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考纲.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1971663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学史考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史学史考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史学史考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史学史考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史学史考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史学史考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学史考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史考纲总结贡献给文学院的学弟学妹,希望对你们有用。名词解释:浙东学派黄宗羲(开创者)明夷待访录(了解) 明儒学案(熟记)(学案体)列学案19目,叙明代学者200余人,此书以学派为纲,论述各个派学人生平和学术成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学术史著作。顾炎武 日知录(熟记) 王夫之 读通鉴论(熟记)依据资治通鉴所叙史事与人物,用评论历史的形式表达自己政治主张和历史哲学的史论专著。与其所撰的宋书为历史评论专书的代表性著作。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内容,总括239件史事,分别列目,各自成篇,并于各篇之间略按时间先后编次创立了以记事为主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三国志西晋陈寿,

2、65卷,上起东汉灵帝光和末年黄巾起义,迄于西晋灭吴。以魏主为帝纪,总揽三国全局史事,以吴蜀二主传名而记实,既与全书协调,又显示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这种编撰手法在正史的撰述中为新创造。资治通鉴纲目南宋朱熹根据资治通鉴的材料,撰成资治通鉴纲目59卷,采用编年纪事,前面立纲,是史事的提纲;后面设目,是史事的详细叙述。乾嘉学派(考订,校刊,训诂见长,考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可能性较大)十七史商榷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00卷,“商榷”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这里包含史书文字方面的考订和史书所记典制事迹方面的铨解与审核。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为清朝乾嘉三大考据家之一的赵翼所著。共36卷。此书的特点是于考史中重视历史评论,书

3、中所提出的论题,对后人多有启发,是古代史的入门指导。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为清朝乾嘉三大考据家钱大晰所著。共100卷。“考异”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以考订、校勘、训诂见长。他对所涉及的史籍及其注释进行了去全面详细的文字校勘,使许多矛盾地方进行了疏通辨析,为后世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正式本书价值所在崔述考信录考信录的作者是崔述,它是先秦故事做系统考证的第一人。对于先秦古史的解释,其程序是辨“伪书”进而辨“伪史”史才三长才:写史的表达能力,体裁体例的运用能力学: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材料识:对史事是非曲直的鉴别,认识和判断能力史德:是指治史者的品德修养。治史者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4、对史学研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史学除受才、学、识的影响外,还受史德的影响。章学诚认为,刘知几所谓“史才”、“史学”和“史识”,还没有穷尽治史的道理,具有史识,还要求了解“史德”。“史德”的内容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因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不同,对道德的要求也不同一样。章学诚认为“史德”就是“著述者之心术”。简答题西汉时期:1. 每个时期史学特点,发展的差异与联系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体裁,这种以多种体裁体例相综合的史书表现形式,在一个整体的历史认识层面反映复杂的历史进程。司马迁胸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报复,记述了上起远古,下至西汉初年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和社会风

5、貌及各个阶层人物群像的百科全书。史记在历史编撰,历史内容和历史观点上都大大迈越前人,这不仅使司马迁本人以其著述成一家之言,而且也使史学得以在意识领域卓然而立而“成一家之言” 。汉书适应封建皇朝统治的需要,借鉴史记的体裁而断代为史,上下恰通,祥而有体,写出了西汉皇朝全部的历史。班固在汉书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皇朝意识和鲜明的正宗思想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并在表志方面发展了史记的成就 ,(艺文,刑法,五行,地理是汉书所创) (原先有律历,礼乐,刑法)东汉时期:东观汉记是最早的纪传体东汉史。魏晋年间,与史记,汉书被称为三史汉纪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皇朝史。荀悦处于东汉皇朝摇摇欲坠的年代,使他更着重

6、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史学功能的强调。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史学出现了大发展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王朝的迭起,对峙和大规模的民族迁移活动以及门阀地主在政治,思想上的活跃和中外交通的发展等历史特点,史记汉书在传播中不断扩大了史学的影响,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了多途发展的气象,具体表现在1.撰史风气旺盛正史: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南朝宋人裴松之兼采众书,作三国志注保存了丰富的三国史事。(名词解释)古史:竹书纪年2. 史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数量剧增隋书.经籍志分经籍为经史子集四部由于封建王朝的对峙,迭起,出现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撰述“正史”高潮范晔后汉书袁宏后汉纪隋唐时期:史学

