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026179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 范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决定在我校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二、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分析(一)教师信息化基础现状分析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以“应用引领”为指导,以硬件有效支持为基础,提升技术为

2、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效能,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教师平均年龄上看,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2岁。从信息技术应用上看,我校起步较早。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办公用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走进各班教室辅助教学;我校大多数教师都能规范使用办公软件,制作编辑PPT,每学期定时上交电子教案和课件,学校已开展电子白板书写、保存、涂改等使用功能的培训。部份教师经常性参加区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参与优课录制与剪辑,取得优秀成绩。在疫情期间,老师们在家完成空中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使用习惯有效选择适合学生和家长的晓黑板、腾讯课堂,钉钉平台等,上好每一节网课。(二)学校信息化环境(硬件)条件分析从网

3、络条件来看,学校已接通互联网,实现WIFI覆盖教室、办公区域;校园内视频监控全覆盖;依托校园内部网络,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已完成升级,并实现全覆盖转播;从硬件环境来看,学校每间教室都已配备一体机,班级门口配置电子班牌;学校现有两间计算机教室,有一间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从软件平台来看,学校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购买并配置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英语听说测试软件。从教学理念来看,学校积极打造“灵动课堂”,以教师的“灵”引领学生的“动”,我们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主动探索混合式教学十分必要。三、 培训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

4、提升;按照“整校推进、分层实施、应用驱动”的实施策略,打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立足应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到2022年底,我校教师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每人不少于25课时,包括通识培训、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应用考核等。通过培训,促进我校教师由技术应用向素质能力拓展,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推进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四、培训对象全体教师。五、培训内容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学科教学为重点,以课堂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围绕优化教学模式、项目学习模式、数据驱动教学和在线教学模式等,分层分类设定研修

5、主题,结合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努力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学能力,助力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具体培训内容包括: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通识培训;2.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学科网使用技巧进阶;3.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4.电子白板的课堂互动教学;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设计与实施。六、主要措施1、培训方式:为使本次培训落地,我校采取学科教研组内研修和校本实践相结合的研修形式,根据研修主题,聘请进修校专家团队进行线上、线下跟踪指导。专家引领集中培训。聘请专家送教上门,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研修活动,解析前沿理论、传

6、递先进理念、解读政策热点、剖析焦点问题,启发新思维、传递新知识、介绍新方法,拓展专业视野、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为解决工学矛盾,学校还将充分采用网络在线培训方式,做到学习培训两不误。学以致用实践操作。教师将培训期间获得的理论知识、实践方法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巩固深化研修所学,不断反思、总结、提炼,形成经验、提炼成果、实现个人特色。2、实施计划主题时间对象主要内容形式学时灵慧通识培训2021.5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通识培训线下讲座2灵巧技能培训2021.6全体教师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学科网使用进阶线上培训5灵巧技能培训2021.6全体基于电子白

7、板的课堂互动教学:教学软件的使用线下培训实践操作6灵动课堂设计2021.92022.6初二年级教师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线下培训实践体验12灵动课堂设计2021.92022.1非初二年级教师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例的开发与设计线下培训实践体验123、考核方式:考核旨在以评价促研修,促进研修目标的落实,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参与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对优秀教师、教研组进行表彰。七、组织管理(一)组织保障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培训过程管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校长总负责,教科研处具体负责,认真组织

8、学校教师的培训,加强培训的过程性管理,对参培训教师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考勤,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顺利完成。(二)学习保障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技术支撑,按计划提前联系培训专家作技术引领。在培训过程中,及时沟通专家和参培教师之间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案、保证培训质量。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和课余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线下培训主要利用教工大会,采取全校统筹进行,校本实践结合学校各项工作推进要求,同步落实。(三)经费保障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硬件投入,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基础保障。在学校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

9、购买相关的软件支撑平台,改扩建学校的录播教室,为我校教师“提升工程2.0”培训创造良好条件。(四)制度保障参培人员必须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进入相应的考核,并按要求登记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对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教研组、优秀个人,学校予以表彰与奖励。G3多技术融合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总结在学习了G3多技术融合环境教学模式创新这个课程后,我从中对技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觉得,在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环境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模式,改进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高效的教学手段

10、,改革学生的评价形式,为课堂教学带来创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共同发展。下面谈谈在培训中的一下体会。多技术融合环境的教学模式可以创设多种学习环境,使教学环境多样化。比如培训中讲到的翻转课堂,可以让云教学进入课堂,让学习的内容在平台上供学生根据需要来获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多维融合,让信息技术支持学生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多元化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学习的主体都得到较大的进步。另外,在多技术融合的教学中,还可以打造适合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创客空间。多技术融合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现在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核心素养,为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学科间

11、的融合问题自然就出来了,比如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我们会发现化学和物理这两个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精神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两个学期在学习在过程中都是充满了理性思维、质疑、探究和不断的尝试,所以,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融合的方向发展。很多教育、教学的专家也认为,以后的教育方式和课程内容设置都要围绕核心素养来展开,学校将成为文化与空间的顶层设计,以理念为核心,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课程为支撑,校园空间和云空间为载体,信息技术作为手段,注重校园文化的呈现,通过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习得知识,培养核心素养,增强思想感悟。多技术融合促进教学形式不断革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环境下,教学的内容不但是要求

12、学生仅仅学会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会学、善学的水平,另外,还要学会通过信息技术自主解决一些问题。所以多技术融合环境下的教学,课程也需要根据教学的情况做出调整。比如某大学开设了一门3D打印课,但是老师发现,学生学了3年3D打印课,除了学会打印这种技术外,似乎没有得到实质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还是很低。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呢?某老师做了一个成功的探索,他从新设计了3D微塑课程,开发了贴近生活的课题内容:让学生打印一座四合院,具体的课程安排是:首先让学生用2周左右的时间掌握需要用到的建筑知识,然后再用两周的时间开展实地调研,到真实的四合院进行测量,获得最真实的数据,接着用二至三周的时间设计四合院的模型,把数据变成微缩图,整理,收集四合院的模型数据,然后用2个月的时间进行3D建模,最后用3周的时间3D打印出四合院的模型;最后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成果展示,总结课程经验,再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评奖组织专家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课程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可以得到重构和再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学习中,学生不但是学习者,也是课堂资源的创造折。由此可见,多技术融合环境下的教学使教学形式得到不断的发展,学生习得知识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