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04335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一、教学目的1、详述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2、详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3、详述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4、详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组织学类型。5、讲述肝硬化的概念。6、简述溃疡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二、教学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2、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3、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4、掌握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组织学类型。5、熟悉肝硬化的概念。6、了解溃疡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管

2、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三、教学内容1、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2、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4、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组织学类型。5、肝硬化的概念。6、溃疡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消化系统解剖组织结构复习1组成 消化管:口腔肛门消化腺:涎腺、肝、胰及消化管的粘膜腺体2共同的结构特点(1)粘膜层(2)粘膜下层(3)肌层(4)浆膜层3胃的大体结构及组织学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幽门部: 幽门窦(胃窦)、中间沟、幽门管固有腺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

3、、颈粘液细胞及内分泌C组成 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泌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第一节 食管疾病一、 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regurgitant esophagitis)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在食管下部刺激损伤食管粘膜所引起的慢性炎症。轻度病变为食管粘膜充血,重者可表现为食管粘膜上皮糜烂融合或形成溃疡。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可引起Barrett食管形成。Barrett食管:指食管下端正常的复层扁平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甚至整个粘膜层均变为胃贲门样粘膜。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率可达10%,多为腺癌。二、 食管癌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是由食管粘膜上皮和腺

4、体发生的恶性肿瘤。(一) 病因 包括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有关。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的高发区。(二) 病理变化 1、 好发部位 食管癌好发于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以食管中段最多见,下段、上段其次。可分为早期癌和中晚期癌。2、病理变化 (1)早期癌:癌变位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但未侵犯肌层。(2) 中晚期癌: 肉眼观:形态分四型: 髓质型 蕈伞型 溃疡型 缩窄型。 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占90%)。 腺癌, 较少见(占5%-10%)未分化癌, 罕见 鳞腺癌,少见。(三) 扩散1、 直接浸润 2、淋巴道转移 3、血道转移第二节 胃肠道疾病一、 非肿瘤性疾病(一) 胃炎 胃炎

5、(gastritis)是指胃粘膜的炎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1、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常有明显病因,依其病因和病变特征分为:急性刺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感染性胃炎4种类型。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按病变特点常分为慢性表浅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肥厚性胃炎、其他慢性胃炎(二)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缺损形成慢性溃疡胃为特征。多见于成人,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临床主要表现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1、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种原因,如长期精神紧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损害胃黏膜,屏

6、障功能降低,在胃酸和胃蛋白酶作用下形成溃疡。2、 病理变化好发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球部(前壁或后壁)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部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均有溃疡形态特征肉眼观:溃疡灶多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cm(十二指肠溃疡多在1cm内),边缘整齐,溃疡底部平坦,周边粘膜皱襞呈放射状。镜下:溃疡底部可分四层,由内至外为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层。(三) 结局和并发症1、溃疡可愈合,但常复发。2、并发症:(1)出血:最常见,严重者出现出血性休克。(2)穿孔:急性穿孔者病情严重,可引起弥散性腹膜炎。(3)幽门狭窄:隔夜呕吐,常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4)癌变:仅见于

7、胃溃疡。二、 肿瘤性病变(一) 胃癌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由胃粘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1、 病因 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饮食习惯、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2、 病理变化(1)好发部位 胃窦部,尤以为小弯侧。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2)病理变化早期胃癌: 癌组织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肉眼形态可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3种类型。进展期胃癌:癌组织侵达肌层或更深者,不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为进展期胃癌。 肉眼观:分息肉型或蕈伞型、溃疡型、浸润型3种类型。革囊胃:属于弥漫浸润型胃癌。当癌组织向胃壁弥漫浸润时致整个胃壁增厚、变硬、胃粘膜皱襞大部分不消失,胃腔缩小,

8、形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称革囊胃。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鉴别 良性溃疡(溃疡病)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齐、皿状或火山口状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一般2cm深度 较深 较浅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围堤状)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组织学类: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高、中、低分化),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3、 扩散:直接扩散、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Krukenberg瘤:为卵巢的转移性粘液癌,多为双侧性。最长由胃粘液癌穿破胃壁后种植性转移至卵巢所致。(二) 大肠癌(carcino

9、ma of large intestine) 大肠癌是由大肠粘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1. 好发部位:多见于直肠(占50%)和乙状结肠(占20%),其次为盲肠和升结肠2. 进展期大肠癌的肉眼类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胶样型。3. 组织学类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高、中、低分化),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等,以腺癌最多见。鳞状细胞癌和腺鳞癌见于直肠和肛门。第三节 肝胆疾病一、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凋亡为主的传染病。(一) 病因 现在已知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庚六型,分别引起相应类

10、型的肝炎。六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传染方式有别,病理变化则基本相似。(二) 基本病变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质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1. 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变性: 水变性:其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 肝细胞嗜酸性变: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镜下见肝细胞体积缩小,胞质强嗜酸性。肝细胞坏死: 溶解性坏死:由严重的细胞水肿发展而来,表现形式有多种。点状坏死:一个或几个肝细胞的坏死。碎片状坏死:发生于肝小叶界板的小群肝细胞的坏死。桥接坏死:发生于连接两个中央静脉之间,或汇管区之间,或汇管区和中央静脉之间的条带状肝细胞坏死。大片坏死和亚大片坏死 嗜酸性坏死:

11、由细胞嗜酸性变发展而成,形成嗜酸性小体,属细胞凋亡。2. 炎细胞浸润 在汇管区和肝小叶的坏死灶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3. 间质增生及肝细胞再生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间叶细胞及小胆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三) 临床病理类型普通型肝炎: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慢性(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1. 急性(普通型)肝炎类型: 黄疸型:多见于甲型、丁型、戊型肝炎,病变较重。 无黄疸型:常见,多为乙型、丙型肝炎。上述两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病理变化:广泛的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点状坏死、嗜酸性坏死;汇管区或肝小叶内轻度炎症细胞浸润。临床病理联系

12、:肝大,肝区胀痛,ALT升高,可有黄疸。结局:大多数可在半年到一年内逐渐恢复,少数病例(多为乙型、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极少数则恶化为重症肝炎。2. 慢性肝炎定义: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1年以上者。分类: 轻度慢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完整。 中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明显,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和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大部分结构保存。 重度慢性肝炎:有重度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范围广,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及多数纤维间隔形成,致肝小叶结构紊乱,形成早期肝硬化。【毛玻璃样变肝细胞】 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光镜下肝

13、细胞胞浆内充满嗜酸性颗粒状物质,胞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这些细胞内含大量HBsAg,免疫组化可呈HBsAg阳性反应。3.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少见,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 肉眼观:急性黄色(红色)肝萎缩,左叶为甚,质地柔软,被膜皱缩。 镜下:大片的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再生不明显,Kupffer细胞增生吞噬色素;坏死处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严重的肝细胞性黄疸、出血倾向、肝肾衰竭、消化道大出血、DIC等;如能渡过急性期,可转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程可达一至数月。 肉眼观:亚急性黄色肝萎缩。 镜下: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明显的炎症细

14、胞浸润;小胆管增生并淤胆。 结局:本病如能及时治疗病变可停止进展,迁延不愈则过渡为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变进展可发生肝功能不全。二、 酒精性肝病 (alcoholic liver disease)酒精性肝病为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我国发病率现有明显增加倾向。慢性酒精中毒主要引起肝的三种损伤,即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三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存或先后移行。三、 肝硬化 (liver cirrhosis)肝硬化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替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脏变形、变硬,假小叶形成为特点的慢性肝病。分类按病因分类: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按形态分类:小结节型肝硬化、大结节型肝硬化、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不全分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