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056561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三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的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相关所谓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学会本课10个绳子,两条绿线内所谓3

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 ,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若干。根据教材中的情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古诗游子吟)教师适当设疑:诗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了。二、初读课文1、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那好!开始自由朗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生自由读课文)2、刚才,你们读书可认真了,相信会有很多收获。谁能勇敢的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3、谁读的最棒。(师生评价)3、(课件出示生字词)你们看,这些淘气的生字朋友跑到这里来了,你们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采取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4、生字词读的很准确了,现在请你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三、深读感悟1、指名读第一至二自然段。2、读后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课件: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A、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从昏暗的油灯以及衣服上细密的针脚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B、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

4、言上,(出示第二幅图片,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A、同学们请看图,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眼睛紧盯着孟郊)、动作(双手拉住孟姣)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母亲舍不得孟郊离去)B、从母亲说的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如果你是孟郊的母亲,此时你想对孟郊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如果你是孟郊,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体会母爱的伟大C、那母亲的这句话该怎样来读?(个别读、齐读)(3)出示图片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A、他看到了什么?(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B、他想到了什么?(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什么?C、出示:沐浴

5、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孟郊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出示游子吟)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A、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什么?B、谁想吟诵这首诗?(指名读诗句)C、课文学完了,这首诗的意思就基本上弄懂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D、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四、小结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这伟大的母爱。五、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回家把游子吟背给父母听,并说说诗的意思。教学点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三副图片,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