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16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2086174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1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1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1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1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1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人教版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三语 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2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 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其他类型的题。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 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tio)逗。 B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tu)!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xi)便往往触他之怒。 C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

2、,他们媚(mi)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lng)驾于人民之上.D玛丽亚伫立( ch)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了遐思。忽然,她猛省( xng)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睱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B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C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D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

3、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五体投地,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C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D长安城的鲁西西跳舞很好,许多同学都很嫉妒她,老是在她跳的舞蹈中吹毛求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4、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爱好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约定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或置酒而招之 B亲旧知其如此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其真不知马也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既醉而退 吴广以为然 溪深而鱼肥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好读

5、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B“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性嗜酒”,是他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 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 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D“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是赞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

6、的精神实质。第II卷(共80分)三、(10分)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分)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分) 译文: 8.用课文原句填空。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答: 四、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12分)教育是民生之基4月上旬,国

7、家发改委通报显示,教育收费居去年全国价格举报之首。而在过去6年中,关于教育收费的举报有5年是居于首位的。群众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不执行“三限”政策违规收取择校费、赞助费;“一费制”外自立项目乱收费;以改制为名举办“校中校”、“校中班”乱收费。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可见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千家万户。对于教育,我们既应着眼于国计,也应着眼于民生,多从民众的角度去考量。“人不可以无学”。今天,鲜有人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能够改变人们的命运,成

8、就其未来的,正是教育。因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无论家庭是贫还是富,自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始,莫不把相当的精力与钱财投在孩子的教育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个个贫困学子的身影,激起的总是人们最朴素的情怀:求学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受教育的权利,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它为懵懂孩童慢慢开启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又导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最终才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把握自己未来的人。从孩子到成人这个时期,则是接受教育的黄金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才不遗余力地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就业是民生之本,决定着每

9、一个家庭的生计。而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现就业的前提。目前群众关心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说到底,是教育结构与发展模式存在偏差。只有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就业权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费”、“赞助费”等乱收费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存在不公平。如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搞“锦上添花”,强校愈强,弱校愈弱,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不均等,必然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禁止教

10、育乱收费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今天,比这个“人才”概念包容更广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比这个“教化”涵义更丰的教育,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我们应该为此做出努力也应该有所作为。9.(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0.(2分)文中第段中加点词“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11.(3分)文中第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12.(4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有力论证了“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五、 作文(60分)俄国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在我们已经度过的

11、十五六个岁月里,有欢笑,有泪水,那些逝去的岁月啊,回忆起来,似乎还是温温热热的糖水味道,那么温暖而甜蜜。请以“流淌在逝去岁月里的温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参考答案一、二:123456DBBCAD第卷 (其它类型题 共80分)三、略(10分)四、(10分)9. 教育是民生之基。(或教育于民于国之重要,是民生之基。)10.指在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倾向好的学校、强的学校,而对差一些、弱一些的学校不管不顾,这样就使“强校愈强,弱校愈弱”。(意对即可)11.道理论证(1分)。作者引古人的一句话充分论证了教育对于国家,对于民生的重要性,因而教育要公平的观点(2分)。12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1分)。教育能够改变人们的命运,成就其未来(1分)。拥有社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则是实现就业的前提(1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1分)。五、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