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07100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倒装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言文倒装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言文倒装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言文倒装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言文倒装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倒装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倒装句.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所表达的意义,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以强调、突出谓语,加重谓语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这种谓语是比较简单的,是不带宾语的。(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哭的人是谁啊?欤:同“与”正常语序应是:哭者谁欤?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

2、。”吕览重言过了不久,东郭牙来到。管子说:“主张攻打莒的,是你吗?”莒:古代国名,在今山东莒县。顺说应是:言伐莒者,子耶?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飘亮啊这房子。顺说应是:室美哉!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晋文公重耳真仁德啊!顺说应是:公子重耳仁夫!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真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子:李广。顺说应是:子不遇时,惜乎。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君子真诚实啊!展:诚实。顺说应是:君子展矣。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你实在是太 聪明啦。顺说应是:汝之不惠,甚矣。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夷狄为害很久 了。顺说应是:夷狄之为患

3、也久矣。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唉,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啊!顺说应是:先生之言也,亦太甚矣。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勉励啊夫子!助:xu,勉励。夫子:指司徒、司马以及蜀羌等族的将士。顺说应是:夫子助哉!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尸虫,你走前来! 顺说应是:尸虫来!(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这桃树长得多么美丽茂盛(夭夭yaoyao),开了一树鲜艳的花。这个女子要出嫁,一定会和顺他的丈夫及一家。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灼灼(zhuo zhuo):鲜艳的样子。顺说应是:其花灼灼。之:这。归:出嫁。宜:和顺。关关雎

4、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雎鸠鸟关关和唱,在河的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窈窕:美好貌。淑 :善。君子:贵族阶级男子之通称。好:男女相悦。逑:同“仇”,配偶。顺说应是:雎鸠关关。郁纡(yuyu)陟高岫,山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魏征:述怀弯弯曲曲登上高山,遥望平原时隐时现;古树上寒鸟鸣,空山中夜猿啸。郁纡:弯曲萦 绕。陟:登。岫:峰峦。应说:空山夜猿啼,古木寒鸟鸣。主谓倒序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起来,饥 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们。“主谓倒序”对于我们并非陌生,古今汉语的“主谓倒序”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古代汉语中也有少

5、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例如“谓宾倒序”的几种情况。这些特殊的词序是先秦著作中口语的常规形式。汉代以后,在口语中逐渐消失。但是在后来的文言文中,后人在语法结构上有意仿古,因此,这些特殊的词序也常出现在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因而也就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2、谓宾倒序(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的前置。这种宾语前置是有一定的语法条件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主要有以下三条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用复指代词“之、是”等作标志的。(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定要前

6、置。何为疑问代词?有三类:指人的:谁、孰;指物的:奚、曷、胡、何;表示处所的:安、焉、恶。这些词作宾语时,宾语一定要前置。例如王送知莹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这几句话,是楚王与晋国的知莹说的几句话。知莹在晋楚的一次战争中被楚国俘虏了。战后两国交换俘虏,楚王问知莹:“你怨恨我吗?”知莹回答:“两国打仗,我实在不行,被你们俘虏了,又敢怨恨谁呢?“谁”在这里是“怨”的宾语,但却放在了动词谓语“怨”的前面。现代汉语不能允许这种现象出现。“谁敢怨”就是“敢怨谁”,将其与“子其怨我乎”相比较,就会发现:“我”是代词,但不是疑问代词,所以仍然放在动词“怨”的后面。而“谁”

7、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动词“怨”的前面。这就是说:在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闵公三年晋献公说:“我有许多孩子,不知道该立他们当中的哪一个来继承我的帝位呢?”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古代圣王有许多,我该效法谁呢?正常语序应是:吾法孰焉?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这个名称是指哪一个呢?指周文王。“文王”同是“谓”的宾语,但因为它是名词,所以放在了动词谓语“谓”的后面,而没有前置。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驽)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墨子鲁问固车良马:好的车马。奴马四隅:质量差的车子。注意:“将”是副词,不是助

8、动词,所以宾语“何”位于“将”后。若是助动词,则“何”将位于其前。吾谁欺?欺天乎?这是两个并列的疑问句,同用一个动词“欺”,但作宾语的“欺”“天”的位置却不同。“谁”由于是疑问代词,故作宾语时前置。“天”由于是一个名词,故作宾语时没有前置,而是放在了动词“欺”的后面。(我欺骗谁,欺骗老天吗?)从上可见:在古代汉语中,只有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才前置。其它代词作宾语时仍然同现代汉语一致。还要注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那么这个疑问代词,不仅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而且还要放在助动词的前面。如“又谁敢怨”。如果动词前面是用副词作状语时,作宾语的疑问代词要放在副词后面,动词前面。如“子将何

