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的区位优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00445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越的区位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优越的区位优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优越的区位优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优越的区位优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越的区位优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越的区位优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越的区位优势厚重的历史积淀 交通要道(辏)-战略要地 军事重镇繁华的商业都会阅读平台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中国魅力城市襄樊.优越的地理位置襄阳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东南距省会武汉00余千米。辖区介于东经45343,北纬311423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千米(东起枣阳市新市镇最东端,西止保康县马桥镇最西端),南北最大纵距15千米(南起南

2、漳县东巩镇最南端,北止老河口市纪洪岗镇最北端),平面版图呈一个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总面积1972。41平方千米,占湖北省版图面积的10.%。交通要辏:襄阳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有“南船北马”、 “南襄隘道”之说,又有“七省通衢”之誉,历来是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汇之地,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春秋战国时期,襄樊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樊“南船北马”、交通发达的繁荣景象.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又说:“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是天下之腰膂,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故为天下形势也”。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龚胜生先生也说:“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秦汉迄今的四大基本经济区,只要控制了这几个基本区,也就等于控制了天下,而南襄盆地处在它们的交接处,称其为天下之中当之无愧”.想一想,为什么说襄阳的地理位置

4、十分重要?厚重的历史积淀阅读平台据清朝乾隆襄阳府志记载:“然古今郡县或因时会而易其名,或因地利而徙其所,惟襄郡自魏晋以降,名莫与更,城莫迁改。宇内最古之郡亦莫襄阳若矣.襄阳是我国最古老的郡县之一,你知道襄阳得名的由来吗?历代沿革: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历史上今襄阳地区主要使用过四个名称-襄阳、襄州、雍州、襄樊.据考古发现,早在6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热土繁衍生息。据史志记载,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建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早在西周时期,今襄阳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方国和部族,如谷国、唐

5、国、邓国、卢国等等.早期的众多方国奠定了襄阳行政区划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今襄阳地区纳入楚国统治。西汉时期,在楚国北津戍的基础上设立襄阳县.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始,襄阳历来为州、郡、路、府、道、县治所。唐属山南东道襄、随二州;宋属京西南路襄阳府、随州、光化军;元为襄阳路,属河南行省;明起复为襄阳府,属湖广行省;清属湖北布政司(习称湖北省);194年为襄阳道。1948年7月襄阳解放后,翌年5月成立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1年月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5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78年组建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

6、。襄樊市实由襄阳和樊城两镇组建而成,初属襄阳,1979年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8月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统称为襄樊市.原襄阳地区老河口、随州二市(县级)和襄阳、枣阳、宜城、南漳、谷城、保康六县划入。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2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210年1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行政区划:襄樊市现辖三县(南漳、谷城、保康)、三市(枣阳、宜城、老河口)、三个城区(襄城、樊城、襄州)、三个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鱼梁洲开发区、隆中风景名胜区)。繁华的商业都会岁月如梭,襄阳的码头、老街和会馆虽历经

7、风雨,却给襄阳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明清时期,樊城成为重要的商贸城市,形成多条繁华的商业街,在汉江沿岸修建了多处码头。各省的行商和行帮在交通方便的码头口和繁华商贸区相继建起了20座会馆.樊城的发展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在经济方面,襄阳同样由于她便利的交通地位,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地方志记载襄阳“水路流通,转运无滞”。而荆襄大道是南北商人往来的要道,“大堤艳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襄阳商业的繁华。汉江北岸的樊城更是一座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城市,是汉水流域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转搬码头。解放前比较有名的店铺及商业聚集地如鹿角门(又叫屏襄门)外的一些饭铺,包住宿、管吃饭。有句顺口溜,叫“歇店

8、不歇店,每人两碗面.”主要接待从河南新野、邓县、新店铺过来的商人.这些商人用肩挑着挑子,来襄阳贩卖土特产品(商品),主要有一些果品、干货,如生姜、香梨、烟叶。除了商人之外,还接待一些香客.解放前,河南人有到真武山朝圣的传统和习俗。临近过年,河南人来襄阳,到真武山朝拜祖师爷。交了腊月,一直到正月,朝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临近春节,来的人最多,达到高峰。樊城还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商业街、巷,如皮坊街、瓷器街、炮铺街、机坊街、当铺街、基峨巷(旧社会叫“鸡鹅巷”).“迎旭门理铺衬,当铺后头拧麻绳。四官店看洋片(幻灯片),城门外头炮打人(枪毙人)。”这个流传于樊城的顺口溜,也是对各个街道和地段历史的写照。 会

9、馆是地方帮的活动场所。清朝行帮、商会是私营商业的组织领导机构。行帮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行业归口,组织行业帮;二是按地方归口,组织地方帮。地方帮多是外地商人组织的松散型商人团体,多以会馆为依托,便利往来同乡客商过路住宿、储货议事,祭祀和洽谈贸易。由于樊城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直到清末,襄阳、樊城两镇有商号00多家。明清以后,全国十几个省市商人在仅有三点二平方公里的樊城前街、后街兴建了0多家会馆,并且都很豪华、气派,各具特色.著名的会馆有“武昌会馆”、“山陕会馆、“中州会馆、“川主宫(即四川会馆)、“江西会馆”、“湖南会馆”、“黄州会馆”、“小黄州会馆”、“江苏会馆”、“浙江

10、会馆、“河南会馆”、“徽州会馆、“抚州会馆”、“汉阳会馆”、“福建会馆”等。显赫的军事重镇从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到妇孺皆知的射雕英雄传,襄阳的军事地位可见一斑。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方舆纪要序中关于湖北地区的战略形势有一句被引用很广的名言:“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何言乎重在襄阳也?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故曰重在襄阳也。正是由于襄阳在南北水陆交通中所占据的枢纽地位,所以历史上襄樊总是战事不断,尤其是在南北对峙的战争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

11、襄阳的军事战略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襄阳是南北方政权谋求统一的基地,但是成功者几乎都是北方政权。最典型的莫过于蒙元花费39年时间攻下襄阳之后很快就灭南宋.这是襄阳作为军事重镇的主要方面.另外一方面,在动乱时期,襄阳会成为割据叛乱的中心,同时襄阳对平定叛乱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安史之乱之后,襄阳屯集了大量的兵力,成为李璘、梁崇义等人起兵割据的中心,但是这样的割据却维持不长的时间;南朝刘宋末年,沈攸之在荆州叛乱,雍州刺史张敬儿夜袭荆州平定了这场叛乱,以致当时的童谣说:“襄阳白铜蹄,郎杀荆州儿”.所以有人说“大率襄之为地,一统,则小丑跳梁者易以平;分裂,则重镇屹立者难与争”。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