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98454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寒假空余时间我阅读了陶继新老师的这本书,感受颇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作者的读书与教师生命力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三个讲演稿集合起来的一本书。陶老师在书中说到: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有幸福的学生,才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探讨教师幸福人生达成的小书,有着厚重的意义。陶继新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学素养、诗化的语言、丰富翔实的资料以及对教育的一种忧患意识,深刻地阐述了读书教学相得益彰,以及读书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使老师们走向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这是一种幸福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是辉煌的人生

2、的写照;也是“惊涛拍岸,着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陶老师说得真好,令我边读边不断地赞叹。 陶老师在书中说到:“当一个有幸福感的人最基本的条件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而要想有这种内涵又必须多读书,多读书并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重复他人的话语,而是在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自自己的思想,成为生命中的活水。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所以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我做为一名普通的老师,虽然没有陶老师的风光与成就,但我也可以读书呀,这是教师生命成长所必需。宇宙是浩渺无涯的,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个点,人作为生命个体来说,在地球上也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面,即

3、几十年最多百十年的时空中,我们是庸庸碌碌一生,还是让生命焕发着光彩?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思考的哲学命题。所以,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经典书籍,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过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要想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长流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有了高质量的思想文化品位,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能被我们的学生认可。如果在流逝时间和生命的时候,我们一事无成,没有实现生命的成长,我想那就是真正的生命流逝了。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

4、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而老师一旦有了爱心,那么在工作的同时他会感到无比得幸福。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平平淡淡才是真,教师需要用心去体会自己的这份职业,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幸福就如同一道家常菜,只要用心去做,去品尝,会享受到美的滋味。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

5、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老师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老师,但他在保持自己个性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听取不同的声音。他深刻体会着幸福的崇高境界,教给老师们用一颗爱心去奉献,指引着我们这样普通老师去前进。学生在不断地成长,知识也在不断地积累,如果老师还停留在原地踏步不动,那一定会被时代所摒弃,被学生所不屑,所以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结合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养,一要乐于请教,二要勇于思考,三要广于阅读,四要积累,五要勤于写作,如果能很好地做到这五点,那我们也会在教育上突飞猛进的。 在教育的原野上,如果老师都能用一颗爱心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幸福,那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

6、,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所以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幸福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我会欣喜地发现自己所培育的所有幼苗都在茁壮地成长。 做幸福的老师这本书魅力无限,其“幸福”理念让我们感动、折服,令身处“迷茫”中的我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读书,应该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会从中受益匪浅。做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做教师,做教师的幸福,这不是一组文字游戏,三者依次是目标、践行和成功。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用宋词表达的,从“昨夜西风凋

7、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式的明确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式的执着追求;最后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的终有所获。 强调教育人生的幸福,便是寻求教师生命的意义,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依靠智力、知识、思考来维生,担负着人类文化承续重任的教师,有时缺少的恰恰便是对自己教育人生的反思、体悟、提炼和升华。人为什么要活,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教师为什么要“教”,也是每一个清醒的教育工作者无法愈越与回避的本源性问题。哲学追寻到尽头便是关乎“生”与“死”,便是人生的意义。也许正是人生短暂,我们才会觉得人生有涯,要珍惜与努力;也正是因为人生苦短,

8、我们会觉得“尘归尘、土归土”的空虚与失落。人是“向死而生”的,正是由于死的逼迫使得人生意义的问题如此凸显,如影随行恶魔般地缠磨着人心。尽管哲学、宗教都努力开具出无数的疗治痼疾的良方。但我却欣赏作家毕淑敏的直抵入心的一句实话: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我想我们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对教师而言,教育工作占据了人生长度和宽度的很大比例,它的意义决定着人生的意义,他的价值决定着人生的价值。活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谋生的手

9、段有千万种,从业的选择的机会有无数次,现阶段,并不存在着过多道德规范的约束。如果我们不从教育本身寻求到幸福,不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那么做教师的精神支柱就坍毁了,那么整个人生将浸透在悲惨之中。可见做幸福的对每个教师而言不仅是为何而教,也是为何而活的问题。 非洲前总统曼德拉因为追求民主和独立而坐了几十年牢,出狱做了总统后,特别善待敌视、迫害过他的人,他曾经说过使我心灵震颤的话:如果我不从仇恨的记忆走出来,那无论我现在在哪里,其实还是在监狱中。同样,如果我们教师不从庸碌的世俗红尘超脱,构建起精神的乐园,那我们的一生至始至终就都被关在人生的牢笼里,学生一届一届毕业了,但我们终身都是痛苦学校的留级生,我们

10、批发着、生产着、灌输着冷漠厌倦的心境,麻木苍白的情绪,既是害人者更是被害者。当一个教师自己的人生是灰色的,阴暗的,无论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探究、合作、创新都是苍白无力的,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固然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心灵的呼应、精神的对话,人格的感召才是教育的核心。不管是培养“三好生”、“四有新人”、还是“五好生”,不论是培养建设者、接班人还是后一代,前提都必须是培养幸福的人:能体味人生价值、享受人生乐趣、对自然、社会及整个世界充满兴趣、怀抱感激的人。这个被普遍忽视问题的切入口,便是教师自己的精神的重构,我们常说一个不具备素质的教师是不能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一个不具备创新精

