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972125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教材分析:人们在生活中认识物体是否运动,多是来自于经验的判断。对两辆并驾齐驱的车,为什么有人说它动,有人说它不动,他们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许多学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物理课给大家一个科学的判断依据,就要引入坐标系和参考系。至于为什么要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把什么物体看成质点,这其中蕴涵着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学情分析: 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教学目标: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

2、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教学理念: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来把物体看作质点。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

3、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引导学生分析: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小结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

4、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二、参考系导入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1得出什么结论?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

5、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小结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三、坐标系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6、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教案教材分析:机械运动作为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它所描述的是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因此,本节学习描述质点做机械运动需要用时刻和时间间隔及位移等概念。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由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7、教学目标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2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3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教学理念: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

8、多的物理量。二、新课内容1时间和时刻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例:见图121所示201345678t/s图121前2s第4s第6s末、第7s初2(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这一点。“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

9、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到t=4 s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前2秒内”就是“o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到t=2 s两点间的时间间隔。(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2路程和位移(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运动到另一位置B时,可以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化,xy图122AB

10、O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122中的有向线段AB。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3矢量和标量(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11、。(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ACD图123如: 从A点向北走了40m到C,再从C向东走了30m到D,则有向线段AC、CD和AD分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图123。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大小为50 m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坐标差的正

12、负表示位移的方向与坐标轴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坐标差的数值表示位移的大小位置移动的距离。物体做直线运动,若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处于“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x=x2-x1。即初、末位置坐标的变化量x表示物体的位移。例如:物体从A到B,xA2m xB5m,xABxBxA523m,从CB,xC6m,xCBxBxC561m,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和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在直线运动中,矢量运算可化为代数运算,用正、负代表方向。三、课后作业: 课本P13 第3题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

13、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二、能力目标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教学方法类比推理法教学用具有关物理知识的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

14、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D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Dt的比值。用vDx/Dt表示。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