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反思doc.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199321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反思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登岳阳楼.反思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登岳阳楼.反思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登岳阳楼.反思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登岳阳楼.反思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反思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反思doc.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岳阳楼.反思doc 青河中学语文组王末 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很能体现其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其写景雄伟壮阔,写身世孤苦凄凉,抒情却心忧天下。所以这首诗自然要精讲。这首诗歌是这一单元的第3首,所以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因此,这学期的诗歌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能约束学生的思维。 这首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试着从炼字、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理解。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另一些同学还缺乏表达见解的勇气。今后在诗歌教学中,我需要注

2、意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诗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探究环节,我让学生思考: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在导入部分我曾详细介绍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再结合诗句内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检查探究成果时,不少学生回答的很不错。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些相关的拓展练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洞庭湖的名句,及时进行知识积累。 但是本课堂的教学重在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式教学方法,因此理论的东西很重要,但是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诗歌鉴赏的理论必须来自于阅读诗歌的实践。用一首诗歌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建立鉴赏的理论是不太可能的。但在这节课中,我过多地干预了课堂,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从自己的知

3、识结构中生成自己的诗歌鉴赏理论,提升自己,这一点是要改的。还有一点就是考虑到课内诗歌的分析是为了服务于高考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所以,辅以多媒体“经典回顾“,选取高考答题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考试形式有所了解,并采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阅历,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但是很可惜的是,当我踏上讲台那一刻开始,我的脑海一片空白,所讲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或许跟我的语言表达有关吧,因此,今后我会在语言表达这一领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第二篇:登岳阳楼.教案doc登岳阳楼教案 青河线中学语文组王末 目的要求 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

4、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点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2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型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质疑、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范仲淹登临此楼时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

5、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杜甫登临此楼时能抒发怎样的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在讲这首诗之前,我们回忆一下第一单元学过的诗歌的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那么今天我们就按照这些方法来赏析这首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

6、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三、诵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们读的很整齐纠正错别字)(2)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尽量的读出节奏。(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方面来评价) (3)以上的诵读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情感,诗言情,诗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承载这是人的情感,请同学们看书,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 大家通过两遍的诵读,相信大家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一步赏析本诗需要大家结合诗句.“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一般的律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大家看这首诗是否也是这样。(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我们置身诗境来赏析这首诗,我们先来看首联。 四、质疑、探究 1首联,颔联

7、,颈联中用到了哪些意象。 洞庭湖,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这些意象分别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有是特点)明确:板书:洞庭湖,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孤舟词语中你能读出什么,境况。) 3首联,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明确。(“昔”早有所闻而且向往已久,生活的奔波是他一直未亲临次地。“今上”如愿以偿,诗人心中有过一丝的喜悦之情。今昔对比,强调了登楼是的喜悦。登高远望洞庭湖辽阔雄伟) 4颔联简要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读这两句诗脑子中浮现的话画面。这一句话中,哪两个字用的好。 明确。(这广阔的洞庭湖曾将古代的吴国和

8、楚国分割在东南两侧,天地日月星辰似乎漂泊在这广阔的湖面上,不分昼夜。“坼”字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博大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对洞庭湖壮美景色的描写,让我想到了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接下来我们看颈联部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一句秒在哪里。 明确:(诗人晚年漂泊生活的艰辛凄苦,侧重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对自己迟暮

9、多病,漂泊孤寂命运的悲哀) (然而诗人的思绪没有停止于此,诗人的内心深处,个人的命运一直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这在尾联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6“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你怎么理解。 明确。(作者站在岳阳楼上,诗人的目光没有停留在洞庭湖水面上,他远忘万里关山,想到连年不息的战争,想到国家的前途,想到战火中的黎明百姓,而自己无能为力,不禁忧从中来,悲从中来,老泪纵横。) (诗人心中关注时事,关注国家人民的情思是挥之不去的,“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直至生命的最终,萦绕诗人心头的任然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怀念) 小结的归纳。通过对本首诗的赏析,通过把握字词句篇,相信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

10、“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希望同学们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多读多练,提高诗歌的鉴赏的能力。 五(1)请同学们再次齐读一遍课文。 (2)再找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自由背诵 (3)学生齐背一遍六板书设计 登岳阳楼杜甫 壮景哀情 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念家忧国的情思 孤单漂泊 第三篇: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杜甫 执教人:郑礼英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人的形象。 3.“坼”“浮”字妙处的理

11、解。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 在本诗的教学中,一是注重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二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三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四是对比阅读,引申联想,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诗圣杜甫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晚年时期的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简介岳阳楼。 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

12、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102字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三、背景透视。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当时,藩镇割据,民不聊生,诗人好友相继去世,诗人自身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再加上北归无望

13、,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四、朗读背诵。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指名学生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 2、点评并指导诵读。划分节奏,注意轻重、缓急、快慢。 提示。本诗情感复杂,感慨深沉,要读得缓慢,每句五字,要读得字字顿挫,句句苍凉,声调要明朗,感情要沉痛。每句前两字后停顿都要明显些,再缓缓读出后面的三字。节奏为二二一,第三联另为二一二。 首联读时节奏感要强。颔联要读的气势开阔。颈联中“无”“孤”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尾联应

14、读的缓慢、要读出深深的沉痛感,沉沉的悲愤情。感情基调:孤独、哀愁、伤时忧世。 3、听录音朗诵,感知诗歌。 4、全班集体朗诵品味诗歌。(落实基础,熟读成诵) 五、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 六、指导学生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本诗。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2表面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2、颔联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加入自已的想象,更生动丰富地描绘。明确:(坼、浮)“坼”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由此使人联想到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