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082496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版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版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宋词元曲单元鉴赏练习一、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赵秉文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14“一叶扁舟波万顷”一句化用了课文 的内容。(1分)15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似苏轼词水调歌头,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桂影”。B词的结尾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消极出世的思想。C词人始以秋光桂影,结以玉箫明月,情景交融,足见笔力深厚。D全词虚实相

2、生,吊古伤今,表达了对贬谪词人苏轼的怀念同情及自己的悲慨。16结合全词,分析“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一句的结构作用。(4分) 二、 (分) 忆秦娥 李之仪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卜算子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注释】: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14.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 ,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 。(分)15.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

3、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B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C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饰,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16. 试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分) 三、 (8分)甲、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

4、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乙 、潘妃曲 商 挺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14甲、乙两作品在体裁上分别属于 、 。(2分)15对上述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醉花阴写相思从白天持续到深夜, 可见相思之深。B潘妃曲虽只从黄昏时刻写相思,也暗含着长久的相思。C“佳节又重阳”句,一个“又”字使思念变为年年相思。D“恨不该”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怨恨,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16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 四、 唐多令 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看横

5、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 建康(今南京)所写。14.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叶声寒”点明了由夏入秋的时令更迭,也与后一句的“西风”相照应。B.作者以“燕入谁家”喻指变节奉敌的行径,在感慨中也表达了嘲讽之意。C.词上阕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的秋江图,也表达出作者家国破亡的主观感受。D.下阙以“寂寞”二字领起,点明了词人被押送途中孤独的处境,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感慨。15.词人在上阕将自己比做被吹落天涯的枯叶

6、,这样写的好处是 。1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加以鉴赏。五、 (8分)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3,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福王:南宋理宗弟弟赵与芮蒺藜沙:长满蒺藜沙地荒甓(zhu):荒凉断井颓垣。 14元曲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使用一些衬字,请从本曲中摘录一处 。(1分)15对本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笙歌”、“罗绮香”表明当年的福王府如今变成了别人娱乐游玩的地方。B“乱云老树夕阳下”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本曲其它地方写景时只写零星的事物不同。C“燕休寻

7、王谢家”一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本曲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但并没对景物进行细致的刻画。16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4分) 六、 霜天晓角 (宋)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唯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注释】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14概括上阕画线句中梅花的外形特点。(2分)15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A题目“霜天晓角”渲染了凄冷的气氛。B以仄声入韵,更加突出暗淡愁苦之情。C运用托物抒情,借咏梅寄托内心愁绪。D“胜绝,愁亦绝”自然过渡,点明主旨。1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8、,赏析结尾三句。(3分) 七、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4.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 。(1分)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16.本

9、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 八、(8分) 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14、“定风波”是这首词的 。(1分)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

10、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分) 九、(7分)【双调】 天香引西湖感旧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15.这首小令的曲牌是 。(1分)16.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17.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4分) 十、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释夭矫:卷曲而有气势。14高中语文教材中梦游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