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技术.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076879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旱育稀植技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就是利用水稻苗期较耐旱的生理特性,在精心培育的肥沃、松软、深厚的“海绵”状的苗床上,实行严格控水旱育培育壮秧,浅插、少本稀植,配套改进大田肥水管理措施的高产高效稻作新技术。旱育秧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耐旱性好;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节水、省工,操作简便。其关键技术环节如下:一、选择专用苗床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肥沃的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苗床,。一般不用水稻田,无旱地的可选用排水良好的水稻田培育好后专田,育秧后可种植蔬菜等,不宜再栽种水稻。根据稻作类型所需的秧龄确定苗床与大田的比例,推算出备用的苗床面

2、积。旱育小苗,苗床(净面积)与大田比为13040,旱育中苗为12025,旱育大苗为11520左右。二、苗床培肥上一年秋收后的89月份及早进行苗床培肥,每平方米施作物的碎秸壳(无病碎稻草、糠壳、菜籽壳、山区的枯叶等)等粗大有机物3公斤5公斤、腐熟农家肥(不含草木灰)3公斤、过磷酸钙0.25公斤,采取分次投入,全层施到15厘米20厘米耕作层中,并保持土壤适宜水分以促进腐熟。若没经过秋培,则要春培补救,即利用冬前的堆肥、腐熟的人畜粪等,春季在播种前20天30天,按上述标准等量施入。这样连续培育2年3年,形成“海绵”状专用苗床,有机肥的投入量即可适当减少。三、整地与施肥经过秋冬或春季培育过的苗床,在土

3、壤干燥的条件下全面翻耕耙碎,规划作畦,施肥。一般苗床的畦面宽1.2米1.4米,畦沟宽0.4米0.5米,畦长不超过15米,做到畦、腰、围三沟配套,便于操作。播前15天20天施肥,按每平方米苗床施硫酸铵120克、过磷酸钙150克、氯化钾40克,耕翻3次,均匀混入10厘米15厘米土层中。切忌在播前5天内施用,以防止出现肥害烧根烧芽。没有硫酸铵的亦可用尿素代替,用量减半,但禁用碳酸氢铵。若使用水稻旱育秧专用的壮秧剂,则播种前的施肥就可改用旱育壮秧剂,按照产品的说明书要求施入即可。要求床土细粹、松软、平整、肥沃。四、适时早播早稻播种临界起点温度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8,比当地水育秧可提早10天15天。安

4、徽省播种始期自南向北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具体播期视当地气候、耕制、品种等综合确定。根据秧龄合理确定播种量,常规品种秧龄3.1叶3.6叶,每平方米净苗床播芽谷180克200克,4.5叶5.5叶播130克150克。杂交稻为同秧龄常规品种播种量的50,同秧龄旱育秧的播种量可比湿润秧增加3040。旱育秧的种子只需浸种催芽至破胸即可播种。不是选用旱育壮秧剂的,在播种前每平方米施用2.5克敌克松加水1.5公斤进行床土消毒。再反复浇水至外渗状态,这是保证一播全苗的关键。然后播种、压谷、盖土至无露籽。注意盖籽土应是本田未施用过化学肥料的、过筛的细土。早稻播后立即插弓盖膜。中、晚稻虽不需保温,但也要覆盖薄膜具

5、多为平铺上面再覆盖秸秆等,以保湿出苗。五、苗期管理播种至出苗期:主要措施是保温保湿,以保证快出芽出齐芽。保温条件下育秧,出苗前基本保持密封状态,膜内最高温度控制在35以内。出苗至一叶一心期,仍以保温保湿为主,但膜内最高温度控制在25以内,湿度也比出苗前低,以促根系下扎,控上促下,使根长与苗高比达21。一叶一心期,中、晚稻秧苗喷施多效唑。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此期是苗期管理的关键,主要措施是降温、控湿,注意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0左右,叶片不蔫不浇水,2.5叶期追施“断奶肥”,每平方米施硫酸铵50克、过磷酸钙40克,加水7.5千克喷施,喷后淋清水洗苗。二叶一心至移栽期,2.5叶至3.0叶是对水分

6、亏缺敏感时期,也是提高成秧率的关键时期,遇旱应适当补水,注意防寒,防止诱发青枯死苗。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粉剂2.5克加水1.5千克喷洒防止立枯。3.0叶期后加强通风炼苗,逐步将薄膜四周全揭通风,并严格控水,促根下扎。移栽前一天,可结合追施“送嫁肥”浇一次透水。安徽省中、晚稻育秧期间虽不需保温,但仍要搭棚覆盖,目的是出苗前保湿(亦可秸秆覆盖),出苗后罩棚防雨。要使整个秧苗期都是在人为控制的旱地条件下生长,雨后要及时排除田沟积水,也不能让降雨淋到苗床增加过多的水分,造成秧苗徒长。苗期要始终坚持旱育,不可水旱交替,以保持旱秧移栽大田后的“暴发力”。六、大田配套栽培1.少本浅插 常规稻每穴3本4本,杂

7、交稻1本2本,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栽插,667平方米栽(抛)的基本苗应比水育秧相应减少,并且要浅插,深度控制在1.5厘米2.5厘米以内,实行摆、贴秧,保证第一片完全叶露出地表。2.肥水管理 同等产量水平下,旱育稀植可比水育秧常规栽培省肥20。运筹上施足基肥(占氮肥总量的5060、磷肥总量的100%、钾肥总量的50),分蘖肥面施(占氮肥量的1015),大田不追或少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占氮肥量的2030、钾肥量的50)。管水原则是浅水湿润灌溉,即薄水浅插、轻露活棵、浅水分蘖、超前晒田、间歇灌水孕穗、水层抽穗、湿润灌浆,干湿交替以湿为主到成熟。超前晒田即当茎蘖数达到目标成穗数的8090时开始排水晒田,以轻搁分次烤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