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四边形).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98283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四边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四边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四边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四边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四边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四边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四边形).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 边 形教学内容:第3436页四边形.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分辨不同四边形的的不同之处。教具、学具:例2的四边形组图、三角尺、剪刀、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1.师:这是哪儿?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2.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

2、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1师:同学们,你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2.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做一做第2题)。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涂上相同的颜色,同桌互相检查评价。请学生上台展示。3师:观察,我们找出的“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合图形得出:像这样有四条直直的边围成,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师

3、:看着这么多的四边形,现在你能说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4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四边形,现在又知道了四边形的特点,你能不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三、动手操作,互动交流1四边形分类。(1)指导分法。(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呢?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四边形,并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通过涂一涂、找一找、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平 行 四 边 形第七周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第一节教学内容:教科书P37

4、38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学生尺、活动小棒、方格纸、长方形纸条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 2.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直观展示,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边形,知道了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四边形也很常见,你们想认识吗?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揭题:平行四边形) 二、在活动中实践,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一)在活动中操作,了解

5、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学生利用小棒有选择的搭平行四边形。 你是怎么搭的?谁也来说说你搭的平行四边形? 生1:我选择了四根一样长的小棒,搭好之后这么一移就可以了。 生2:我选择了两根长一点,和两根短一点的小棒也搭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我也是选择了两长、两短的小棒,但搭起来的和他不一样。 生4:我观察了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长点,而左右两条边短一点,可能是他把小棒的位置搭错了。 2.听取了同学的发言之后,让搭错的同学有一个改错的机会,再搭一次。 3.利用自己刚搭成的平行四边形,动手玩一玩,从中感知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并能联想到其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最后拉动三角形模

6、型与之对比,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易变性的认识。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二)在群组中辨析,明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出示一组四边形,要求找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根据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进行选择,接着引导学生对长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进行辩论。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形成韦恩图。 三、在练习中提高,深化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把下列两个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下列图形中一共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4.运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平行四边形。你有几种拼法?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四边形,说说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区分,它们之间的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7、?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九第1.2.3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心理特点为基础来设计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也在活动中比较好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但仅有的一节课时间,难免有人“滥竽充数”,投入的活动,模糊的认识,降低的课堂效率,今后将在课堂中更有效地结合学习。周 长第七周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第三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

8、、合作学习的目的。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树叶,四边形、五边形卡纸,卷尺,彩笔,直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问好后,师:你们能用“周老师”的“周”组词吗?生组词,师有意识地将“周长”板书,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周长吗?让学生说一说。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一学什么是周长?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师出示一个多边形,你们能描出它的边线吗?小结:像这样,树叶、多边形等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同桌合作

9、。 指一指,说一说学具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3.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操作实践,测量周长。1.量一量课本、课桌的周长。2.动手操作,师巡视,可做适当指导。3.交流汇报,可让学生四人小组上台共同展示。最后得出四边形的周长就是各边之和。四、全课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五、布置作业:完成小练习册第18页。六、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简单的图形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

10、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效果良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八周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第一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至43页。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

11、,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

12、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完成教科书第42至43页的习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但在本课

13、教学中,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不明显,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之前所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周长,对于本节课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没能很好地去运用。估 计第八周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第三节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眼看、用脑想、用心估,动手量等实践活动过程,逐渐清晰常用长度单位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重点会较准确地估计以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的长度或周长。2. 在估计和测量周围熟悉物体的长度时,初步培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估计的习惯。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估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 1米长的丝带、米尺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示

14、:1米长的红丝带2.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根据学生反馈的策略,适时板书课题“估计”。3.量:到底估得准不准呢?我们来量一量。4.比划:(1)1米是这么长,你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吗?(2)(将丝带对折)这样是多长?你能用手来比划吗?(3)分别用手比划1分米、1厘米的长度。二、展开学习(一)画一画1比划:一个1厘米是这么长,3个1厘米有多长?(教师演示1厘米1厘米地比划)5个1厘米?8个1厘米呢?2画:如果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吗?试试看!3量:画得准不准呢?同学们再用尺子量一量4反馈纠偏:同学们用尺子量了后,你画的线段怎么样?你是怎么画的?5自由练习:刚才是老师要求大家画8厘米,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给自己定长度,先想好画几厘米再画下来,然后用尺子量量,尽量多试几次,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6反馈:同学们练得怎么样?谁愿意把你的进步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请原先画得不够准的学生说说经过练习是否有进步,如果有则说说练的过程。)(二)估一估1.小组合作估计包装丝带长2.组内比赛,评选估计小能手三、活动延伸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四、布置作业完成课本46页的内容。五、教学反思:从学生实践活动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对提供的材料(长度或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