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导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06751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货币金融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货币金融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货币金融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货币金融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导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金融重点第一章:1.货币形态变化一般趋势及货币形态类型:(一)货币形态变化的一般趋势 由具有价由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向没有使用价值的货币形态转变 由具有价值的实物形态向不包含价值的货币符号转变 从交易成本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转变(二)货币有四种形态 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出现是否意味着货币的消失?电子货币也是一种信用货币;从电子货币实际的使用状况看,电子货币以现金为准备;从执行职能观察,电子货币部分地扮演着货币职能记账单位电子货币的替代效应p 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 p 电子货币通过对金融资产流动性和替代性的影响,使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变

2、得模糊 p 电子货币加大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的难度,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两个职能,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分别是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三种职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3.什么是货币制度?它是哪几部分构成?演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一)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二)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三)准备金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演进(一)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具有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但是局限在于黄金资源无法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求,最终导致金币本

3、位制瓦解。 2、金块本位制-以纸币或银行券为流通货币,以金块为准备的货币制度。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但一般都有兑换限制。如英国1925年规定银行券一次至少兑换400盎司的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但可以换取外汇,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 4、布雷顿森林体制-类似金汇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二)银本位制早于金本位制(中国清代民国时期实行)(三)复本位制-金属本位制下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四)纸币本位制S纸币本位制下良币驱逐劣币S分析20世纪80年代深圳地区“一国两币”流通是否存在良币驱逐劣币? 如果

4、金银复本位条件下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不能够顺利的按照官方固定的比价兑换为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者人们预期未来将出现兑换困难,在市场上人们还是会拒绝接受价值低的货币,而储藏价值高的货币。在纸币条件下,人们如果预期一种货币将升值,即愿意在交易中接受这种货币,有愿意储藏这种货币推荐精选,若如此,无论金银本位还是纸币条件下的“双币流通”出现的都将是“良币驱逐劣币”。S分析一国两制情况下“一国三币”流通是否存在良币驱逐劣币? “一国三币”是在一国两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货币现象,不是三种货币在统一市场上流通,所以不会产生“良币驱逐劣币”。 第二章一、金融市场演进发展规律(理解)1.金融市场在银行业发展和制度创新

5、的推动下成长2.资本市场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力对金融更高需求的产物3.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技术交流手段的进步,各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加快,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导致金融市场全球化。二、金融市场发展新趋势1、金融资产证券化趋势明显增强 在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 传统的不可交易金融资产份额相对下降越来越多金融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份额相对上升且规模不断扩大2、机构投资者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 机构投资者筹集大量资金投资国内外证券市场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变现为目的的基金大户3、金融创新趋势化 20世纪60年代规避管制的金融创新:欧洲货币、欧洲债券 70年代转嫁风险性金融工具的创新浮动利率票据、货币远期交易及金融

6、期货等 80年代新的融资方式和防范风险性金融工具的创新资产证券化、互换、期权、远期利率协议 90年代以来各国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加快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4、金融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趋势指趋向于形成没有国界的全球规模的金融市场资本要素日益在世界范围自由流动。三、金融体系的一般功能 集中、配置、再配置金融资源 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支付结算和清算 提供金融价格信息 监督和激励功能四、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各自优势 金融中介提供个性化产品;金融市场提供大众化产品 金融中介的最大优势是提供流动性,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在于信息优势或市场运行成本优势。 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 金融中介:跨时分担风险和资源配置

7、 金融市场:将家庭储蓄流向企业部门 在不同企业之间配置投资资金和转移风险第三章推荐精选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一) 中央银行是唯一代表国家进行金融控制和金融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金融活动的中心地位和金融体系的最高地位。(二)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1.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2.资产应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3.中央银行不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4.对其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 5.不以赢利为目的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传统职能 1.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是中央银行定义特征的精髓。2.银行的银行 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集中存

8、款准备金。 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3.政府的银行 代理国库,向政府融通资金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持有和管理国际储备 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2)现代银行职能的演进。从发行的银行看,更多地承担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职能。从政府的银行看,调控管理职能加强。从银行的银行看,存款准备金率被频繁地使用,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银行间的票据支付和清算已成为央行重要业务之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什么是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享有“政府范围内的独立”,而不能完全凌驾于政府之上。 2.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看,金融是

