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97953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说明:本试卷共22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综合检测模块综合检测(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责难(nn)松柏(bi)首创(chun) 解甲归田(xi)B平仄(z) 滂沱(pn)兴致(xn) 椎心泣血(chu)C缱绻(qun) 竹篙(o)腈纶(jn) 沆瀣一气(hn)D犄角(j) 鲫鱼(j)倒置(do) 遂心如意(su)解析:选D。A.“解”应读“ji”;B.“仄”应读“z”;C.“沆”应读“h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

2、,我国历代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A蔚为大观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 D诟病解析:选B。“自顾不暇”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语境中指作品繁多,应付不过来。该词不合语境。A项中“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C项中“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3、。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D项中“诟病”指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学所蕴涵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B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传统语言,不要滥用网络语言,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C在现实题材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无奈、压抑,而在“穿越小说”中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怀,让人很有自信。D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的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唯有此才能永恒。解析:选A。B. “这样”使用不当,可改为“否则”;C.成分残缺,缺主语,删掉“穿越小说”前后

4、的“在中”;D.两面对一面,前后失应。4(2011年高考浙江卷)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解析:选C。本段主要是说一个作家写得好的文章要以白话为主,

5、同时要辅以文言,文言是白话的良好补充。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

6、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

7、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B孺允葺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C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D起官陟宪使 陟:提拔,升迁解析:选C。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其孰能讥之乎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以公所命名 余船以次俱进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解析:选D。A.代词,代房子/副词,表反诘;

8、B.介词,在/被;C.介词,用/介词,按。D.所以:的原因。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3分)()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A BC D解析:选B。是他建杏花屋的愿望;指世俗;指子孙。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C整理认为,富贵显赫的人,

9、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解析:选C。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盖 古 昔 君 子 爱 其 国 家 不独 尽 瘁 其 躬 而 已 至 于 其 后 犹 冀 其 世 世 享 德 而 宣 力 于 无 穷 也 夫 公 之 所 以 为 心 者 如 此。(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

10、者为然。(3分)译文:_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3分)译文:_答案:(1)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2)读书人要想得第,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不忘追求荣华和功名助成这样的。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在何地的。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已去世的父亲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经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

11、公重新起用后升任宪使,于是他的家从故居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人欺侮,家族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能够获得安居。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机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头想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

12、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到了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大事。如今科举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要想得第,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不忘追求荣华和功名助成这样的。玉岩公因为直谏之事触犯了天子,发配到道路艰险的岭南十几年时间,所谓铁石心肠,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以科名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但鞠躬尽瘁;并且对于他的后代,仍然希望他们世世享受祖荫并能无穷无尽地为国家效力啊。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13、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在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得以重用。并且玉岩公诸子都才华出众,可以凭此知道诗书传家的恩泽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答:_(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_答案:(1)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2)“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