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086740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修改病句教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语文专项复习病句的辨识与修改教学案【课标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中考说明】能辨识和改正常见语病,包括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成分残缺和赘余等。【命题趋势】 辨识句子的语病和修改病句,是最能检测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题型,也是中考句子考查的重点,难度较大,因此是大部分省市试卷的必考题型,更是淮安中考的热点。1中考对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习惯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2中考对修改病句的基本要求:能针对病句,

2、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修改;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3中考常用的考查形式:病句的辨识,一般以客观选择题出现;病句的修改,一般以主观题出现(常要求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4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问题考查的题型将由原来的客观选择题转换成主观表述题,由单一向综合过渡。从2008年各地中考题来看,客观选择题比例减小,大多以语段修改的形式出现。预计2009年淮安中考语病题仍会以语段修改题为主。5命题的语言材料将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试题材料主要来自各种媒体以及同学们的习作。6该考点在淮安近几年中考试卷所占分值逐渐增加,近三年语病辨识修改题分值均为4分。【知识回顾】一、何为病句?“病句”就是

3、有病的句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二、如何辨析?(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

4、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辨析“清晨”与“三更”不

5、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三、病句类型: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不合逻辑 句式杂糅表意不明 重复罗嗦 用词不当 关联错误四、类型分析:(一)举例1、 语序不当(1)词序不当例:“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本句谓语词序就不当,“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不但他成绩好,而且思想也很好。”(本句关联词语词序不当,“不但”应移至主语“他”后。)练: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修改意见: 。(2)名词修饰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有: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

6、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定语前。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练: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修改意见: 。(3)句子成分顺序不当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本句定语与中心词位置就颠倒了,应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课堂上应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本句“充分”应当放到动词“发挥”的前面。)“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本句“将来”与“都希望”语序颠倒,应调换顺序。)练:博物馆

7、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修改意见: 。2、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本句“品质”不能“浮现”。)练: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修改意见: 。(2)动宾搭配不当。例:“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本句“缺点”不需要“努力”,而需要“改正”。)“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本句“限制”“情绪”搭配不当,将“限制”改为“控制”或“调控”。)练: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修改意见: 。(3)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例:“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本句“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政

8、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本句“局面”是“条件”也搭配不当。)练: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修改意见: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本句“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二者不一致,搭配不当。)“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练: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意见: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非常渺茫。”(本句“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

9、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本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来”,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练: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修改意见: 。(6)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人们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搭配不当有交叉的地方。)练: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修改意

10、见: 。3、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例:“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滥用介词“使”,造成缺主语,应删去“使”或“在下”。)“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练: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修改意见: 。(2)缺少宾语。例:“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应在“同桌共读”后面添加相应的宾语“的情景”。)“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练: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

11、自提价。修改意见: 。(3)缺少介词。例:“昨天,李苗他关系最铁的朋友吵起来了。”(“李苗”后面应加上“与”或“跟”。)4、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例:“班里同学基本上都交作业了。”(“基本上”是大多数;而“都”则是一个不漏。二者删去任何一个即可。)“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断定”是肯定的;“大概”是估计,不肯定;两个词在状态上矛盾。)练:已经两天两夜没停的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修改意见: 。(2)并列不当。主要指概念并列不当的现象。例:“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可并列。)“全体共青团员和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2、“中学生”和“共青团员”是交叉关系,不可并列。)练: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修改意见: 。(3)不合事理。例:“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既“繁星满天”,又有“一轮明月”,这不合事理。)练:五一期间,我校全体初三学生基本全都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修改意见: 。(4)否定不当。例:“谁也不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三重否定成否定了,不合实际。)“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刻苦学习。”(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双重否定加反问,语意就反了。)练: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查力度。 修改意见: 。5、句式杂糅。指表达同一个意思,可用两种

13、不同的句式,但如果把这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就形成病句了。例:“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这种盆景最好放在案头上较合适。”(“最好”与“较合适”,任意去掉一个即可。)6、表意不明。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其表现主要有二:一是歧义现象。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表意不清。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二是指代不明现象。如“小强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该句中的“他的女朋友”到底是指谁的女朋友,搞不清楚,表意不清。练:

14、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修改意见: 。7、重复啰唆。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任一个。)练: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修改意见: 。8、用词不当。主要由没有注意词语本身的感情色彩等原因造成的。例:“他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附和”是贬义词,应改为“赞成”。)练: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修改意见: 。9、关联错误。这一类主要是复句中关联词语错用、滥用、缺少关联词、关联词位置错误等。例:“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错用“尽管都”,尽管是转折连词,此分句是条件关系,使用不当,应改为“不管都”。)“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