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2059900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doc(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 同学们一定读过这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它高度赞颂了春蚕和蜡烛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在黑暗的夜晚,蜡烛为人类带来了光明,蜡烛燃烧时,蜡变少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燃烧时,蜡烛芯底下的蜡被熔化了,蜡,到底是怎样燃烧的呢?点燃蜡烛时,先点燃的是蜡烛的烛芯,当火焰的热量温度大约60时,固体的蜡就会熔化成液体。在蜡烛火焰的底下,储存着液态的蜡。液态的蜡,会沿着蜡烛芯绒爬上来,再被火加热变成气体。最靠近蜡烛芯的是刚变成气体的蜡。假如吹熄烛火,可以看到烛芯上面有一缕“白烟”上升。这就是没有燃烧的气态的蜡,假如立即去

2、点燃这缕“白烟”,火焰会迅速窜回烛芯,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蜡白液体状态变成气体状态,是烛芯的作用。在装有煤油的瓶子里,放进一根纱线蜡烛芯,在纱线的上端点上火,同样可以持续燃烧。跑到纱线上去的煤油,被火焰加热成气体而燃烧了起来。就这样,纱线起着输送液体,把液体变成气体,使燃烧继续下去的作用。只要能使液体的蜡爬上来,即使芯不是纱线做的,蜡烛也能燃烧。几根金属丝掺合起来,在金属芯的上端点火,预先涂在金属丝上的蜡就会燃烧起来。燃烧产生的热,同样能使下面的蜡熔化变成液体爬上来,所以蜡烛也能继续燃烧。与纱线相比,金属丝传热快,所以随着蜡烛的燃烧,芯周围的蜡很快熔化,形成一个很深的凹坑。蜡和煤油等液体为什么

3、能爬到芯上来呢?可以做一个实验,把玻璃管立在水中,水就能在管子里升上来,管子越细,水上升的位置就越高,这就是毛细现象。变成液体的蜡,和水一样,通过蜡烛芯线中的缝隙爬上来。同学们,理解了蜡烛燃烧的原理,你一定觉得非常有趣!其实,生活中许多看似简单的事物中,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脑去考虑,用手去理论,定会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2 一、学生分析p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

4、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二、教学目的。2、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3、可联络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四、设计思路。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边读边悟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才能,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

5、、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才能。五、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搜集有关回声的录像带;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体会美感的伴奏带;设计引导性问题。2、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听一听吗?生:想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回声板书课题。3、小朋友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读了课文后你就能知道了。二创设愉悦空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1、初读课文认字。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2检查

6、认读情况。3放伴奏带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熟悉课文,稳固生字。2、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三通过几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文中所描绘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变化。1、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听到的,妈妈是怎样答复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3、学生就以上问题分组讨论。4、学生汇报精选四五段。1学生互相说一说对回声的理解。2实验演示,打破难点。观察水的变化。口述水的变化。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动作的词语,加以比拟:“捡拿扔投河岸盆壁。”结合词语比拟,记认

7、“捡、扔、河、岸、碰”等字,并进展字义理解。3通过小组内交流,并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理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中自然地到达“以做促读”的目的。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要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拟读齐读回读。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快乐,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拟读齐读回读。5、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分角色感情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自

8、编自演课本剧。6、指导写字。7、理论活动。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2到山谷或空矿的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回声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赐予的美妙的声音。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谚语的理解和生字“满”的书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课题:体验:折一根和折一把筷子。质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与它相对应的一句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团结合作的几条谚语。朗读感悟:1、初读自悟,自学生字的读音。自

9、读课文多遍,找出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伙伴听并正音。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文中谚语的理解。合作展示:一位同学读谚语,另一位同学说说对谚语的理解,可以直接解释谚语的意思,也可以举例说明谚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图画表示谚语的意思。朗读背诵谚语。老师引导谚语。看图画、实物,再朗读。熟记自己喜欢的一句谚语。指导认字: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2、学生自主识记以下字: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3、汇报、交流记字方法。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找找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用笔或用脑记下来,比比谁记得多。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4 我要的是葫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

10、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欢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考虑: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开展他们的语言,到达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

11、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承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途径。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p 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考虑领悟,最终到

12、达“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进步自我解决问题的才能。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泼,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13、”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老师要擅长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场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终究有什么亲密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施行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打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得意。从而为后文的学习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

14、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比照,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亲密联络,重难点的打破也就势如破竹。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认识生字23个。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2、理解语句的意思。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

15、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学生们,十二月份完毕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全班齐读。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爆 屠 苏 换 符出示生词,同桌读。爆竹 _ 清醒 交换 符号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学生自由读诗句。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指定学生说诗意。全班齐读全诗。分组接背诗句。指定学生背诵。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同桌互相背。三、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