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乌江亭》赏析.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06678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牧《题乌江亭》赏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解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

2、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行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一般常识,并示意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

3、己失败的缘由,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观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终关头,假如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接受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败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惋惜的是项羽却不愿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供应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

4、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概的。同时,在惋惜、批判、挖苦之余,又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乐观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谈论战斗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已有结局的战斗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判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设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判他不擅长把握机遇,不擅长听取别人的建议,不擅长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判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意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缘由;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时机,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谈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