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37.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087627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壶口瀑布3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7 壶口瀑布3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7 壶口瀑布3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7 壶口瀑布3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壶口瀑布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壶口瀑布37.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激趣法;合作探究与讲读结合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她途经那几个省吗?(学生自由回答)【展示黄河图片】,教师依据图片内容引出课题(课件出示课题)二、 明确备课教学目标(课件展示)三、 多媒体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断句,感情强烈的句子等。四、 观看壶口瀑布视频、图片后整体感知课文信息提炼:1、 壶口

2、瀑布地点在哪里?作者几次到哪? 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2、 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明确: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五、 再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1、 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2段,思考: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明确: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2, 男生朗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注意读出气势来) 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明确:这次展示的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完成下列表格)提示:其声、其势、其景均不同。季节声势景感雨季旱季明确:季节声势景感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惊心动魄)撼人心魄的壮美旱季(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详写

4、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漩、如丝如缕(柔)“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波澜壮阔)“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雄伟壮阔、刚柔相济3、齐读文章第五段,体会文章内涵。 作者为什么会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的?明确: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两者的相通相

5、似: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作者将思辨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 ,赞美了中华民族刚柔并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4、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写作意图: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

6、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壶口瀑布教学反思壶口瀑布是八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但在实际教学后,我却发现我想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目标未能较好实现。仔细想来,我觉得自己在文本研读部分,没有调节好学生的学习氛围,于是课堂显得有些沉闷。“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

7、一,要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应当让学生多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较好的完成这一目标。虽然,在教学中,我也试图让学生读,但由于缺乏指导,特别是缺乏对关键词句的重点朗读,学生的朗读(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读)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只是在低层次上的重复,所以学生读着读着觉得有些单调和乏味。在壶口瀑布中, “第二次看瀑布”是文章的重点。“第二次看瀑布”中的部分语句,如:“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都是关键的语句,只有抓住这些语句,“壶口瀑布”的种种形态才会更形象具体,才会引发学生的由水到人的联想。所以,要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平台,要放手让学生去朗读,但想要让学生从文章中读出些内涵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和富有经验的课堂掌控和应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