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数对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06851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序数对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序数对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序数对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序数对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序数对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有序数对教案赵县职工子弟学校 柳红清教材背景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该内容是学生对确定物体位置有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有序数对,学习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有序数对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但是也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对函数图象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有序数对,能够在图表中确定有序数对。2、 会画坐标系,能够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3、 掌握坐标系的有关特征,能够运用坐标系的有关特征进行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教学方法:问题

2、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在第三排,第四列的同学把手举起来,结果有四位同学举起了手,同学们笑了,我装作疑惑的问谁能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认为的原因,综合同学们的原因-最多的是限制条件不准确,于是,我又一次提出我“修改后的问题”,请从最前数在第三排,从左(我面对同学时的左面)数第四列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这次就有一位同学。经过同学们的参与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学们认为很有意思,我于是给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数b组成的数,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并强调指出了顺序的重要性,顺序的不同所表示的位置也

3、不同。这样同学们在娱乐中获得了新知识。(二)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如何在电影院找到你的位置?通过讨论:总结出要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两个数据,一个用来确定第几排,一个用来确定第几号,通过此问题再次重复强调有序数对的概念。思考:(3,4)和(4,3)指的是不是同一位置?讨论利用有序数对,能够准确地表示一个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很常见,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等。(展示课件)(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探究1通知请以下座位的同学到老师办公室:(1,5),(5,1),(2,4),(4,2),(3,3),你能找出这5位同学吗?探究2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与

4、2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2,5)-(3,5)-(4,5)-(5,5)-(5,4)-(5,3)-(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请你用有序数对写出几种从甲处到乙处的路线.1巷2巷3巷4巷5巷6巷1街2街3街4街5街6街甲乙(四)回顾反思、拓展升华知识点: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注意点:(a,b)与(b,a)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如根据数对画图形。反之,也可点的位置转化为有序数对,如经纬网的使用。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实现了简单的数形结合。(五)布置作业44页第一题教学反思本

5、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课,有序数对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能否学好这节课直接影响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为了能有一个好的开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设计。 首先,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在第三排,第四列的同学把手举起来,结果有四位同学举起了手,同学们笑了,我装作疑惑的问谁能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认为的原因,综合同学们的原因-最多的是限制条件不准确,于是,我又一次提出我“修改后的问题”,请从最前数在第三排,从左(我面对同学时的左面)数第四列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这次就有一位同学。经过同学们的参与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学们认为很有意思,我于

6、是给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数b组成的数,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并强调指出了顺序的重要性,顺序的不同所表示的位置也不同。这样同学们在娱乐中获得了新知识。 其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强调重点。 如何在电影院找到你的位置?让同学们讨论后做出答案,当然同学们都能回答正确。然后让同学们总结出要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两个数据,一个用来确定第几排,一个用来确定第几号,通过此问题再次重复强调有序数对的概念。 最后,利用有序数对的概念做题。 如果有序数对(x,4)与(5,y)表示同一个地点,那么x=( ),y=(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了正确结果。后来我们又做了几道类似的题目同学们说地非常正确,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我很高兴。 总之,我认为一节课的好坏不应用生动与否来评判,而应看同学们的表现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来衡量。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成长是我一贯的教学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