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090004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试行修订稿)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在人的整体素质中,语文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具备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必然受到严重制约。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潜心钻研,艰苦探索,为语文教学改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小学语文教学的面貌有所改观。然而,从全局看,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校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世纪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和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和丰富的语言积累。而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大多数被教师的

2、分析、讲解所占用,课外读写的诸多渠道,又被视为可有可无而排斥于语文教学的范围之外。语文与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语文教学活动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这个小天地里,既不可能使学生的语言得到理想的发展,更不可能发挥语文学科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巨大作用。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于90年代初期提出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构想,并于1995年草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若干意见。全区12所小学按照若干意见的精神,从1995年秋季在一、三两个年级开始了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五年的实验表明:这项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以显著的成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自发地加入了实验的行列。为了使这项实验在较大范围内健康发展,统一实验的指导思想,规范实验行为,我们于1999年在充分吸收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这个大纲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思想同我区小语整改的思想完全一致,这就进一步鼓舞了我们坚持进行小语整体改革的信心。随着新大纲的颁布,教材也作了重大修订。

4、为适应这一形势,对1999年印发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指导纲要(试行)进行了修订。一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格、审美情趣、个性和智力得到健康发展。通过实验,构建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新的语文教育体系,探索一条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在培养语文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是:1、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学会2500个左右。2、能写一手好字。3、课内外阅读总量至少200万字,熟读、背诵优秀诗文200篇(包括片段),

5、能读懂程度适合的书报。4、课内外练笔(包括段的听写、抄写)总量20万字。能在一节课内写出500字左右的通顺短文。5、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要求做3-5分钟准备后,讲一段通顺连贯的话。二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基本框架由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它们是:1、更新教学观念;2、改革课堂教学;3、强化语文实践;4、优化语文环境;5、改革评估办法。更新教学观念,是这项改革的思想基础;改革课堂教学,是这项改革的主体工程;强化语文实践,是这项改革的关键部分,优化语文环境,是这项改革的重要特点;改革评估办法,既是这项改革的组成部分,又是这项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个框架的基本含义是

6、: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思想,全面改革现行封闭式的语文教学体系,创建一个有助于加强学生语文实践、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三更新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思想基础。更新教学观念,包括一般教学观念和语文教学观念两个方面的问题。就一般教学观念而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变应试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变面向少数的观念为面向全体的观念;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被动压仰状态中解放出来,是小语整体改革突出强调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语文教学观念

7、而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变把语文教学同语文课堂教学、课本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为“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语文课堂、语文课本上,而应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利用的机会学习语文。2、变把语文教学等同语文知识教学的观念为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为主要手段的观念。语文教学,当然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对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作用或指导作用的语文知识,但学习这些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语文能力。必须明确,语文这门学

8、科不是一门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学科。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3、变把语文的学习和语文的研究等同起来的观念为把“学习语文”和“研究语文”区别开来的观念。“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研究语文”的目的在于从理性上揭示语文的规律。“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而“研究语文”的基本方法是对语文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学习语文”的结果是,学生不一定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但能在生活中纯熟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研究语文的”结果是,可能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也可能对某些语文现象

9、作出正确分析,但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却并无明显的提高。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研究语文。4、变把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相割裂的观念为文道统一的观念。语文教学的过程,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辨证运行,语言和思想相统一,语言和情感和谐交融的过程。听和读的训练,实际是在训练学生怎样借助语言文字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说和写的训练,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教学实践也一再证明:两者统一,相得益彰;两者分离,两败俱伤。四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语文实践,是小

10、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核心部分。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语文实践,首先要改变语文课堂只教课本的观念和作法。在 我国目前没有单独开设自读课的情况下,应把语文课时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拿出来,作为自读课,列入课表,供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读物,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语文实践,还要改变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课本教学、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教学范围之内。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语文实践,还要大力改革目前课本教学的陈旧模式,创建一个有助于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模式。根据以上原则,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在改革课堂教学

11、、强化语文实践方面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打通课内与课外的壁垒,把现行课程计划规定的语文课时一分为三:教读课、自读课、习作课(低年级为口语交际和写话课)。其中自读课,一年级为每周一节,二三年级为每周两节,四年级以上为每周两节到三节(至少保证2节)。在地方安排课程的课时中每周拿出一节开设语文活动课。在加上未纳入课时的课外阅读、课外练笔等,就形成一个课内外结合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2、改革教读课。教读课的内容包括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单元练习、口语交际等。其中精读课文一般用12课时,较长较难的课文最多用2.53课时。略读课文一般用1课时,个别较长的可用1.52课时

12、。精度课的改革要坚持五个“突破”: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安排上,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诱导;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要把上述原则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低年级精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通读、熟读、读出相应的感情,因此,低年级精读课的基本结构为: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读读出感情中高年级的精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读熟的同时,要着重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因此,中高年级精读课的基本结构为:自读自悟读通,读懂交流讨论深化,提高读背说写积累,运用建立新的课堂结构模式的前提是,学生要有进

13、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特别是要有反复阅读而不厌烦的积极性,因此,实施新教学模式,必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始终能在兴味盎然的状态下主动读书。以上讲的主要是指精读课文的教学,至于略读课文,一般主要是让学生独立阅读,教师可对个别疑难作适当指点。3、开设自读课。自读课是一种把课外阅读置于课时内,以保证学生基本阅读量的课型。自读课主要任务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把教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自读课上,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读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自读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自己读书,批、画、查、问、写读书笔记。教师在自读课上面向全班的指导要控制在最低限度,

14、一般不超过课时的十分之一。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推荐优秀读物,激发读书兴趣,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读书心得,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疑释难,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自读课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两类。统一书目为各年级自读课文,以及班级统一订购的报刊。统一书目所占的比例应小一些,自读课的大部分时间应交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自主阅读。对学生自读,应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不管是哪个年级,都应要求学生在读书之后写读书笔记(低年级主要是摘抄句段,中高年级在摘抄句段的同时,可写一些心得、感想等。)一年级上学期汉语拼音授课阶段,自读课可改为听读课,由任课教师选读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等。学了汉语拼音之后,即可让学生在自读课上读拼音读

15、物或注音读物,包括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拼音或注音报刊,如小学生拼音报、小学语文报低幼版等。每周2节或3节自读课最好连排,以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课上读一些较长的读物,也有利于教师集中指导。4、改革作文教学。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多读,主要是通过教读课、自读课和课外阅读来体现。多写,主要通过单元习作、随文练笔(一课一练或数课一练)、日记(每天一练或每周数练)、读书笔记(每周数练)、生活作文(结合各门学科及活动练)以及抄写、听写、默写、办手抄报等来体现。习作训练坚持从说到写的原则,先放后收的原则,从内容入手的原则。习作指导重在开启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宜粗不宜细。习作批改重在激励

16、,多就少改。重视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低年级要适当增加写话练习的次数。中高年级应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中高年级可进行“切实保质、适当增量、适度加速”的写作训练。5、上好语文活动课。这里所说语文活动课是指列入课时的语文活动。主要内容和形式有:读书汇报、朗读竞赛、讲故事、演讲、手抄报展评、日记宣讲、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课本剧表演、新闻发布会、主题班队会等。语文活动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都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语文活动课一般应由学生主持,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对语文活动课要给予认真的指导。6、坚持课内三分钟说话练习。课内3分钟,是一项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活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