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97951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乙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乙己》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乙己》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走进孔乙己,赏析人物形象。喜剧其表,悲剧其里,再议小说中的“笑”。线索人物“小伙计”,也谈第一人称的用法。2、过程与方法:揣摩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孔乙己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抨击荼毒民众的封建制度。教学重难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2、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

2、害悲剧人物,即使在穷途末路也没有放弃他所谓读书人的架子:一件不离身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为他争回一点点聊以自慰的虚荣。他穷困潦倒、迂腐无能、任人嘲笑、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最终走向末路。通过学习,我们将对害人的科举制度和那个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的那个社会有一种更为真切的了解。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2、背景介绍。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

3、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字词释疑。1、注音。阔绰(chu) 羼(chn) 绽出(zhn) 颓唐(tu) 蘸(zhn)2、释义。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

4、不值得。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二)问题探讨。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

5、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他的死亡是必然的,不用怀疑的。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毋庸置疑的同情中,有力控诉了旧社会。2、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学生回答,教师归结。六个生活片断是:(1)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已给小孩子分茴香豆;(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6)孔乙己最后一次

6、来酒店喝酒。3、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的人。 (2)深入探因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

7、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

8、孩都不愿理睬他。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自命清高,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这个可笑可悲又可怜小人物。他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离去,他地位低下、穷困潦倒、迂腐不堪、受尽屈辱、悲惨死去,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从孔乙己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呢?我们下节课探讨这些问题。五、布置作业1、收集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2、阅读鲁迅的呐喊、彷徨。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关于鲁迅:原名、字、籍贯、两部小说集

9、、散文集。2、文章写了孔乙己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二、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2、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2)肖像描写。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

10、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3)语言神态描写。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

11、的性格。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4)动作描写。“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三、研读探讨,理解文意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

12、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

13、)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3、教师提示:(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2)孔乙己到酒店不

14、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

15、,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4、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后归纳: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四、扩展引申,比照阅读1、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2、学习了孔乙己后,我们从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中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呢?21世纪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重演孔乙己这样的悲剧?五、课堂总结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然而我们所说的知识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包括生活中其他技能,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