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98566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下期高二第2周周考历 史 试 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B将领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C封建专制下,皇帝严禁兵将关系过密D统治者将兵将分开管理2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评价正确的有()防止了武将夺权和地方割据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降低了政府办事效率造成了财政困难ABCD3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社会危机,其根源有()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抑兼并的政策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经济停滞不前ABCD4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

2、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史治,赢得了百姓赞誉5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作用是()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6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7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

3、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形成“保兵知警守”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更戍法8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BCD9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的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10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两幅图片,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变法遭到大地主

4、、大官僚的反对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关于青苗法,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宋会要辑稿食货材料二(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数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

5、,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三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发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 (8分)(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6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

6、绝望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困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宋会要辑稿食货(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12分)(2) 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

7、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下期高二第2周周考历史答案1.【解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收回禁军统领权,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答案】A2.【解析】北宋吸取唐末至五代的教训,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分化事权”,造成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政府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增加,故都正确。【答案】D3.【解析】与北宋历史发展的事实不符,宋初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答案】A4.【解析】题目中的“范君”和“希文”都指的是范仲淹。他之所以受到

8、百姓的赞誉是因为他主持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答案】D5.【解析】注意题干中“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募役法的规定,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B6.【解析】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材料中提到的“谗佞”之人实际是支持变法的人,正是由于这些人支持变法,所以被司马光称为“谗佞”。【答案】B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B、C、D三项措施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答案】A8.【解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即不增加百姓的负担而增

9、加国家的收入。由农户出资兴修水利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排除含有的A、B、C三个选项。【答案】D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A、B、C三项都是王安石变法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改革;D项属于“庆历新政”的内容。【答案】D10.【解析】第一幅图片中“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哭诉”反映出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对变法的态度反对,符合材料主旨。第二幅图片中的场景和“保甲法纯粹是催命法”的控诉,反映保甲法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兵役负担,符合材料意思。【答案】A11.【解析】第(1)问理解文言文材料并结合王安石的阶级立场来回答。第(2)问理解文言文材料结合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来回答。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从

10、利民与否解答即可。【答案】(1)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平抑物价;不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2)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抑配”将造成拖欠、逃亡和累及担保人等弊端,造成地方混乱。(3)略。(可任选一个方面回答,应结合内容回答,如选择对人民有利,需要结合青苗法的内容和银行贷款作业的内容进行论述)12.【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列举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第(2)问注意材料的出处,判断反映的是宋朝的史实,“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得不到保障。评价: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均田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赋税徭役的来源,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又会重新出现。(2)青苗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协调矛盾,发展经济。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十分发达;王安石具有超前的市场经济意识,是了不起的改革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