9、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看,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使用。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关系看,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导致社会理性结果的失败,出现“囚徒困境”的局面。第四章(一)商行管理理论 1、(60年代以前)资产管理理论: 核心思想:决定存款规模和期限的主动权操纵在客户手中,但资金运用的主动权却在银行,所以银行必然会看重资产管理。 2、(60年代中期以后)负债管理理论: 理论思想:银行通过从市场借入资金,调整负债流动性来满足资产的需要,以此扩大负债与资产的规模。内容:主动负债、服务,增强流动性,增加资产及收益;主动负债:拆借、发行CD、欧洲美元借款。好处:1、避免新增存款增加

10、贷款的循环 2、避免被动调整资产结构被动适应贷款需求 3、降低流动性/增加收益性资产推荐精选更灵活、更进取缺陷:融资能力、成本与经营规模相关;外部依赖:弹性的资金供给资金充裕、利率平稳。 3、(70年代末80年代初)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特点:强调综合管理和协调统一的比例管理;方法:差额管理、比例管理;原则:资产负债匹配、目标互补、资产分散。 4、(80年代末)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经营理论的新发展)理论主旨:商业银行应该极力拓展表外记录的新经营领域,表外业务是以表内业务为基础的业务延伸,其客观背景是银行所拥有的广泛客户、庞大分支机构网络、所掌握社会经济活动信息、具备高知识储备的人力资源以及先进

11、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二)商行金融创新(会有材料题,建议看看PPT上的例子) 对这些金融创新的简要评述:单就某个领域的金融创新,各种金融创新理论关于金融创新的剖析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领域来说,又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1、西尔伯约束诱致假说 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利润最大化,减轻内外部对其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该理论从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的分析框架中推出了金融创新理论,对于从供给角度研究金融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评述:西尔伯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对于从供给角度研究金融创新的成因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但它却过于一般化和特殊化。 2、凯恩的“自由管制”博弈理论

12、(重点看) 所谓“规避型创新”,就是经济主体为了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和管制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种创新行为。主要观点:金融控制和规避管制是以政府和微观金融主体之间“创新管制再创新再管制”的博弈方式来进行的。管制与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动态的均衡,这是规避型金融创新的一般形态。评述: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主要是从外部环境制约影响角度来认识金融创新行为,很敏锐地把握了一些金融创新行为的源泉和动因,并能得到客观实际的验证。但规避理论似乎太绝对和抽象化地把规避和创新逻辑地联系在一起,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 3、制度学派的制度改革理论(明白主要观点) 金融创新并非电子时代的产物,而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

13、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变革。计划经济制度下,很难开展创新;自由经济制度下,也不可能出现规避管制的创新;只有在有管制的市场经济中才能出现全方位的金融创新。任何因制度变革的变动都被视为金融创新。制度改革理论把微观领域引起的金融创新扩大到了宏观层面。评述:制度创新学派理论的特点在于抓住制度创新这一关键因素来探讨金融创新成因,这是上述各理论流派所忽略的。但是,建立新的金融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4、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理论(明白主要观点)1976年J.R.希克斯和J.尼汉斯提出。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高低使微观主体对需求预期发生变化。该理论把金融创新的动因归结为

14、交易成本的降低,并侧重从微观经济结构的变化来研究金融创新,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金融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金融机构的逐利动机。推荐精选评述:希克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侧重于从企业内部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来解释金融创新的成因,抓住了科技进步对金融创新的有效推动作用,及电子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金融创新扩张的事实。交易成本理论把金融创新完全归因于科技进步引起交易成本的下降也有一定局限性,而且关于交易成本如何界定,理论界还存在意见分歧。 第五章,利率决定理论(一)现值公式:得到与未来收益(用S表示)对应的目前投资的本金额: 未来某一时点收益的现值公式。假如希望5年后取得100 000元的货币收益,设

15、利率为6%目前的投资本金或现值为:设某项投资在以后年中每年取得的收益为Si这项投资未来各年连续收益的现值总和为:P为现值总和,t 为年份, r 为市场利率1.可以用现值方法比较同一投资项目的两种投资方案例:设有一投资项目需10年建成,甲、乙两种方案分别需投资9500万元和1亿元,市场利率为10%。两种方案各年度投资以及投资的现值分布哪一种方案更好一些?将两种方案的现值总额作为投资成本,显然乙方案更为可行,可以比甲方案节约1000多万元投资成本。2.可以用现值方法比较两种投资项目的收益。例:假如甲、乙两种投资项目目前一次性投资额相同,生产周期为5年,市场利率为10%,各年度(假如为年末)收益及现值如表推荐精选甲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