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97626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一、概述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卵巢功能衰退是渐进性的,以往一直用“更年期”来形容这一渐进的变更时期。由于更年期定义含糊,1994年WHO提出废除“更年期”这一术语,推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peirmenopausal period)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二、临床表现表现为月经紊乱及一系列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 (一)月

2、经紊乱 月经紊乱是绝经过渡期的常见症状,半数以上妇女出现28年无排卵性月经,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及月经量增加。雌激素下降相关症状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是雌激素下降的特征线症状。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3分钟,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精神神经症状:主要包括情绪、记忆及认知功能症状。围绝经期妇女往往出现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症状。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也较常见。泌尿生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发生的阴

3、道炎,排尿困难、尿急及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及脑血管病变。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雌激素通过对脂代谢的良性作用改善心血管功能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绝经后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各种脂蛋白增加,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率降低。绝经后妇女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和脑出血,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生率及并发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随年龄而增加。骨矿含量改变及骨质疏松 雌激素具有保护骨矿含量的作用,是妇女一声维持骨矿含量的关键激素,其机制主要与雌激素对骨生成的直接作用以及对抗甲状旁腺的骨吸收作用有关。骨质疏松是指骨的骨矿含量减少,与骨基质的比例下降,使骨

4、易骨折。绝经后妇女雌激素下降,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变疏松,围绝经期约25%妇女患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可引起骨骼压缩、身材变矮,严重者可致骨折,常见于桡骨远端、骨股颈、椎体等部位。 三、围绝经期女性消化系统的变化(一)口腔、牙齿咀嚼能力下降 到了绝经期后,有些女性会出现味觉减退、口腔粘膜发干、唾液分泌减少,而且牙周病和牙龈疾病也常常发生,因此会造成一定程度上摄食量的减少,严重者还会造成摄食障碍,长期则会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二)食管、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减低 进入绝经期的女性消化道的蠕动能力下降,有些女性还会出现腹胀、呃逆、消化不良等胃肠道表现。另外由于结肠蠕动能力的减弱还会有便

5、秘的发生 (三)分泌功能下降 研究认为,超过50岁的人,唾液淀粉酶的含量明显降低。胃酸的分泌也会减少,胃蛋白酶水平也下降较快,因此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所下降。 四、营养治疗原则进入围绝经期后,人体逐渐出现衰老的现象,其代谢和生理机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常伴有机体适应能力的减退和抵抗力的降低。对于营养的要求也与以前不尽相同。所以,对围绝经期的营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围绝经期的营养应以保证和满足必需的活动能量为原则,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的发生,应适当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含量,保证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控制食盐和食用油的用量。 (一)能量供给 能

6、量供给应接近中年人或略少于中年人,每日能量供应应在1600kcal2200kcal之间,如果每日的体力活动量不大,每日的能量供应应在2000kcal以内。定期的了解体重的改变有利于对摄入热量合理性作出衡量。 (二)蛋白质 围绝经期蛋白质的摄入应保证质优量足,一般情况而言,蛋白质的供应每天每公斤体重给予1.0克为宜。应保证1/2为优质蛋白,优质蛋白来源于鱼虾、畜禽肉类、蛋类、奶类及大豆及其制品。蛋白质的摄入不要过多,因为有研究显示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还可使尿钙排出量增加,促使钙的丢失。 (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我国居民能量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其占总热量的比例应该在55%60%,

7、一般应从米、面、甘薯、玉米等食物中获取,应尽量减少单糖的摄入。 (四)脂肪脂肪的热量浓度高,围绝经期的人群应摄入适当的脂肪,少食动物油,适当食用植物油,增加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一般而言,动物性海产品中所含的脂肪比较优质,因此,应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的频率。脂肪所占的总热能的比例一般应在25%30%。脂肪的摄入也不应过少,长期摄入过少会引起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等)的吸收。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D对于绝经女性钙磷的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钙、磷代谢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参与体内钙和矿物质平衡的调节,是维持高

8、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D可从两个途径获得,即通过膳食摄入或在皮肤内自身合成。维生素D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血液中钙、磷的正常浓度;促进骨骼和牙齿的钙化过程,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改变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还将详细阐述)。矿物质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包括钙、磷、钾、钠等常量元素和锌、硒等微量元素。一般而言,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体力运动不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六)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类多糖,但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膳食纤维本身有一定吸水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湿润粪便的作用。膳食纤维还有改善大肠功能的作用,它可以缩

9、短粪便排出的时间,增加粪便量及排便次数,稀释大肠内容物及为大肠内的菌群提供可发酵的物质,膳食纤维中的多糖在大肠内经细菌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可以被大肠作为能源。此外,膳食纤维还可以调节肠道的菌群,肠内菌群的增加以及肠内容物的液体增加必然稀释肠内容物和增加粪便量,这些因素可以使肠内粘膜接触有毒物质的机会减少,这对人体是有利的。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及一些谷类食物中。针对绝经期女性便秘发生的增高,应主张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五、骨质疏松症的营养防治绝经后妇女雌激素下降,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变疏松,再加上我国人群饮食中钙摄入普遍的低下,所以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

