种“恭敬”心,而且 还含有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

3、身清静,使之符合道德经的纯洁、圣洁状态。有时候我们在前边先把内部清理清理,三调用一用,也是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恭”, 达到这个“静”。身心的这个内环境状态清理干净,打扫一番,这样在念“太上心头坐”的时候才能坐得进去。没有恭敬心,没有清静身,没有干净的心,这个“太 上心头坐”能坐得了吗?坐不了,观不出来。 “恭”,她需要相应的状态,相应的环境才能出现,虽然说每个人体内都有太上,都有佛,但是被尘埃、污垢包裹住了,封闭住了,出不来,所以就需要扫尘。有几 个人能够达到六祖慧能的那种心修水平呢?没有,绝大部分人都是神秀的水平。所以还是要炼己,要扫尘,要勤拂拭,调节到那种状态,内环境之中,所以要用好这 个

4、“恭”。这个“恭”实际上是通过修心炼己来达到一种恭敬,调节自己的私欲、私心,从有为调节到接近无为的状态,从太极图的边缘调整到接近太极图的中央的 状态。整体把握住身、心的双调整,才能建立起与道德经所阐述的场性和其他经文所阐述的场性接近的一种状态。当这个调整完了以后我们才能说心即道德 经,身即道德场。 心中有了道德经再颂起来那不就相应了吗?身即道德场,那么道德经的能量不就存在了吗?那么“太上心头坐”不就很自然的出现了吗?离开了炼己,调节 心和身的前提,这个“恭”是盲目的“恭”,是虚“恭”,是假“恭”,这叫不恭不敬。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对多维空间的洁净、神圣,那种非常的圣洁的感 悟太少太少,认为

5、高维空间的东西也像我们这个空间脏兮兮的,什么东西拿过来都可以吃,可以喝。其实是错误的。在高维空间的任何能量和物质与我们有为世界的 物质在很多方面是格格不入的,是难以相容的。你不将内部的、心灵当中的、身心当中的垃圾和渣滓主动的清理掉,这些能量和物质难以进入我们的内环境,就是摆 在面前你也吸收不动、消化不了。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一种现象。就像我们在泥巴地里干了活,双手脏兮兮的一样,拿一块蛋糕来,非常干净、洁白的蛋糕送到你面前 了,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去把手弄一弄、拍一拍才把这块蛋糕接过来。当认真时,吃之前肯定要先洗洗手。道理是相通的。所以这个“恭”的实践不要把她小看了,她 是一把钥匙,是每一部经文的钥匙。

6、没有这个“恭”字难以打开任何经文的门户。不在这个“恭”的统领之下把身心调节到符合经文的场性状态,那么也难以进入其 中,难以承载其中的能量。 当然在“恭”上面可以更加广泛的展开来讲。所需要做到的内容的确太多。但是证道不离“心”、“身”两个字。也就在“心”和“身”这两个字上面放下有为,树 立无为,放下有欲,树立无欲,就这么简单,几个字就概括了。但去实践是一个滴水穿石的功夫。通过这个“恭”,我们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能够接近无为,即 已接近徼,接近太极图的中央,真心都出现在这种状态,而心的欲念又调节到了与高维空间连通的允许值的水平之内,在这样的状态下那么这个“恭”才算是掌握 了,并且调节好了,那么打

7、开任何经文的场性之门也就容易实践和出现。所以这个“恭”字放在“恭”、“熟”、“忘”、“合”、“灵”五个字的首位,她的确是 首要的,是一把钥匙。 第二个字是“熟”。颂经文一定要读熟、念熟、诵熟。这个“熟”里面还有个“寻声”和“找音”的问题,也是一种技术。当然前面的“熟”,记熟了,念熟了,诵 熟了之后你才能“寻声找音”。但是在边记边熟的过程当中也同样要注意“寻声”,找准“音”。因为颂经不是一般的技术,这个“熟”里面是一个特殊的技术。我 们的声从哪儿来,是从我们的嘴,口腔,舌头的运动, 口腔气流的震荡来。那么发什么声又出自于哪里呢?出自于大脑。是因为我们的神处在工作状态,他就在办公室里指挥着。但是心

