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功能检查(讲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08676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功能检查(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肝脏功能检查(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肝脏功能检查(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肝脏功能检查(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肝脏功能检查(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脏功能检查(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脏功能检查(讲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脏功能检查肝脏的基本功能(一)肝脏的代谢功能 蛋白质代谢:全部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多种凝血因子 由肝细胞合成。糖代谢:肝脏能使血糖浓度保持恒定。餐后血糖8.25mmol/L时, 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空腹时,血糖3.9mmol/L,肝糖原分解 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肝脏还能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原或葡萄糖,参与血糖调节。 肝脏又是葡萄糖氧化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脂肪代谢: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 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肝脏分泌的胆汁促进脂肪乳化及脂类的消 化吸收,利用脂肪酸、糖及某些氨基酸合成脂肪、胆固醇及磷脂。维生素及激素代 谢:如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必须有肝脏分泌

2、的胆汁酸盐参加,激素的灭活主要在肝 脏中进行。肝脏还参与胆红素、铁、铜及其他金属的代谢等。(二)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物质代谢中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终末产物及 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毒物或从肠道吸收来的非营养物质,在肝脏内通过氧化、还 原、水解、结合等进行生物转化。也称为解毒作用。(三)肝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肝细胞分泌胆汁,肝内代谢产物以及药物、解毒 产物可以随胆汁分泌而排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功能检查内容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除r-球蛋白外的大部分血浆蛋白,均 系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尤清蛋白明显,导致低清蛋白血症。 凝血因子合成减

3、少,有出血倾向。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 成尿素,经肾排出。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可表现为肝 性脑病。r-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所产生,肝慢性炎症时可增多。 通过血浆蛋白含量检测及蛋白组分的分析(蛋白电泳),凝血因子含量及血氨浓度检 验,可了解肝细胞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程度。(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原理:90%以上的总蛋白(STP)和全部的清蛋白(A)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 蛋白和清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清蛋白每天合成约120mg/kg,半 衰期15-19天,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总蛋白量减去清蛋白量,即为球蛋白

4、(G)含量。 根据清蛋白与球蛋白的量,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测定方法: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显色强度与蛋白种类无关。用溴甲酚 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参考值范围: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6080g/L,清蛋白4055g/L,球蛋白20 30g/L,A/G 为 1.52.5: 1。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新生儿4670g/L, 7月1周岁5173g/L, 12周 岁 5675g/L,3 周岁 6276g/L血清清蛋白(溴甲酚绿法)新生儿2844g/L, 14岁3854g / L,60岁34 48g/L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含量与性别无关,但和年龄相关。以下因素也可影响测定激烈运动:可增高4

5、8g / L;体位:卧位比直立位时约低35g/L;标 本溶血:含脂类较多的乳糜标本。临床意义:由于肝功能有强大代偿能力及清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肝脏病变往 往达到一定程度和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量的改变,急性或局灶 性肝损伤时多为正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见于血液浓缩,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清蛋白减少常伴有r- 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 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治疗后清蛋白上

6、升,提示肝细胞再生。合成减少:肝细胞损害影响蛋白合成,如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持续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等。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人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蛋白丢失过 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消耗增加:见 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等。血清水分增加: 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先天性低清蛋白血症,少见。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总蛋 白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r-球蛋白增高为主。慢性肝脏疾病:如自身 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化肝病、原发

7、性胆汁性肝硬 化等。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 巴瘤、巨球蛋白血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RA等。慢性炎症 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慢性血吸虫病等。4. 血清球蛋白降低:主要因合成减少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免 疫功能抑制: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先天性低r-球蛋白血症。5. A/G倒置:清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增高引起。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 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等。三、胆红素代谢检查(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原理:可溶性结合胆红素与偶氮染料起快相反应,

8、不溶解的非结合胆红素与偶 氮染料起慢相反应。应用茶碱和甲醇作为溶剂,使血清中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完全 被溶解,并与重氮盐试剂起快速反应,即为血清中的总胆红素(STB)。参考值范围:新生儿:01天,34103umol/L。12天103171umol/L。3 5 天 68137umol / L。成人 3.417.1umol/L临床意义1. 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STB34.2u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 黄疽,34.2171u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umol / L中度黄疸,342umol / L 为高度黄疸。2. 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通常85.5umol/L,肝

