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工读参比).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206637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工读参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工读参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工读参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工读参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工读参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工读参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工读参比).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石军 石军,广州市新穗学校政治教师,中山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哲学与德育发展、教育人类学(广东省广州市新穗学校 , 510315)摘 要 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笔者在研究“教育均衡发展”时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即研究者大多从普通中小学的角度来论述基教育的“均衡发展”,几乎清一色的忽视了“特殊教育”这一特殊的群体。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均衡发展”依旧只是一部分人的“均衡发展”,不能从根本上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真正内涵。因此笔者想从“全纳教育”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使“特殊教育”能够

2、进一步走进、走近人们关注的的视角。教育应该关注所有人、关注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均衡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优质教育,而办好工读教育是实现全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工读教育 全纳教育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明显,但我们长期却奉行比较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事实上这一思维模式却造成我们在教育决策取向上的单一化。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集权集中在城市阶层,更潜在地使得我们的教育政策与主流教育话语更多的带有“城市价值取向”。而“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明显关注了公平与公正,代表着弱势群体的呼声,可一提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人们的焦点却又自然而然的偏向了普通中小学,偏向了

3、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改造上,偏向于关注残疾人的特殊教育,而在特殊教育中又忽视了工读教育这一特殊的群体,因此笔者则是主要从“全纳教育”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热点问题。一、全纳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一)全纳教育所谓“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当今国际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顾名思义,全纳就是“全部纳入”,当然是指没有排斥、没有歧视、也没有分类。全纳教育的初衷是从关注残疾人开始的,它反对传统的对残疾人进行隔离式的特殊教育,而现在全纳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展,其内涵已远远超出“特殊教育”范畴,其内容涉及普通教育的全面改革,“它容纳所有学生、

4、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黄志成,全纳教育之研究访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教授全球教育展望2001 (2);1-21、全纳教育的基本观念在教育的权利观、平等观、民主观、课程教学观等基本观念等多方面体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1)全纳教育的权利观早在17世纪,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并且“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的泛智论思想;在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萨拉曼卡宣言中,全纳教育思想重申了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全纳教育首先表现出的应该是一种教育权利观,不因某些学生的残疾、贫困或者学习困难等原因而

5、遭到学校的拒绝、排除和歧视。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接纳并容纳每一位学生,以实现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教育均衡发展。(2)全纳教育的平等观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的权利,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我国的基础教育目前基本上仍然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前提下,学校事实上还存在着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歧视”和“排斥”等不平等的现象。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要追求一种绝对平等,而是强调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或排斥另一部分学生。同时要坚持向特殊

6、学生倾斜,要向弱视群体倾斜的原则。全纳教育的平等观不仅仅是强调了在教育起点的均衡,而且更加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与公正,做到真正的均衡发展。(3)全纳教育的民主观全纳教育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主张学校教育要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参与”反映了全纳教育的民主观,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反映的是一种主动而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去适用社会,而应该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参与并融入到学习、融入到生活、融入到社会,不应该被动的学会生存,而应该主动地学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4)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资源使用的均衡性,全纳

7、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接受普通课程,而不是不同的课程。全纳教育反对为学生设置特殊课程,认为他们都能学好普通课程,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2、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全纳教育在价值取向上注重从关注部分学生到关注所有学生、从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合作,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黄志诚,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 外国教育研究 2001(6)17-22。 (1)从关注部分学生到关注所有学生传统教育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选拔的自然是那些通过高考的所谓的“优秀学生”,使得一部分学习不好的

8、“差生”轮落到 “陪考”的角色状态中,同时也使得残疾儿童从小就被主流社会所抛弃,被排除,被隔离在主流教育、主流社会之外。这样一种只关注部分学生而忽视关注所有学生的教育,其实质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何以体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直到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大会上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指导原则:“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的、和语言的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学校必须找到成功教育适合所有儿童包括不利儿童在内的方法”则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曙光。刘若英在我们的未来中唱到“每一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千万条溪

9、流汇成大海,每朵浪花一样澎湃,每一个孩子都有关被宠爱,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形象生动地表达实现全纳教育下的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与现实价值。(2)从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在传统学校班级里,学生或有问题,这也许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个人的发展和别人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关系,这里的教育主要的是关注个体自身。而全纳教育强调集体合作,也就是说,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学习的集体,而有问题的学生属于我们这个学习集体的一员,是我们学习集体中的合作者。例如我们学校班级中有一个学生有很严重的自闭症,在交流上存在很大缺陷,如果大家都认为他“有问题”,是个很恐怖的角色,而不与他进行交流,不和他交往,那么他必然会陷入到更大的困境之