10、生率较高,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非常重要。运动、营养和阳光三者并举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重视营养、平衡适量,钙质进量充足,膳食成分增减适度,尽量避免和矫正诱发本病的不利因素,可以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延缓并降低骨量的丢失率。营养防治的原则和要求如下: (一)能量供应与个人生理需要相适应 能量的摄入应与本人年龄、性别、生理需求、生活劳动情况等相适应,保持适宜体重,既要防止能量长期入超,导致肥胖,又要避免盲目节食,减肥,导致的营养不良。(二)蛋白质量宜适中 蛋白质是构成骨基质的主要原料,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血浆蛋白降低,骨基质合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伴缺钙,加快骨质疏松,适量的蛋白质可增加钙质的吸收

11、与储存,有利于骨骼生长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合理搭配,其中优质蛋白质约占1/21/3。常吃一些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牛奶、蛋类、核桃、肉皮、鱼皮、猪蹄胶胨、鸡鱼胶胨等。动物骨中含骨钙素(一种依赖维生素K的蛋白质)对维持骨的矿化速度起着重要作用;大豆含异黄酮,有助于保持骨骼质量,补肾益骨,实践证明:对防止骨质疏松进一步恶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加强钙的营养,科学补钙目前,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钙的参考摄入量为800mg/d,中老年人为1000mg/d,超过65岁者1500 mg/d,体型小和蛋白质进量较低人群,钙的摄入量可略为降低。补钙问题应区别对待,对确

12、实缺钙者,应以食补为基础。食物补钙最为安全,也容易被接受。补钙首选的食物为乳类及乳制品。牛奶含钙量多,250g牛奶约可供给300mg钙,其中乳糖、氨基酸等还可促进钙的吸收(吸收率高达40%以上)。日饮500g奶即可满足成人钙的需要量的3/4.酸奶含钙较高,适于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耐受鲜奶者食用。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干酪、虾皮、芝麻酱、黑芝麻、海带。紫菜、黑木耳、大豆及豆制品、绿叶菜、蛋黄、海米、瓜子、核桃等。也可采用钙剂或钙强化视频来补钙。选择食用安全的钙源,采用合理配方和工艺将钙作为强化剂加入奶粉、饼干、方便面、面粉(及其制品),米粉、饮料、冷食、冲剂、汤料以补充钙质。严格掌握强化剂量和食用

13、量,防止过量强化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如同时强化维生素D,更要防止进食过量积蓄中毒。 (四)适量而平衡的无机盐 高磷摄入对钙代谢的影响在生长发育期表现更为明显。磷酸盐过多引起骨盐丢失。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少饮含磷多的饮料,避免增加磷的摄入,影响钙,磷的比例。 (五)丰富的维生素 骨的生长与代谢受多种维生素的影响,其中与维生素D、K、C、A的关系最为密切。1. 维生素D 能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和骨胶原的合成,是骨骼形成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维生素D缺乏影响骨质的生成与正常矿化。其天然食物来源为动物肝脏。鱼子、蛋黄、黄油以及鱼肝油。多晒太阳也可获得维生素D。日照不足使维生

14、素D的摄入和转化不足,因此,在补钙的同时,应多晒太阳和比冲相应剂量的维生素D,以利钙的吸收。2. 维生素K 骨质疏松者尤其是骨折者血清中维生素K水平低。抗凝剂、抗生素等药物可致维生素K缺乏,而使骨和血清中骨钙素水平急剧下降,不能保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可能引起骨骼病变。成年人维生素K的推荐摄入量为120ug/d。食物中绿叶菜如苜蓿、菠菜等含量最高,其次为乳类、肉类和蛋类,谷类、水果和其他蔬菜含量较少。3. 维生素A 对骨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协调作用。在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维生素A缺乏时,骨代谢减慢,骨化进程延缓,骨的再建过程失调。而且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肾小管上皮损伤,可影响钙的重吸收,也会影响骨代谢

15、。动物的肝脏、牛奶、奶油、黄油、蛋黄、田螺、牡蛎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黄、红色水果、菜蔬,尤其是绿叶菜蔬也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后者可在人体肝脏内转化为维生素A。4. 维生素C 是参与骨组织中蛋白质、骨胶原、氨基多糖等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且对酶系统有促进催化作用,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向骨骼中沉积。缺乏维生素C,将影响骨组织、毛细血管等的代谢,骨基质、骨胶原合成减少,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骨质疏松、脆弱、易折。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包括可食的野菜、野果),合理加工烹制,可以防治维生素C缺乏。5. 维生素E 对骨代谢的作用主要在于对雌激素的调节。适量摄入维生素E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植物油和杏仁、花生、麦胚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6. 膳食调配和烹饪加工 尽量消除和避免干扰钙质吸收的膳食因素。食物应新鲜、清谈、少油腻,避免太咸或过多的植物纤维;适当吃些粗粮,加工细做可减少一些粗纤维;对含钠多的食物如酱油、食盐、面酱、咸蛋、咸肉、火腿、香肠、腐乳、加碱馒头、挂面、苏打饼干等宜少吃或限量食用。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大米洗后先用温水浸泡;面粉、玉米粉、豆粉等经过发酵烘烤,均可使谷类中植酸酶活性增加,分解植酸盐,释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