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01211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海棠花早晨到探讨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家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我虽然喜爱海棠花,但却好像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原委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

2、兴奋,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最终发觉,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即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始终站到淡红的花团慢慢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很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挚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很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好像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

3、春天是特别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家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好像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

4、的叶子慢慢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家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瞬,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每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细致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即从即时起仔细致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旧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原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状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安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

5、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哥廷根是出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惊讶。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彩缤纷,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好像始终没留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缘由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为译秦名“,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纷繁芜杂而已。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日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觉,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特别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苦痛。同时我却又疼惜这一点乡思,观赏

6、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家乡和祖国的人。家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际,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呼唤到我眼前来的,好像就是这海棠花,我应当感谢它才是。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照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好像一点也不理睬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家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B.第段写作

7、者家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C.作者虽然特别渴望”从现在起要仔细致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D.上世纪30年头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E.文章写于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斗争年头德国社会现实的思索与省察。【答案】 A C【解析】B项”同样单调的海景“是想象并非真正看到,属于文章内容与原文不符;第段写作者家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是表现自己好像与海棠花无缘。D项是写作者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可是现实的状况又不允许他这样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属于文章内容与原文不符。E项文章写于

8、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斗争年头作者特别浓烈的思乡之情,属于文章主旨与原文不符。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爱海棠花,但却好像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题型】句子含义题 + 全文信息筛选概括【答案】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解析】说明作用题”,这一题型的特点就是问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务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缘由。其答题套路是先答结构,再答内容,内容部分则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质。题干中问为什么,明显就是问缘由。而且出题人还提示考生“真的是

9、无缘吗”,明显答案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表面上是无缘的,一个是本质上却又是有缘的。所谓无缘,指的是作者在国内外总是与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谓有缘,指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唤醒作者的思乡之情。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题型】题目的作用(物的作用 + 线索 +托物抒情的作用)【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予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解析】这属于标记特别明显的“说明作用题”,干脆问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们刚才说的套路,先答结构作用,明显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寄予乡思,抒发爱国之情。18.第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10、4分)【题型】句子含义题 + 句段作用【答案】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静的心境。对心情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解析】依据语句理解题的套路,我们首先要“从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词,即“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以及“心情不能安静”,然后把这两点连成一句话就是答案了。此外,题目还问,“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这就已经对答题方向有明确指示了,明显是让你指出这句话铺垫了下文什么内容,只要依据刚才得出的抽象词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19.第段“家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际,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

11、”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题型】词语含义题+拓展延长题【解析】本题答题得分的关键是对“距离”一词的理解,抓住“远在天际”“时间愈远”却“近在眼前”的冲突点,即可参悟到前者为物理距离-时间空间距离,后者为心理距离,答题时需将二者的关联答出,即时空距离越远,引人许久的思念,故心理距离越近,如在目前。现代文阅读延长题,以 “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为答案之间的区分度供应了足够的空间。“距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构成了区分度,而“怎样的体验”,则以题干明确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证考生不会偏题。可以说,阅

12、读延长题的实质已经特别清晰:“阅读”是题干应有之义,它保证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线,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而“延长”则为试题区分度开疆拓土,这里只能凭真才实学,或者积淀,或者视野,好像很难来得半点虚假,不过仿照作者文中的事例写或编一个类似的故事,应当也不是难事。【示例】例1:有时,地理上的距离越遥远,而心灵的距离却更近了,分别的时间越久,彼此间便越怀念。我来自浙南沿海,离乡在外已有八年了。生活在那边时,对家乡没有概念,对乡愁的理解也仅是一张邮票,一张船票。而当我离开她时,当我发觉那熟识的方音不再出现,河里的桨声已经被一声汽笛隔落远方时,我这才发觉,原来我的心始终寄予在那里,从杭州来到北京,距离

13、越来越远,但我离她却越来越近。我会在生活中找寻她的身影,会不由自主地说几句方言。原来那所谓的距离只是一条红绳,用它系起的才下眉头的情结恒久挂在心头,那么家乡便不再遥远!【评析】本文能依据题目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提炼处理,将“远在天际”概括为地理上的距离,将“离我愈近”理解为心灵的距离近,体现出很强的提炼概括实力。之后紧扣对距离的体验感受绽开自己的成长记忆:远离家乡催人成长,对家乡的感情也随着距离变远在加深变浓。扣题作答意识很强,语言真实、质朴、动人。例2:这句话传达了对于距离的体验:时间愈久,思念越深,距离便越近。时空的间隔虽然遥远,但心灵上的距离却很小,身在外,心却未曾离开。几年前,我离开家乡

14、外出求学,起初,在那个完全生疏的环境里,对家乡的思念时时涌上心头,叫人寝食难安。可是在外的时间愈久,我愈觉得家乡从未离我而去。我记得门前高大的老树,记得自家院里满墙的藤蔓,记得伙伴们的笑颜和长辈的怀抱。那些记忆从未离开过我的脑海,即使相隔再远,照旧暖和我,让我心安。时间、空间不会成为阻隔心灵的屏障,若心的距离远,咫尺也是天际。心灵的距离近,天际若比邻。【评析】开头用自己的语言精确概括并阐释作者对距离体验的感受。将“成长的记忆”幻化为详细可感的“高大的老树”“满墙的藤蔓”“长辈的怀抱”,抒情的语言打动人心。结尾对于距离体验的概括提炼又使阅读延长有了理性的力气,是真正基于阅读基础上的思索延长。例3

15、:这句话传达了作者“时空距离虽远、心灵距离却近”的距离体验。作者在空间上与祖国远隔天际,但心灵上的思念却超越了时空,近在咫尺。这种时空的突破,正是由于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共鸣。我每读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也往往心生这样的感受。在老舍缓缓划过的笔下,老北京长着酸枣的青灰城墙仿佛在身边环绕,钢蓝色的蜻蜓在眼前点过碧波,带霜的玉李仿佛在舌尖绽出微涩的甘甜-老舍先生早已离去,老北京早已消逝,然而在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契合下,时空的距离仿佛已不存在,对老北平共同的酷爱浸润于心,仿佛伸手可即。心灵近,就没有距离的间隔。【评析】本文能精确概括作者对距离的体验,并进一步揭示造成这种体验的缘由是“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共鸣

16、”,这是难能珍贵的延长思索。结合老舍的想北平,引用文中美丽抒情的语言,详细不空泛,体现出阅读的积淀。扣合距离体验概括收束,结构完整圆合。例4:作者认为,距离让我们的身体远了,心灵却近了。因为时间越长,距离越远,就愈显思念之深。没有李白和董大在如曛白日下的送别,就没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祝愿;没有诸葛亮的“五月渡泸,深化不毛”,就没有永垂青史的出师表;没有有情人的相隔,就没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的慨叹。正是有了这微妙的距离,才让人们意识到人世之间情感的重要与珍贵,友情、君臣之情、爱情将我们心心念念的东西带到眼前,龙应台所著敬爱的安德烈不也是如此吗?三年未见,儿子却近在眼前。时间越远,距离越近,感情越真、越浓。【评析】本文的作答很特殊,是举文学作品中距离体验成就言情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