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知识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2080569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纱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纺纱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纺纱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纺纱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纺纱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纱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纱学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纺织:大纺织,则要把纤维原料的初加工、缫丝、针织 印花 染色、整理、化纤生产、服 装,从原料到最终的产品都包括在内。Upopen-end spinning : 非自由端纺纱 喂入点至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连续的纺纱方法 Open-end spinning: 自由端纺纱 喂入点至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断开的纺纱方法,纺出的纱 是真捻结构 纺纱过程的4个阶段 松解(:第一步都是先把纤维原料中的局部横向联系彻底破除,这就是松解; 集合:牢固建立首尾相接的横向联系。松解是集合的基础和前提。 松解集合:,要分成开松、梳理、牵伸、加捻等4 个步骤。 开松:把大的纤维团扯散成小纤维快、纤维束的过程,使纤维间的横向

2、联系规模缩小,为进 一步松解为单纤维创造条件。纺纱系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几个系统?环锭纺在生产效率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 高速与大卷装(1) 钢丝圈的速度不可能有突破性的提高;就用目前的材料,钢丝圈线速度max=40m/min(2) 纲领直径不可能有大的增加。直径增大,惯量增大,断头增加。直径增大,钢丝圈线 速度增大,断头增大甚至难以纺纱。1)棉型普(粗)梳工艺流程原棉f配棉: 开清棉f梳棉f头道并条f二道并条f粗纱f细纱f后加工-开松-梳理牵伸 加捻-(2)棉型化纤纯纺纱工艺过程图 棉型化纤:开清棉f梳棉f头道并条f二道并条f粗纱f细纱f后加工-开松-梳理牵伸加捻( 3 )棉型精

3、梳工艺过程图原棉f配棉: 开清棉f梳棉f精梳准备f精梳f精梳后并f粗纱f 细纱f后加工4 棉型化纤/普梳(精梳)棉混纺工艺过程图原棉f配棉:开清棉f梳棉ff混并f混二并f混三并f 棉型化纤: 开清棉f梳棉ff粗纱f细纱f后加工纺纱原料:具有一定细度、强力、可纺性,可以制成纺织品的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原料选配的目的、原则:原料选配的目的保证最终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合理使用原料、节约 原料降低成本(2)原料选配的原则满足最终产品的特征与品质稳定、稳定生产提高劳动 率、降低成本,采用廉价工低档的原料 临界混纺比:同样的混纺原料成分,在混纺比不同时,在某一混纺比处存在着混纺纱的强力 最低点,此时的混纺

4、比称为临界混纺比。分类:把适合纺某种产品的原棉归为一类。 排队:将接替的原棉进行排队,以便交替使用2 简答:分类排队应注意的问题。主体成分、队数、交叉抵补 混合棉各唛头间原棉性质差异控制品级差异 纱线种类与原棉 性状配棉时质量指标的控制范围。:1-2级;长度差异V 3mm;细度差异土300Nm;成熟度1.6-1.9;含杂差异23柔软、强度高;23,挺括、仿毛化纤强伸度选择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混纺纱强度较各成分混纺时的大的为小,亦较纯纺时的加权平均强度小 为提高混纺纱的强力利用率,两个成分的断裂伸长率越接近越好,如果必须要混用断裂伸长 率差异大的纤维则断裂伸长率较大的纤维屈服模量越小越好。 混纺比

5、避开临界混纺比单一 成分混纺,纤维的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越小越好。常用的原料混合方法。纤维层混合 棉包(块)、棉箱(块)强制混合一称重(纤维丛)、条子混合(并条机上)随机混合一(尘龙、梳棉机)强制(纤维层+随机) +条子3 表述:原棉的主要工艺性能长度 决定纺纱的细度、工艺、设备。陆地棉: 25-32mm 海岛棉: 33-39mm 长与短的区分(陆地棉) 25.4mm(short) 2629mm(middle) 2932.7mm(long) SKF 的总结:纤维长度与纺纱细度的关系纤维长度 细度( dtex)可纺纱线密度( tex)28mm1.22-1.565-13细度纱线截面的纤维根数n=T

6、(纱)/T1 (纤维)n f -强力f, n f -条干均匀度f,但是易 扭结成团陆地棉:1.5-2.0dtex海岛棉:1.2-1.4dtex划分细和粗的概念(马克隆尼) 5.0非常粗(3)成熟度陆地棉: 1.4-2.0,而纺纱最理想的是: 1.6-1.9(4) 强力海岛棉(4cN-5cN)陆地棉(3-4CN)吸湿性(纤维回潮率)实际回潮率V2大的针密500-1000 枚/in2 小的隔距(6-13)” /1000剥取条件1、2两针面针齿交叉配置;1、2针面上V1, V2同向,V1HV2, V1V2, 1、2针面具有 大的针密 500-1000枚/ in2, 1、 2 两针面之间小的隔距(61

7、3)” /1000提升条件:1、 2 两针面针齿平行配置; 1、 2 两针面上 v1 与 v2 同向, v2v11、 2 两针面上有大的针 密; 1、 2 两针面间小的隔距为什么紧隔距才能强分梳?1.针刺入纤维层深,接触纤维多; 2.纤维被针面握持分梳长度长,梳理力大。3.两针面间转 移的纤维量多。4.浮予两针尖的纤维少,不易搓成棉结。 隔距进口大,可减少纤维充塞,出口大,易走动。为什么生条会产生后弯钩?作图:画出梳棉机刺辊、锡林、道夫、盖板相对位置图、回转方向、针齿配置、标注两针面 作用分类。3.论述:影响刺辊分梳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刺辊落棉机械工艺因素;(1)nt, nt f,分梳

8、度C f,杂质易暴露f,落杂f但是涉及要特别注意纤维的特性、 转移速比。( 2)落杂区长度:1区,A-除尘刀,含大杂较多时,应加大1区长度(30-50mm); 2区,除尘刀一小漏底进 口为重点落杂区,部分大杂及多数小杂均应在此落下,当小杂较多时, 2 区长度应1 区。2区长度加大,可纺纤维落下多,注意气流回收,(89-114mm);3区小漏底进口一出口,利用气流压力排除短绒和尘杂,(165-200mm),含杂多时,用弦长短小之小漏底(尘棒+网 眼式),含杂少时用弦长较长之小漏底(网眼式);(3)尘刀位置:分配1、 2 两个落杂区长度,击碎杂质与改变杂质运行轨迹。工艺为:高低、 工作角、尘刀-刺辊隔距(0.3-0.43mm)不能太大,太大,第一区落杂太少,第二区负担大。 低刀大角度、多落多回收。(4)小漏底工艺:进口 4.76-9.53mm,含杂多,入口小;出口 0.4-1.6mm,出口小,压差大, 多排短绒。(5)小漏底的规格(弦长)应根据所纺纤维调整。金属针布的主要特点、锡林针布 :小、浅、尖、薄、密(1)小,工作角a c小川、,有利于穿刺、分梳、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