8、能不能直接的颂呢?不能直接的 颂。他是通过这种后天的颂而相应。当你注意到了其中的天人密秘的时候,反观到心的时候就出现了“音”,叫“心音”。它与天合音在胸腔里边震荡就产生一股股 的热流,再产生一种波,既震荡了自己,也震荡了身外的场。它不断的扩大,散发出来,而不是像普通的说话,只是口腔里面说而心里面没有相印。 在“熟”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注意“寻声找音”,这个“寻声”是指我们在颂念某一段经文的时候,或者整篇经文的时候你关注一下你的大脑,关注一下你的口腔,舌 头的运动,注意她产生的这个“音”、“声”。这个声是它发出来的。那么要找“音”,这个“音”是什么呢?是一种震荡,它能聚合我们体内变化的一种波,叫 “

9、音波”,或者叫“声波”。有的字的音我们发的时候,你不寻找的时候它这个震荡产生不了,是从口里面直来直去,因为要引起内环境的共鸣。 道德经为什么要说“音声相合”呀,这个“合”字可是太重要了!这个“合”字可以说是颂经的人天密秘之一。这个波的震荡是一种相溶、相会,是彼此不分, 这样才能形成最好的音乐、乐曲、颂之声。要把她整体的结合起来想,要主动去寻,主动去找。有的人颂的时候就是第三声不行还非得要用第四声,有的人用第四声 不行还非得用第一声,每个字基本上是四种音我们要找准它。哪一种发音方式容易产生震荡,我们就找出来那个音加以科学的、合理的应用。那么文字当中哪一字对 自己作用最强你就把握好那一个字。当然,

10、每一段文章里面每一字都会引起或强或弱的震荡,但是毕竟有主有次,而且我们这个“音”,能够引起声频震荡的这个 “音”,也存在着某些字先出来,某些字后出来的现象和状态。那么你连主要的、先出来的这一个都没有抓住,你怎么使后面还没有出来的突然展开出得来呢?其实 有时候我们就是当面错过,没有发现,非得量级很强的时候你才感觉到。“噢”,这个字震荡了心灵,这是我的真音,找着了!但是为什么不能主动去找呢?主动去 找不就事半功倍了吗。所以这个“寻声找音”是在“熟”的基础上的一种深化,非常的重要。这个过程不论是我们自己在念颂,还是在跟读的过程当中都要注意在记 熟、念熟、诵熟、背熟了的基础之上主动的去寻声找音,众妙之

11、门的天音、音符。当然,这还是要大家重视“徼”,没有“徼”哪能抓住妙呢。有的人在那里念了, 念出名堂了没有?没有。 有的人跟我汇报说,老师,我念了一百零八遍了,地藏经我已经念了半年了,不知道怎么样。他反而问我不知道怎么样,不知道效果如何。为什么要问我呢,为 什么不问自己呢?为什么有的同学只念了一个来月,甚至从学习了道德经以后只念了几天就找着了天音,找着了心音,进入了众妙之门呢。差距在哪里,思悟了 没有?光是羡慕人家是不行。道德经的实践就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的身中。看到人家的进步,看到人家的神奇,那是别人,那是别人的道,别人的 德,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的德要自己放下心来在身内环境当中

12、去务实求证,光睁着眼睛看外边不行,光竖着耳朵听外面也不行。你的垂帘内观,你的闭耳内 听,去掌握自己的声,寻自己的音,这样才能与别的进步快的人相比美,这不就近了吗?找着了你就相近了,这是技术,是方法,必须要掌握。掌握了这些技术和方 法,要思索,要有悟性,而不要仅仅执着于我颂了多少遍。 告诉你们,真正具有心音的人哪怕一声佛号,哪怕一声经咒,足以惊天动地,胜过于一般普通的人颂一万遍经文!为什么呢?他通过他的音,他的真声、真音开启的 是高维空间的场,调动的是高维空间的能量,道光德能产生的作用远胜于我们“无恭无敬”、不“熟”状态下,没有找到“真声真音”状态下转来转去颂多少日子颂 的效果。颂的遍数多其实也