11、神的教师不能真正地进行教育创新,同样一个不能体悟到教育幸福的教师,不能给学生幸福的人生、人生的幸福。所以要立志于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把教育当作理想来追求,并用人生的激情来驱动,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来实现教育的理想。教书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安身之所。 由于时代的局限、观念的差异、社会对教育功利性要求,或是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数字化”的评估等等,自然都是影响教师精神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幸福的教师应该是清醒的乐观者,浪漫的现实者,面对现实、改造现实、宽容现实、超越现实,面对现实我们可以选择有多种人生的态度。这既决定于现实的形态,更取决于教师主体的心灵品质,既可以冷漠仇恨、愤世嫉俗,

12、也可以积极建构,进取创造。关键在于你自己怎样看待“现实世界和自我”,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人们也常说“不知足者常进步”,这个“度”的把握关涉人生境界的大艺术,所以有人折衷“用出世精神做入世之事业”,当我们面对“坚硬冰冷”的环境时,常常劝告自己,我不能改变环境,但我至少可以改变自己。这决不是阿Q式的回避和自欺,更不是主体操守的丧失和道德底线的突破。这是一种平和心态下的建设性的举措,当现实不能如愿、如期改变时,要保留热情,善待自我,假以时日、积聚实力,这是个关键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全部体现在它的过程中,这是人生从花粉中酿蜜的过程,从苦痛中来争取幸福的过程,抽取了过程只剩下起点和终点,当起点和终点重叠

13、在一起就变成了零,或许我们可以说人生离开了过程,便没有人生,没有了人生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的幸福也许并不是获得什么,而是一直不断地追寻什么,寻找教育的幸福的行为本身就赋予教育以幸福。教师的幸福决不是靠分数、指标、金钱、待遇来叠加,尽管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但幸福却属于灵魂的体验,精神的圆满,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一种物质之上的物质,知识之上的知识,智慧之上的智慧。有人竟从体质、血型、民族、遗传去研究幸福,甚至有的国家在GDP、DNP、恩格尔系数、基尼指数之外,专门设立了“幸福指数”,我想现代社会有时真的需要这样一个幸福指标,因为在各种重压下,我们已经忘了带着愉

14、悦走进教室,同样也忘了带着笑容走出校园,被牢牢地钉在由中考和高考构筑的十字架上,我们的眼睛完全地盯着中考、高考的各项指标,忘了“活在当下”,忘了要活在幸福中,把幸福完全寄期于将来,把幸福完全建筑在外部,是极度虚妄的,是现代人精神失落、灵魂无依的症候之一。应试教育的昏天暗地中,教师心灵的阳光,脸上的灿烂被凝重和焦虑所代替,我们只期盼“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没有学会“有教无类”地接纳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没有学会以每一个学生为基准,从它的幸福成长中获得幸福和骄傲,这种放低身段,放空自己的姿态,首先要求教师构建起自足的精神循环系统。往往在我们急躁的责备和粗暴的谩骂中,不仅扼杀了牛顿和爱因斯坦,也扼杀了学

15、生和我们自己的人生幸福,当我们着力于传递知识、培养能力,殊不知同时也把我们心境中不良DNA搀和进去,使得学生年龄轻轻却暮蔼深深,观念新新却死气沉沉。现代社会中的学生房子大了心胸窄了,知识多了创新少了,见识多了目光短了,只得靠低俗的流行歌来宣泄,靠做作的小品来幽默,靠下三滥的卡通来天真,靠网络游戏来刺激。教师的不幸表面是个人私事,但客观上却控制着一个教室、影响着一堂课,伤害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以及更多。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一样,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原因。”对于教师的教育生命,以前我们更多地是关注其不幸福,却很少提炼它幸福的核心原素,而这个核心便是满足和宽容、感恩与和谐。任何人都活在相对

16、时空、相对系统中,再落后相对于过去也是先进,再富庶相对于贪婪也是贫穷,一个非洲劳工决不会有比不是比尔盖茨的焦虑。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的同时,也生活在心灵的世界,内外兼修,反求诸已是人生的必修课。安静、安宁、安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的幸福。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而不是要求人人第一,做他自己的第一更有意义;我们要乐见学生个性鲜明、心灵饱满而不是机械制品那样整齐划一:不断的努力进取,但又要立足现实,要珍惜我们所从事的薪火相传的工作,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这些都是人生五味中的必然成份,只是因为经由它的“点卤”才能使得人生幸福凝聚成形。 带着幸福感做教师,正如揣着理想上路,不仅在做的过程中使自身变成目的,而且必然会带来一个副产品,使教育教学变得精彩。先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