9、细胞黄疸为 17.1171umol/L,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171265umol/L,完全性梗阻性黄疸342umolL。3. 判断黄疸类型 若STB增高伴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总 胆红素增高伴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疽,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二) 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原理:血清中不加溶解剂,当血清与重氮盐试剂混合后快速发生颜色改变,在1 分钟时测得的胆红素即为结合胆红素(CB)。总胆红素减去结合胆红素即为非结合胆 红素(UCB)。参考值范围:结合胆红素06.8umol/L,非结合胆红素1.710.2umol/L 临床意义: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

10、,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如 CB STB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常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50%为胆汁淤积 性黄疸。结合胆红素测定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肝炎的黄疸前期、无黄 疸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等,可表现为CB增加,而STB正常。六、血清酶检查 肝脏含数百种酶,有些酶具有一定组织特异性,测定酶活性可用于诊断肝胆疾 病。如有些酶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损伤时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流,使血清中 的这些酶活性升高,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 酸脱氢酶(LDH)。有些酶由肝细胞合成,肝病时,酶活性降低,如凝血酶。凝血因子 II、W、IX、X合成

11、需维生素K,而维生素K在肠道的吸收依赖于胆汁酸盐,故胆汁 淤积时这些酶因子合成不足。有些酶从胆汁中排出,当胆道阻塞时,排泄受阻,致 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如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肽酶(r -GT)。有些 酶活性与肝纤维组织增生有关,当肝脏纤维化时,血清中这些酶活性增高,如单胺 氧化酶(MAO)。因此,血清中的这些酶活性变化能反映肝脏的病理状态,是肝脏病实 验室检查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 同的一组酶,又称同工异构酶。这些酶存在于人体的不同组织,或在同一组织、同 一细胞的不同细胞器中,因此同工酶测定有助于肝胆系统疾病

12、的鉴别诊断。(一)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血清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a-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用于 肝功能检查主要有两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主要分布在心 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 中,而大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由上可知ALT与AST均为非特异性细胞内 功能酶。正常时血清的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时,胞浆内的ALT与AST释放入血浆, 使血清ALT与AST的

13、酶活性升高。肝细胞中度损伤时,ALT漏出较AST多,半衰期 长,因此ALT测定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 体膜损伤,可导致线粒体内AST的释放,血清中AST/ ALT比值升高。参考值范围:比色法(Karmen法)ALT525卡门氏单位,AST828卡门氏单位。 连续监测法(37C)ALT1040U/L, AST1040U/L, ALT/ASTW1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升高,ALT升高更明显,ALT /AST1,在肝炎病毒感染后l2周,转氨酶达高峰,第35周逐渐下降,ALT/ AST 比值逐渐恢复正常。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转氨酶不能降

14、至正常或再上升,提 示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时,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 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2) 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ALT/AST1,若AST 升高较ALT显著,即ALT/ASTl,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可能。(3) 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 或正常,且 ALT/AST1。(4) 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 性正常或降低。(5) 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6) 急性心肌梗塞后6

15、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与心肌坏死范 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若再次增高提示梗塞范围扩大或新的梗塞发生。(7) 其他疾病:骨骼肌疾病、肺梗塞、肾梗塞、胰腺炎、休克。(二) 碱性磷酸酶测定原理:碱性磷酸酶(ALP)在碱性环境中能水解磷酸酯产生磷酸。ALP主要分布在 肝脏、骨骼、肾、小肠及胎盘中,血清中ALP大部分来源于肝脏和骨骼,因此常作 为肝脏疾病的检查指标之一。胆道疾病时可能由于ALP生成增加而排泄减少,引起 血清中ALP升高。参考值范围:磷酸对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0。0:成人40110U/L,儿童250U /L。临床意义:(1)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胰头癌、胆道 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ALP明显升高,且 与血清胆红素升高相平行。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硬化),ALP仅 轻度升高。(2) 黄疸的鉴别诊断:胆汁淤积性黄疸:ALP和胆红素明显升高,转氨酶仅轻 度增加;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中等度增加,转氨酶活性很高,ALP正常或稍高; 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脓肿等):ALP明显增高,ALT 无明显增高,胆红素大多正常。(三) Y-谷氨酰转移酶测定原理:Y-谷氨酰转移酶(GGT)旧称Y-谷氨酰转肽酶(Y-GT),它是催化谷胱苷 肽上Y-谷氨酰基转移到另一个肽或另一个氨基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