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研究成果1.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039657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终研究成果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终研究成果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终研究成果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终研究成果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终研究成果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终研究成果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终研究成果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品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研读与解析政治课题全体组成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改的总章程。它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实施教学的指南。只有反复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了解其主要变化,弄清其具体内容,落实其各项要求,才能提高思品课程教学效益,才能确保思品课改深入进行。 学习思品课标必须注意两个方面问题:一、2011年版思品课标的主要变化及其具体内容 1.、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2003年版表述是: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2011年版表述是: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的综合性课程。思品课标(

2、2011 年版)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与2003年版相比更加全面、清晰,凸显了两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重要观点。一是强调这门综合课程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 ;二是明确这门综合课程 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于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应这样理解:第一,指的是学习主体的生活,即学生的生活,但不排斥成人的生活。第二,指的是现实生活,但不排除以往生活和未来生活。在初中阶段,国家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设置了思想品德课程。据此,“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表述明确地写进了课程性质中。这一表述,鲜明体现了思品课

3、程的德育性。 2、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 :2003 年版表述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2011 年版表述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思品课标(2003 年版)相比,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的表述顺序上作了调整。将“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修改为“帮助学生过

4、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并把它放在三大理念之首。其中“追求”改为“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处修改,凸显了这一理念的极端重要性。在2011年版课标涉及的三大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属于目标理念,第二个理念属于条件理念,第三个理念属于方法理念。对于第一个理念中“帮助”二字的涵义要有所理解。“帮助”既不是生硬灌输,也不是强制、他律,而是引领学生感悟、提升、践行,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逐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上述方法理念要求教学中做到:第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第二,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第三,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 3、关

5、于“课程目标”的规定:思品课标(2003 年版)对于课程目标的规定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部分,分类目标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层次。而2011年版没有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的表述,将其融入一体,具体内容如下: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二)能力(三)知识。与思品课标(2003 年版)相比,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规定,这是极其

6、重要的规定,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重视以及用其育人的重要理念。对此,一定要认真落实。 另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增加了“有公共精神,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等内容。在能力目标中,将“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修改为“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在知识目标中,增加了“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的内容,以着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关于“课程内容”的规

7、定 2003 年版表述2011 年版表述一、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自尊自强 学法用法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交往与沟通 交往的品德 权利与义务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承担社会责任 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一、成长中的我 认识自我 自尊自强 心中有法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交往与沟通 在集体中成长 权利与义务三、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法律与秩序与 2003年版相比,2011年版思品课标在课程内容的规定上做了以下调整:第一,将“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改为“心中有法”,以体现我与法的关系。第二,由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必然会涉及集体,所

8、以将“我与他人的关系”改为“我与他人和集体”。由于“交往与沟通” “交往的品德”相互包容,所以将其合并为“交往与沟通” ,新增 “在集体中成长”之内容。第三,鉴于集体之内容上移,所以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改为“我与国家和社会”并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承担社会责任” 整合为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另外,调换了“法律与秩序”与“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的顺序,使法律内容的顺序与前两大部分相一致。 5、关于“教学建议”的规定2003 年版规定: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2011年版规定:教学

9、是落实本标准、达成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以本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二)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011 年版课标规定的教学建议与 2003年版相比,有增减、有补充、有保留,突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建议和要求,具体说明

10、如下:第一,删除了原第一条,将其变为“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理由是,从课程综合性和德育性两个基本性质出发提出要求和建议,针对的是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偏差。第二,扩展了原第二条,将其变为“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 。以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第三,变更了原第三条,将其改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宽于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涵盖了自主学习,这样修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第四,保留了原第四条,即“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将其作为 2011 年版的第四条。 第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是新增加的一条重要要求,

11、将其作为 2011 年版的第三条教学建议,具有鲜明的教学指导意义。只有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6、关于“评价建议”的规定2003 年版表述是:(一)评价目的与原则 。(二)学生学习评价 本课程倡导如下评价方法:观察、描述性评 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三)教师的教学评价。2011 年版表述是: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

12、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一)评价目标(二)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 (三)评价实施要求.2011 年版思品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与2003年版相比,内容有增减,文字有调整。其评价方法(方式)没有变化,删去了2003年版中 的“评价原则”及“教师的教学评价”之内容,增加了“评价实施要求”的内容,使课程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2011年版规定的评价实施要求有四项,即评价要客观、公正;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要注意评价的导

13、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等。7、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规定 2003 年版表述是:(一)主要的课程资源:本文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实践性原则。2011 年版表述是:由一个引言和五项建议构成。五项建议是:1、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2. 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3. 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

14、,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4. 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由于2003年版课标建议比较宏观,属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如介绍课程资源的种类),缺乏可操作性,故 2011 年版课标将其全部删除,重新构建了上述具体五项建议。建议强调“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强调要“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 “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 “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二、实施 2011

15、 年版思品课标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1、必须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1年版思品课标,在课程性质的“思想性”特征、 “课程目标” 和“教学建议”的显著部位多次强调思品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上述要求明确规定了思品课程的政治方向,充分显示了思品课程的德育功能(2003 年版课标未曾明示此要求)。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6、都施加着巨大深刻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育人之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基本内容。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