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06489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下载要看小学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是一些基础知识?当然基础知识是我们小数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21世纪的建设者,在需要这些的同时,更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或许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什么科学家,但是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也是新时代对小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我们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些什么呢?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2、培养。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尝试。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

3、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

4、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5、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方方面面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

6、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四、 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1、教学中,给予学生创新的自由创新不是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的范围内,这不行,那不行,这不对,那不对,标准程序、标准答案只能培育出循规蹈矩的学生。人只有在自由的创新中才能换发创新的活力和豪情。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话,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哪只是一句空话。设想,如果将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改成教师展示,学生睁大眼睛

7、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不能有些什么?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封闭的教学把学生的生命活动束缚在教师预定的教案轨道里,把课堂教学异化为执行教案的过程,剔除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可能性。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就应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2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

8、从而诱发创新思维。 首先在学习中互助合作,对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讲错了也不要紧;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如低年级学了表内乘法后,在计算:“8884”,出现了如下多种算法。 (1)88841684 (2)8884834 (3)888484-4 (4)888447(或74)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样算的理由,然后评议哪种算法比较好。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促使“创新”思想的幼芽在儿童的心灵中萌芽。 其次,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评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

9、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3把握时机,发掘创新思维。 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生长点,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往往可以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这就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打下了良好的伏笔。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就是思维高峰的起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程,主动探索、分析新知识的组成要素。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启迪学生用语言概括出新概念,对建立起的新表象及组成的要素进行判断,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进而进行内化,达到知识间的守恒,发掘出创新思维的潜能,随后的工作就是如何激活,真正拿到叩开学生数学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五、营造学生主动发展

10、的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1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要发掘“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

11、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商不变的性质”一课,就有不少教法。或跳过许多算式,直接出示性质,或

12、向学生出示一组算式,请学生观察总结。那么,怎样做才能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首先,我设计了“悬念”,把学生引到“商不变”的情境中来。先出两道商是“2”的口算,再请学生编商是“2”的口算,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研究,接着讨论:怎样编商总是“2”,有什么诀窍?这样,既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又激发学生获取成功的动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了这一性质。这样教,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合作研究,会让学生一生受益。 2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基础教育时期是促成或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

13、期。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地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小学生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学生深感惊奇或诧异,由此出现的激奋、惊奇、诧异就越能够纠正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大脑加紧工作,积极活动。如此,在学生大脑里产生许多“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恢复学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新奇和惊讶之感是思考的开端。如讲“年、月、日”一课之前,我带学生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这首歌,歌中唱到“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唱后

14、问学生:“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是什么意思?是每年都有365天吗?为什么有时是366天?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一首歌引起了诸多的为什么,引起了诸多的新奇和诧异。同学们带着许多的疑问、好奇,积极地投入到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的求学活动中。当正式上“年月日”一课时,同学们都胸有成竹、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所获得的有关知识。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被学生讲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学生带着问题、好奇去搜集信息的同时,不但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问题,还博览了群书、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想说,就让学生多说 好问、好说也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自己知道的事情想说出来,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想

15、发问,这是主动求知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为所有的学生创设“说”的条件。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在讲“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一课时,当课要结束时我问大家“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能不能说正方形是长方形进化得来的呢?”话音刚落,一男生等不及举手站起来便说:“进化是指活的东西,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变化。正方形不是从长方形进化得来的。我认为,可以理解正方形是通过长方形转化得来的。”我表扬了这位男生,并问他:“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他自豪地回答:“常

16、看书,书上的知识可多啦。”同学们向这位同学投去了佩服的目光。这位同学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并对其他同学起到了感染、教育作用。 六、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组外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还能使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生活数学”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