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2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04501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2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2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2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2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2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2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粤教版必修四孔孟两章学案2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第14课孔孟两章学习重点1记:识记“以为、是、国、家、或、走”等词的古今词义,掌握宾语前置句式的特点,背诵课文中相关的语段及论语、孟子精选名句。2读:正确理解孔子的“德政”和孟子的“仁政”思想及社会意义。3写: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写一段文字。4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诵记名言警句论语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9始吾于人也,听其

2、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孟子名句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3、的创始者。晚年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以及史书春秋,这些书被汉以后的读书人尊为“经”。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封建思想的正统,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在品德方面,孔子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译注季氏。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执政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

4、北。本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针对“季氏讨伐颛臾”一事的谈话。冉有闪烁其词,观点含糊;孔子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反对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礼治教化、以德服人。(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被尊为儒家的二号圣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善

5、于运用比喻和寓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文采,因而孟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称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6、然后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寡人之于国也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字音识记颛臾(Zhun y)社稷(j)孝悌(t)庠序(xin) 饿殍(pio) 洿池(w)弃甲曳兵(y) 虎兕(s) 鸡豚狗彘(tn zh)数罟(c ) 相夫子(xin)(2)辨形组词 2涵咏词义(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谒见。(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的省略,让担任(做)。(3)是社稷之臣也:“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4)陈力就列:就,居,这里是“充任”的意思;列

7、,职位。(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摇晃,站不稳;持,护持;颠,跌倒;扶,搀扶。(6)相夫子:动词,辅佐。(7)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安,使安定。(8)而在萧墙之内也: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文中借以暗指鲁国内部。(9)谨庠序之教: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10)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饿死的人。(11)数罟不入洿池:数罟,网眼细密的渔网;洿,洼地积水,也指池塘。(12)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13)孝悌之义:敬爱兄长。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季氏将伐颛臾(1)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通“欤”,句末语气词(2)一词多义是疾止见过(3)文言虚词于而为寡人之于国也(1)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头发花白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通“途”,道路(2)一词多义王兵胜(3)文言虚词于以之四、速读感知课文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通过孔子和弟子_、_的对话,谴责了_的做法,鲜明地表达了“_”的观点,提出了“_”的政治主张及儒家修德行使“_”归附的做法。答:_答案冉有季路季康子讨伐颛臾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远人2寡人之于国也记叙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着“_”这一问题,孟子以“_”的比喻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增多,而必须_、_,使百姓能够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受到教化,这样就可以“_”。这种养民、教民的思想是

9、孟子的“_”思想的体现。答案民不加多五十步笑百步施仁政行王道王天下民本一、词句梳理1季氏将伐颛臾(1)古今异义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_今义:_是社稷之臣也古义:_今义:_有国有家者古义:_今义:_陈力就列古义:_今义:_答案古义:让担任,让做。今义:认为。古义:此,这,代词。今义:表判断。古义: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今义:国,国家;家,家庭,人家。古义:就,居,充任;列,职位。今义:到队列里去。(2)词类活用必为之辞:_后世必为子孙忧: _既来之,则安之: _无乃尔是过与: _答案名词用作动词,找借口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的事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名词用作动

10、词,责备(3)文言句式是社稷之臣也: _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_无乃尔是过与: _答案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是”宾语前置的标志(4)翻译下列句子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_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译文:_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_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_答案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如今颛臾城郭坚固而且又接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患。依照这个道理,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加强(礼乐等)文教和(施行)德政以吸引远方的人前来(归顺)。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啊。2寡人之于国也(1)古今异义河内凶古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