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笔墨藤趣[1].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98017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笔墨藤趣[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笔墨藤趣[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7课笔墨藤趣[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7课笔墨藤趣[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笔墨藤趣[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笔墨藤趣[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笔墨藤趣教材分析: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画讲究画的格调、气息,中国画家重人品、重修养,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意韵和情趣。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此,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体验笔墨的情趣,了解中国画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学情分析:1、作为教学对象的七年级学生,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

2、产。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语言。2、对花鸟画的诗情画意、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3、进行简单的花鸟画表现尝试。教学重点:花鸟画特殊表现物象的方法。教学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课时:一课时教具:课件、笔墨纸砚学习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教学流程一、课题引入: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国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高雅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高不可攀。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都可入画,同样的笔墨在不同人的手里,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抒情达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节课我们就走入诗情画意的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情趣。(板书课题:笔墨藤趣)出

3、示学习目标:学生宣读。三、游戏实验:1、画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用笔和用墨,它就像一个人的血肉筋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先把毛笔沾水,然后沾墨,第一小组在纸上点,第二、三小组在纸上画线,第四小组用侧锋在纸上皴擦,其它小组在纸上大胆肆意涂抹,每个小组都一直画到笔干墨枯为止。小组讨论:展示实验成果。展示提示:1、画面中出现的点、线或面是怎样产生的. 2、画面中墨色出现了那些变化及产生的原因。板书: 笔:勾、勒、皴、点。墨:浓淡干湿笔墨大师们正是运用笔的勾勒皴点,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物象的,他们是怎样把画面表现的充满情趣的呢?2、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这种意境是如何来

4、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游戏规则:老师出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的。1、“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竹子)2、“只留清气满乾坤”“凌寒独自开”。(梅花)3、“犹有晚节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4、“不有君子心,飘拂同芳草” 。(兰花)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植物,诗人们根据这些植物的自然特征给它们赋予了相应的品格,梅花凌寒而开,兰花香而不艳,竹子四季常青,菊花傲霜吐香。那么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些植物在大师的笔下表达出的意境 四、经典欣赏:1、播放大师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作者的托物言志。2、讨论:(1)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生活中一模一样

5、吗?(2)透过画面,你能感受作者怎样的情怀?3、学生个性作品欣赏看了这些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作品,是不是觉得画中国画并不难,它不追求形似,重在表现画面情趣和抒发情感,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但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得先构思一下你打算表现什么?给画配上什么样的诗句或题目。学生自由回答、没想好的同学不必着急,干脆就信手拈来,随意画,然后根据画面意象确定主题吧。五、教师示范:以兰花为例,总结作画步骤。构图落墨题款钤印六、实践练习题画诗、诗配画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品一件(能用简单的笔墨语言,画一幅具有一定寓意的画)。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已的情感。2、给自己的作品配上相应的诗句或题目。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七、展示评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优点和缺点八、总结清代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 。现在,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我希望同学们能用手中的画笔抒发内心的喜悦和高尚的情怀。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抒发我们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守住这片精神家园,并将它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