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飞机楼的故事.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002253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飞机楼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飞机楼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飞机楼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飞机楼的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1.飞机楼的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飞机楼的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飞机楼的故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机楼”的故事张静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每座古老的建筑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广州、哈尔滨、山东枣庄建造的,外形如飞机展翼翱翔的“飞机楼”隐藏于高楼林立之中,造型奇特别致,显得古朴神秘。从建筑学角度来讲,飞机造型的建筑物占据的空间大而可用面积少,所以极为少见,也并不科学。那么,为什么还把房子建造成飞机模样?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30年代航空协会的心脏上海长海医院“飞机楼”上海有两座“飞机楼”,分别位于长海医院和上海海员医院院内。这两座“飞机楼”都建造于民国时期,与当时抗日救亡、航空救国的社会大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其中保存完好的是长海医院院内的这座“飞机楼”。这

2、座“飞机楼”整体呈灰色,上下两层,如一架昂首翘立、展翅欲飞的飞机“机”首朝南,“前翼”迎风,“尾翼”翘然,还有座舱形状的露天平台,酷似一架双翼战斗机。在机头前端正中位置是这座楼的正门口,两侧弧面状边框上,两条浮雕巨龙栩栩如生,盘旋而上。门口上方悬挂着曾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所题“飞机楼”匾额。这里曾是中国航空救国运动的心脏所在地中国航空协会总部。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国灾难深重、危机四伏的时期。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出动飞机进行狂轰乱滥炸,使我国军民损失惨重。飞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国人广泛认识。当时,航空代表着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飞机在战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显出重要作用,

3、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建设空军,成为当时民国政府快速强军、增强国防的一条便捷通道。1933年元旦,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成立,宋美龄担任协会秘书长。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科教兴国”“实业兴国”后,又一个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由政府、民间相结合的全民性爱国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以上海为中心,全国掀起了第一次爱国捐机活动热潮,航空协会先后两次组织民众大规模募集捐款,购得军机数十架,使中国空军初具规模。1935年,由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久泰锦记营造厂负责承建,上海市建造了这座“飞机楼”,作为航空协会总部办公楼。1937年淞沪会战中,“飞机楼”被日军轰炸惨遭破坏,后又被侵华日本当作军火库使用。新中国

4、成立后,这座历经沧桑的“飞机楼”经过数次修葺,如今作为药房和档案室继续使用。在今天清静优雅的环境中,依稀可以寻找当年的痕迹,无言地诉说展示着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往事岁月。 机首朝向东北的战士上海海员医院“飞机楼”“一二八”事变后,还有一架“飞机”停在上海的土地上,即雷士德工学院(今为上海海员医院)的主建筑,如今为上海海员医院。雷士德工学院是上海旧时著名的土木工程类私立大学,以著名建筑师、地产商、慈善家亨利雷士德的名字命名。雷士德生于英伦,1867年远渡重洋来到上海,从此一直在上海生活,直到1926年去世。他在遗嘱中写道:“很久以前,我就选择中国作为我的户籍”。将上海视为第二故乡的雷士德,眼看

5、旧中国工业落后,人才凋敝,在遗嘱中明确说明要建立一座工学院。雷士德先生去世后,后人按照他的遗愿筹建了雷士德工学院,并把主建筑设计成“飞机”形状,体现了雷士德“发展航空事业是中国兴盛的必由之路”的理念。大楼由德和洋行鲍斯惠尔设计,于1934年建成使用,平面呈“Y”字形。地上6层,地下1层。顶部有圆顶的塔楼,塔楼四周是券窗,主楼两翼是4、3、2层的阶梯式设计。“机首”是可容纳千人开会的礼堂,“前翼”3层为办公室,“尾翼”两层为航空陈列室。建筑的细部及窗架多以天平、角尺、烧杯等科学仪器与机械图案做装饰,显示出工学院的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建筑的朝向是面南或东南,而雷士德工学院“飞机楼”却“别出

6、心裁”,朝向东北方,也就是说“飞机”将好象是从上海飞向东北方向。“飞机”朝东北飞之意,一种解释是冲着日本国飞去,与之搏击长空;一种解释是要飞向当时已沦陷的中国东北三省,参加抗日斗争。大楼建成时,正值日本加紧侵略上海之时,建成后仅一年,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飞机楼”遭严重毁坏。1944年雷士德工学院停办,其间从“飞机楼”中走出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香港“三大船王”之一的曹文锦就毕业于此。上海沦陷后,雷士德工学院被日本同文书院强行接管,改名为东亚工业学院,日军宪兵队曾驻扎在这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海军接管,后被吴淞商船学校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航务

7、学院迁并大连海运学院,这里成为上海海员医院。这座“飞机楼”饱含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深情厚谊,历经几十年风风雨雨,仍默默地注视着中国航空事业的辉煌发展。 象征中国百年煤矿的腾飞山东枣庄“飞机楼”“飞机楼”都和航空事业有关系吗?也不尽然。在山东省枣庄市中区的中心街北头,也有一座“飞机楼”。这座“飞机楼”建于1923年,百年来屹立于此,见证了枣庄煤矿的风雨沧桑、兴衰起伏,记载着中兴煤矿公司132年的发展历史。之所以设计成“飞机”形状,寄托了一代煤矿人对中国煤炭事业腾飞发展的殷殷切期望。这座“飞机楼”由德国设计师设计,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东西走向的两层建筑,层高4米,总建筑面积2813平方米