13、只是一种督促,是一种自我鞭策。在没有进入那种状态之前必须要遵循这个遍数,用这个遍数去敲开你寻找“真声”、“真音”的门户。 但是你老抱着遍数不放,而不主动的去“寻声找音”,难道一辈子就老死在念颂的遍数之中吗?这种状态也就太可怜了,也就是跟世人无异。与某些道观、佛庙里面 那种状态没有差别了。不要忘记我们这是在实践道德经啊,而不是单纯表面的模仿!是进行性命再造的大工程。 为什么要舍本求末呢?为什么总是只是抱着树枝不肯放弃而不能登上树干呢?为什么不去探根寻祖呢?从某些人执着的颂念经文的情况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同学是理不 通啊!道理还没有搞通,主次都还没有掌握,太执着了。执着于一点不及其余,陷在阴阳里面跳不

14、出来呀。说心修无极说了多少年了,这个心就是陷在“阳”里面或 者陷在“阴”里面出不来。因为他不认识阴阳,不认得为无为,不能具体实践,不能具体对每一件事在心里面分析。这个知白守黑停留在嘴上,而没有在实践当中负 诸于行动,所以他的心始终不是白就是黑,不是黑就是白,他无法达到无极的状态,无法达到无为的心态。蹉跎的是什么,蹉跎的是在太极阴阳当中,迷失在黑白两 相之中,在这样之中浪费时间。 “心无欲”我也强调了多少年了,这不就是“众妙之门”吗?从颂经反馈过来的情况来看都是这种状态,都陷在黑白里面没有出来。我还没有接到哪一个说在年初布 置了化因方法以后能颂出名堂来的。相反还只是在这个道医天地打开以后,才出来

15、那么六七个真的找准了音,读到了声,通过这个颂达到了“众妙之门”的,这倒是 可喜。从这个事里鉴别、验证出了,我们学习道德经、掌握、实践的道德经,的确是一部万经之王,是我们打开任何经文宝库大门的重要钥匙。有了这个钥 匙,那么我们再来颂念合音,特别是在掌握了具体的技术和方法,在“恭”、“熟”的前提下,在这个基础之上,找准了“音”,寻准了“声”,那么这个大门对每 一个同学都是敞开的。希望大家先把这两点掌握好。 颂经心诀的第三个字是“忘”。“恭”和“熟”掌握好了以后一定要“忘”。“忘”什么呢?首先是“忘声”,第一步是“忘声”。“忘声”的出现一定是在“音” 出现的过程当中,声音出现的过程当中忘记这个“声”

16、。每个对颂经有真实不虚体悟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悟。口里在颂这个音,声在发出,但是突然之间这个心里面的 震荡开始了,就好像口腔里的这个音声没有经过大脑似的,只是关注到了胸腔里的震荡的那个声波,胸腔正中心有一团团的光,或者是读的相应的字释放出这个光波 而出现了“忘声”的状态,这个“声音”的“声”你就不在乎。实际上还是在念,但是念的时候已经理解了这个能量的震荡为主宰,而口腔的这个声处在辅助的状 态。如果这个状态稳定了以后,口里的声不再出现,也就是说停止了颂念但是里面还是在继续着一团团的音、光、能在这里震荡,在扩散,再传导到全身。我们同学 当中不是有吗?有的人颂的时候就感觉到里面的字出现了,口里面还是在颂,但是道德经当中的一段段的字却是出现在中脉上,出现在任脉、督脉上,而且随着 这个颂的状态在流动、传输,在运转。这就是“忘声”状态下的一种真性的出现。这个“声音”忘记了,口腔和大脑思维把它忘了,那么“天音”也就涌现了,出现 了。当然在这种状态当中,她有左右变化、晃动的过程,你把握好,别又把自己拉回到了嘴里边在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