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981753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长亭送别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二才能目的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三德育目的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突出重点,打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根底上,重点赏读假设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拟,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展文学鉴赏的训练。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

2、、学生活动设计第一课时,要求学陌生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此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开展,莺莺终于克制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

3、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表达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二、教学过程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欣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度根据送,把课文划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开头至“叨叨令”完毕:赴长亭途中第二局部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第三局部承上至“小生又生些念”:临别叮咛第四局部“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

4、别后赏读曲词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明确:曲子句子式既整饬又参过失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 一“醉”,下得极度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络,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与端正好比照,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收尾。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收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望情

5、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明确:“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收尾的末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正语反诘”,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照的“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切。与以上三支曲子比照,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词,才可以称为“绝纱好辞”

6、,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明确: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打扮的原因,设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巧语句固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大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承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表达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低。三、总

7、结、扩展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出色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时一步赏读共余曲词。四、课后作业复习已讲析、讨论的五支曲子,进上步作吟诵体味。诵读自脱布衫和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五、板书设计剧情分析p 曲词赏读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 端正好:浓色重彩 以景写情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 滚绣球:借景抒情 哀婉动人四边静至二 煞临别叮咛 叨叨令:口语入曲 通俗真切一煞至收尾长亭别后 一煞、

8、收尾:虚情实写 正语反诘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与课文一、四局部不同,二、三局部都是写莺莺、张生在长亭别宴上的表现。张生赶考,莺莺送别,表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爱情,更反映出莺莺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对此,应通过曲词的赏析,用心体会。二、教学过程学生吟诵、赏读曲词,老师作适当讲解。进展课堂讨论。问题讨论一: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详细情境,也仍旧表达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表达了这一特点?明确: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蓑草萋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覆盖起来,使秋境与离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

9、山,也被用来作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俳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境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问题讨论二:莺莺是重爱情轻功名的,具有对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词中表达了这一点?明确: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并不是爱情的前提与根底。如在朝天子中,她称上朝应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二煞中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在幺篇中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之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式鲜明比照,是莺莺叛逆性格的表达。问题讨论三: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

10、总担忧他“停妻再取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明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_,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问题讨论四:课文二、三局部的十四支曲子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欢的曲子作说明。此题无统一答案,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满庭芳、快活、朝天子的细节描写,耍孩儿、四煞的夸大比照等,都很突出。三、总结、扩展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美曲雅

11、的语言,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绝非过誉之词。而且,不仅红楼梦的中宝、黛爱读西厢记,今天读它也还有现实意义。当代著名作家李存葆,便为西厢记写下他感悟人类情爱的长篇散文飘逝的绝唱。问题讨论: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中说,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完毕,权利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心”;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你考虑过这些问题吗?作为已步入青春期的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明确:社会丑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隐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让年轻人早一些接触“爱情观”问题亦无害处,可防止他们在独立面对生活时的迷失。爱情是人类最美妙的情感之一,引导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们美妙情操道德的养成与坚守。四、课后作业选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背诵出来,并把它写成现代诗。课后阅读西厢记全剧剧本。阅读李存葆飘逝的绝唱,写一那么读笔记。李文原载20xx年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种报刊转载,并收入20xx年度中国最正确散文等文集五、板书设计人物性格 思想启迪崔莺莺 蔑视功名利禄 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执著追求爱情 摒弃金钱权利的侵蚀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让爱情的人类精神之花更美更艳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