10、中,陷入到更深的自闭的环境中去,这样恶性的外部环境也可能就是我们人为造成的。试着想一下,如果我们大家能合作起来,想方设法去寻求战胜自闭的方法,积极的和他交流,帮他从自我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那么大家体验到得则是一种有难度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经历。通过这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亲身感受,同学之间也学会了移情,学会了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人的问题。这就是全纳教育关注群体的成长,关注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共同成长,而不仅仅是关注特殊个体的成长,为此,当代学校教育迫切需要真正做到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创造一种全纳的教育氛围。(3)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合作传统教育过于重视对个体知识的灌输和接受,过于重视个体认知领域的发展,而忽略道德

11、情怀与道德情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这样造就的人才可能是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无情感、有知识缺合作精神的人。未来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需要有集体合作能力的人,这就意味当代教育要培养能与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的能力。只有善于合作,运用合力,才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一族。全纳教育倡导集体合作,目的是要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在这种全纳的社会集体中,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共同生活(children that learn together ,learn to live together ),人人都受欢迎(everyone belongs,all

12、welcome)。全纳教育注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相互合作来解决个体的问题,让每个人都是集体、社会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让每个人在合作中得到成长,得到发展。“全纳”,意味着全部纳入并学会如何和他人共同生活、“全纳”意味着与“他人共存”、“全纳”更意味着联系、联合、合作、包容、围绕、卷入、环绕。”李小波,全纳教育对普通教育的挑战 全球教育展望 2003 (5):43 全纳教育的这种价值取向也是对现行普通学校注重整齐划一的教育标准和偏重于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挑战。为此,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创设这样一种合作共事的全纳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成长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以适应和迎接未

13、来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应该是当代学校教育应该重点加强的教育环节。(二)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起点的均衡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教育过程的均衡即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还应该包括学习条件的均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三是教育结果的均衡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发展。事实上,当我们用全纳教育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在普通教育界,还是在特殊教育界,都存在许多不均衡的现象,还存在许多的排斥现象。这些现象都和我们全纳教育的理念不能相容的,也是我们全纳教育所不能

14、容忍的。下面就简要的介绍下基础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均衡现象,对这些现象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全纳教育视角下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意义。1、教育起点的不均衡(1)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均衡。教育起点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在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农村教育水平与城镇的教育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如重点学校原本就集中了整个地区的优势教育资源,政府机关还不断增加拨款和添置设备以“锦上添花”,而广大的农村学校、一般的城市学校校舍陈旧、师资匮乏,却难得有“雪中送炭”的特别关照。(2)不同人群的教育起点不均衡。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子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衡,农业户口子弟和进城务工子弟不但不能享受城市人同等的受教

15、育权和相关待遇,而且连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无法保障,可知又有多少农村户口子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能上学而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而另一些学生则通过各种特权进入重点中学等等都是不同人群的身份差异所带来的教育起点的不均衡。(3)男女之间的不均衡。男女入学机会之间的不均衡是教育起点不均衡的重要表现,在我国,男童的入学率普遍要高于女童的入学率,在贫困边远地区就更是如此,而与此同时,女性的文盲率也普遍高于男性。(4)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与之不均衡。相对与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虽不是教育之主体,但相对于特殊教育的需求,我们的特殊学校明显偏少,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就更显稀少,甚至有些市、县都没有相应的特殊教育机构,许多农村

16、的特殊儿童不得不放弃入学的机会。即使在某些大城市特殊学校、特殊儿童也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被隔离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2、教育过程的不均衡教育过程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当前的学校教育过程还中存在许多排斥学生、歧视学生、给学生分类等现象。(1)排斥现象对残疾学生的排除现象。在教育起点上的,部分普通学校不愿意接纳残疾学生,导致残疾学生的入学率比较低;在教育过程中,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学校往往接纳了轮椅,却排斥了人;在教育结果中,残疾学生毕业后不能被社会所接纳,不能融入主流社会,被就业单位所排除、所拒绝。对有心理疾病学生排除现象。有严重的自闭症、语言交流困难、性格过于内心、自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学生,大部分老师和同学都不怎么喜欢这类的学生,致使这样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很容易被排除。而学校由于高度重视升学率,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往往忽视学生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