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054668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与反思一、试题分析 考试具有导向和诊断的功能。通过本试题分析,了解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了解命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有助于反思全乡的语文教学,查找教学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提高全乡的教学水平。1、 试题分析指标(1) 题型比例分析题型拼音识字写字读书背书说话写话分值35351515比例35351515通过题型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的知识考查较全面,同时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题型全面,分值分配合理。2、内容比例分析 本试题涵盖了一年级语文第一册中的重点内容,考察比较全面,具有代表性,从每题内容看,第一题考查了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涉及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第二题考

2、查了学生对会认字的掌握。涉及第3、10、11、12、16和两个识字单元的有关词语。第4题考查了学生对会写字的掌握。涉及第1、2、4、5、7、8、10、12、18、20和识字二等多课的生字。第三题考查了学生对背诵课文的掌握。涉及课文和语文园地的背一背。第四题考查了学生写话的能力。考察全面,紧扣每单元的重点内容,重视语文的生活性、人文性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2) 试题难度分析 本套试题难易适度,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既注重了对学生双基的考查,也兼顾了考查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全卷无偏题、怪题出现。(3) 试题与新课程理念的对应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人文兼养的提高及“双基”知识,本套试题注重了

3、知识的运用,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体现了语文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新课程观念:即关注学生的发展性、探究性、互动性、社会性,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和生活,达到对人的培养和塑造。本试卷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如一、三、和四题。教师在教学中与课改要求的差距是对学生审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欠浓厚。2、试题质量评价(1)试题题型全面,难易比例较当,知识覆盖面广,能充分体现对技能的运用,质量较高,对今后教学具有导向性。(2)注重了双基,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突出了能力考查。(3

4、)本试题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如第二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生活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写话能力。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3、对命题的建议: 题型进一步多样化。 二、试卷分析1、整体成绩本年级成绩不算太好。原因诸多,首先,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家庭作业不认真完成,影响了整体成绩的提高;其次,学生书写较差,考试习惯较差,审题不认真,对基础知识掌握欠牢固等等,都影响了学生的成绩。2、教与学中成功不足的分析从学生答卷看,学生掌握较好的是基础知识,如字、词、句的积累,默写背诵也不错。A、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教师对基础知识落实仍不到位。(2)教师在教学中培优转差工作做的不

5、够,尤其是对学困生辅导不够。(3)教师对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训练较少。(4)教师对学生做题习惯的培养和做题方法的指导欠缺。B、学生做的不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1)综合能力薄弱。 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的整合的处理,由于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知新旧识的归类与整理及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一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2)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认真、规范。(3)少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欠牢固不扎实。(4)部分学生做题习惯较差,审题不仔细。(5)少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欠端正。三、教学整改建议及措施。1、要继续重视识字。从考试可以看出,识字的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今后继续重视这方面的教学。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度渗透学法的指导,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教学思维。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5、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落实好三环节教学。6、关注学生发展,建构新型课堂,提高课堂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思想与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加强对学生的书写的指导与训练。8加强教师间的协调合作,浓化教研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