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05997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教学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学生的“不满”给我的启示工作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同学们对问题的反应并不积极,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尽管我觉得的我的问题设计的很好,可是回答问题的好象总是那几个学生。直到那一节课的进行,我才找到问题的症结。周二上午的语文课,我按精心准备的教案有条不紊地上课,当我习惯性的叫起一名学生读课文时,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还夹杂着抱怨的声音。我感到很纳闷,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他读课文很有感觉,同学们怎么会有意见呢?我急忙问怎么回事,学生们的回答让我明白,原来一直以来我都是叫这一名学生读,其他的学生多少有些厌烦。我问一个学生:“那我怎么不见你举手要求读课文呢?”没想到这个学生气呼呼的

2、说:“你老是叫他,我举手也没有用!”我听了,感到一震,原来因为有的孩子一两次读的不好,我就形成了习惯思维,认为就是读不好了,这在无形中伤害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今天终于“犯了众怒”。看来是我错了。我想了一下,对那个有怨气的学生说:“以前老师没看见你举手,是我不对。那么现在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同学们看看你到底有多棒,好吗?”这个学生马上兴奋的读起来,尽管在个别字音上把握的不是非常好,但是他读的很投入,更难得的是,他的面部表情居然也能随着课文感情的起伏有所变化,这让我暗暗为他叫好。读完后,他抬起头,挺起胸,得意洋洋的看着我,好像在说:“我读的怎么样?”我大声的问:“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同学们异口

3、同声的说:“好”“光说一个好不行。”我接着说,“谁能说一说他读的好在哪里?”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 他读的很流利。”“他读的声音很洪亮。”“他读的很有感情。”“老师,他读书的时候,脸上还有变化呢!”“”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的样子,我决定趁热打铁,说:“同学们,既然他有这么多优点,那么大家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把课文读的更好呢” 同学们用无比肯定的声音回答我。我一看又高兴又犯难。高兴的是同学们的热情很高,犯难的是,这么多学生,不可能都读,可不让他们都参与,好不容易调动起来的热情就有可能受到打击,怎么办?我冷静的想了想,决定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我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然后告

4、诉他们从他们的小组中选出一个最好的,然后让他代表小组参加读书比赛。我对他们说,哪一个小组的代表获胜,哪一个小组的成员就都能得到一颗小星星,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参与了,获胜了是大家的功劳。我喊了一声开始,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我也不时的参与到讨论中。几分钟之后,代表们陆续选出来了,我让其他学生作评委。看到他们热情高涨,信心满满的样子,我不禁开心的笑了。比赛结束了,同学们显得格外高兴,仿佛意犹未尽。看到这种情况,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比赛很成功,往后我们还会举行的。不光是读书,咱们还可以举行写字、作文的比赛,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兴奋的鼓起掌来。尽管这一节课背离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有些地方甚至显得有些乱,但是我仍然觉得很成功。总结起来,我感到收获颇多。首先,我知道不是同学们的积极性不够,而是我的思维形成了习惯,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导致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注意吸取这个教训。其次,我明白问题设计是否精彩,不能从我们的思维出发,而是应该看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更不能以是否花哨为标准。另外,我觉得这堂课还有一个成功的地方,就是我采取了比赛的形式。记得有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说过:“比赛是学生进步的原动力!”我应该把这一成功的秘诀好好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