9、乘?”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如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身体的各个部分我与哪个更亲近呢?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孟子问陈相)许行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呢?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君子离开了仁,从哪儿成就名声呢?以上例句中的疑问代词“何、谁、奚、恶”是介词“以、与、自、为、乎”的宾语;“恶乎”的“乎”等于“于”,是介词,“恶乎”的意思是“于恶”,即在哪儿,这些介词结构都是用作谓语动词的状语。总之,疑问代词作宾语,无论是动词的宾语,还是介词的宾语,都要前置。这条规则在先秦是比较严格的,可以说是没有例外,可能有人说:我们就经常见到“

10、如何”这个词,为什么“何”作宾语而没有前置呢?把“何”当作宾语来处理,这是个误解。在“如何”这个结构中,“何”是个“谓语”,而不是宾语,自然就不受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必须前置这条规律的制约了。“如何”这个结构,实际上是“如之何”的省略,宾语之省略了。在这个结构中,“何”作谓语。如“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要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协力和互相勉励,对这个应该怎么办?疑问代词“何”作描述性的谓语。“如”加“之”一种介宾结构作状语,“何”作谓语。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办呢?“如太行、王屋”是个介宾结构,作谓语“何”的状语。“如之何”中的“之”可以省略,

11、代词“如”的宾语“之”省略以后,“如之何”就变成了“如何”。可见,“如何”这种结构形式正是“如之何”的紧缩和凝固的形式。“何”在“如之何”的结构中,本来不是宾语,而是谓语,所以就不受这条规律的制约了。由此可见,“如何”与“何如”的来源是不一样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汇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如何”和“何如”这两种说法(凡是在“如何”这种结构形式中,都可以在中间加上一个“之”字,构成“如之何的形式)。再如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敌人受了伤而没有死,怎么不可以再伤害他一次呢?与不谷同好,如何?在这些结构中,虽然“如何”可在在中间加进一个宾语代词“之”,但是这种分析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长期的

12、发展过程中,“如何”与“何如”已经凝固成了一个固定的结构形式,意思已经不是表示“象什么”,而是表示“怎么样、怎么、怎样”的意思。在句子结构中也只能作为一个成分来分析,不能拆开来作为两个成分来分析。如: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赵策我听说北方的国家都害怕昭奚恤,果真怎么样呢?“昭奚恤”是楚之名将,这是楚王问群臣的话。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何如”怎么样的意思。“何如”如“如何”一样,也没有必要拆开解释,因为它已经凝固成了一个固定的结构形式,表示“怎么、怎么样”,所以没有必要再拆开解释了。同“如何 ”“如之何”相类似的固定结构还有“奈何”“若何”“奈之何”“若之何”,见教材使归就戮

13、于秦,以逞寡人之志,若何?左传僖三十三年这是晋襄公的母亲对晋襄公说的话。晋襄公的母亲本来是秦国的女子,嫁给晋文公作妻子。晋文公死了以后,秦国与晋国打了一仗,在秦晋崤之战中,晋襄公打败了秦国,俘虏了秦国的三个大将。这时,晋襄公的母亲叫晋襄公把秦国的三个大将放回去。说“让他们回到秦国去,接受诛 戮,以便能使我秦国的君主能够泄愤,怎么样呢?”奈何“也是一个固定结构,在这里作谓语,也不能拆开解释。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奈何”也是一个固定的结构,作谓语,不能拆开解释。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兵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

14、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奈何”是个固定结构,作头一句“骓不逝”的谓语,“奈若何”中的“若”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虞兮啊虞兮啊,把你怎么办呢?”“奈若何”的“何”作谓语,“奈若”是介宾结构作“何”的状语。再如:虽先生之辨,将奈之何哉?庄子盗跖疑问代词“何”作谓语,“奈之”介宾结构作状语。上面我们对“如之何”“若之何”“

15、奈之何”作了分析,它们本来是可以拆开分析的,但是由于经常连用,也就凝固成一种固定结构了。在阅读古代作品中,我们只要了解它们是表疑问的形容词性的词语(谓语),意思是“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就行了。固定结构在句法分析中可以作为一个词语来对待。前面已经说过,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本来是先秦口语中的规则。汉以后,口语中这条规则也就失去 了它的作用。请看: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汉乐府涉江采芙蓉“遗谁”是一个动宾结构,疑问代词“谁”作宾语而没有前置,就放在了后面。但在仿古的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仍然是要前置的。如教材(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什么是否定句?顾名思义,就是表示否定的句子,也就是带有否定词的句子。它是同表示肯定的句子相对的。各种类型的句子,都可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对立。例如“制,严邑也”,这是表示肯定的判断句;“人之质,非木之质也”,这是表示否定的判断句。“任重而道远”这是表示肯定的描写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