8、,耗资14万元(删除,前面没有写造价,这里也别写了)。大楼北部单层建筑为会议室,东部有地下室,高3米,通地下室有3处入口。正楼中间凸出部分由两根淡红色方柱拱托呈半圆形雨篷,楼顶有钟楼。正楼中央全高达15.6米。楼内中间门厅由4根花岗岩圆柱拱托,两端与楼梯间相连。水刷石外墙,混凝土沿口,大坡度起脊红瓦屋面,衬托着突出房顶的塔楼,使整个建筑物层次错落有致,格外壮观。建筑外表欧化,但整栋大楼主体朝向南方、偏西5度,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因为中国建房有个习俗,房门不能正对路,而当年在建这座楼时,南边有条正南正北的中新街(今中心街),于是出现了偏西这一设计。在此办公的中兴煤矿公司,创办于1878年,是第

9、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也是中国近代设立较早的民族资本煤矿(删除,意思重复)。至30年代,中兴煤矿公司与当时的开滦、抚顺齐名为中国三大煤矿,而且是其中唯一的“民族股份制企业”,发行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张股票。民国总统徐世昌、黎元洪曾任公司董事会会长,民国总理周自齐、朱桂辛曾任财务总监,时人叹道“能与外煤抗衡者唯中兴公司也”。“飞机楼”建成后,经受了战争的洗礼,日寇的蹂躏,枣庄地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曾发生在这里:1923年底,制造震惊中外的“民国第一案”的抱犊崮首领孙美瑶在这里被诱捕杀害;1947年1月,国民党第五十一师中将师长周毓英在此楼内被我人民解放军俘虏如今,“飞机楼”已被山东省政府

10、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应有的保护。据悉将要在此建立中国煤炭历史博物馆,讲述中国百年煤炭工业的发展历史。 见证华侨旅居国外的“威水史”广州花都“飞机楼”广州也有一座“飞机楼”,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华侨建筑群中。提起广州的华侨建筑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新河浦风情万种、精美别致的洋楼别墅。很少有人知道,在花都也有独具地域与时代特色的华侨楼,“读月楼”“合德楼”“鹰杨堂”“瑞莲楼”,包括“飞机楼”等都坐落于此。广州这座“飞机楼”楼高3层半,每层楼都有阳台,而首层门口立着两根欧式门柱,在每层楼的外阳台上都贴有一幅色彩鲜艳、造工精致的壁画,整栋楼看起来非常气派。由于主楼后面还有两栋楼看上去像飞机的“侧

11、翼”,很久之前周围的村民就叫它“飞机楼”。鸦片战争后,花县农村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破产农民增多。而彼时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诸国,因为“淘金热”需要大量劳力。成千上万的花县人,远渡重洋,赴海外打工谋生。据花县志记载,这些华侨或是以“卖猪仔”的方式,或是作为契约华工,或是以家庭移民的方式离开家乡,踏上了一条艰险未知的路途。当时前赴后继前往海外的华侨,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者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亲。于是建成了如今颇具规模的华侨建筑群。这些楼见证了一代代华侨旅居国外的“威水史”(粤语口头禅,即风光的过去)。单拿“飞机楼”来说,这座楼建于1937年,主人名叫江梓桥。江梓桥出

12、生于1876年,学名江直亭,是花山洛场村一名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江家人很早就漂洋过海去谋生。江梓桥的大儿子江宝琨成人后,去美国开“番衣店”(洗衣店),所挣不多,都寄回家贴补家用。江宝琨的三弟江宝卓曾去美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在当时陈济棠的广州政府里作了一名文官,深受重用。1937年,两兄弟用挣来的钱,建起了如今我们看到的飞机楼。艰辛时世中,江家还出了不少人才,如江梓桥的宗弟江天泽,曾经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来归国从事教育,曾任北京民国大学校长(这个“北京民国大学校长”不是正规称呼,北京大学校长没有此人,可以模糊处理);江梓桥的兄长江梓球的儿子,在美国做了飞机师,据说战死于反法西斯的战场但在这部海外垦荒的花名册上,更多的还是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中国有“落叶归根”的老话。一代代的华侨为了讨生活,只身远赴重洋。他们在家乡建的楼房,就是他们回归祖国的根。江梓桥盖的“飞机楼”就是一部凝固的华侨海外奋斗的历史。“飞机楼”,一样的名称背后是不一样的故事。除了上海、枣庄和广州,在哈尔滨、在吉林通化,或在其他那个地方,还有独具特色的“飞机楼”,在时间岁月的光影里,“飞机楼”依然在见证着历史,诉说着一那个时代的故事 责任编辑 李卫康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