7、发展中的几个重要转折1.皇家正式设立了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完善了史馆制度2.史家的自觉意识的增强,史学评论趋于成熟,史学发展进入了更富于理性特色的阶段。3.明确提出了史学的经事致用目的,深化了对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4.通史著作的复兴和新的史书体裁的出现5.历史笔记的勃兴史通是中国古代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一般会和文史通义放在一起考)刘知几的史学批评意识1.六家二体说,刘知几首次对唐初以前的历史著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探其源流,评论优劣得失。2.揭露古史记载的虚伪疑古,惑经他分析了旧史记载失实的原因,(朝廷权势的威慑,凭个人主观爱憎,凭片面传闻,有隐晦,有夸饰)3. 提倡倡导秉笔直书,

8、反对曲笔讳饰直书,曲笔4. 提出史才三长才:写史的表达能力,体裁体例的运用能力学: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材料识:对史事是非曲直的鉴别,认识和判断能力5. 提出改造旧史的主张提倡编写纪传体的断代史,主张删除纪传体史书中的艺文志,增加都邑,氏族和方物三志,他认为史书的内容应该详近而略远,不必向上追记历代典籍的存没情况。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1)史通开卷就把唐以前的史学著作归纳为“六家”,即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共六个流派。并分别观察其源流,分析其利弊得失。“二体”,主要评论了编年、纪传两种史体的长短得失。古今正史、史官建置系统地叙述了历代史书发展的历史。和自古至唐的史官和史馆制

9、度的沿革废置,勾划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线索。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等篇,系统地总结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内容及编纂方法。2)刘知几继承和发扬了王充“疾妄求实”的思想,在史通中设有疑古、惑经等篇,对尚书、春秋等儒经中记载的古史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另有数条谈到古代禅让征伐之事。刘氏认为尧舜相授,不是禅让,而是篡夺,不是舜传位给禹,而是禹把舜放逐了。刘氏为维护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提倡“直书 ”。“实录”唤醒后代学者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叙述历史,并启发后世史学考订辨伪之风。3)直书、曲笔两篇。赞扬了历史上敢于秉笔直书的人4) 比如主张删去或改造艺文志“所列书名,唯取当时撰者”,不必向上追记历代典籍的存没情

10、况。同时改造天文志、五行志。 主张增设都邑、氏族、方物三志。这个主张被南宋郑樵接受。通志“二十略”中,设有氏族略、都邑略、昆虫草木略。杜佑通典(简答题,史学家,时代,代表作,内容)唐代史学家杜佑,字君卿,出身于累世仕宦之家,由于他久任水陆、盐铁等财经方面的大员,对政治经济等典章制度较为熟悉,这为他编写通典提供了有利条件。通典是第一部专门叙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所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州郡、边防,礼、乐、兵、刑、九门。各门之下有子目,子目之下更有细目。每一制度皆条贯古今,溯源明流这种编纂方法,为典制体通史开创了先例,它源于纪传体史书的“书”、“志

11、”。宋,辽,金,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经历了从发展走向繁荣和从繁荣趋于嬗变这两个重要阶段。繁荣,以两宋史学为代表总结和嬗变,以明清钱袋史学为标志。辽,金元时期,多民族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明代史学的特点,则显示出史学走向社会深层的趋势。一 通史著作的成就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简答题)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资治通鉴由司马迁主编,刘恕,范祖禹,刘攽分撰周秦,两汉;三国至隋;唐,五代,全书294卷,编年记事,上限自战国时间韩赵魏三家分晋,下限迄于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资治通鉴记事连贯而丰瞻,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等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历史人物。司马光专取关国

12、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诫者而特意详述,以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为现实提供借鉴的目的。清人王夫之认为资治通鉴包含了“君道,臣谊,国是,民情”等多方面内容。说明它在历史借鉴方面有广泛的作用。通志南宋郑樵(简答题)通志是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年谱,载记,略,全书200卷,其最重要成就是它的20篇略,简称“二十略”, “都邑”,“昆虫草木”,“六书”,“七音”等九略为郑樵首创。通志进一步扩大了史学对于典章制度和专史的研究。包含了无神论的思想,对天人关系提出了新认识;力倡实学。;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简单题)文献通考是元初马端临撰。分24门,起自上古,

13、迄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是继杜佑通典后的又一部典制体通史巨著。文把通典的9门发展成24门,并增加了通典所没有的经籍,帝系,封建,物异,象纬等5门,马端临强化了杜佑以食货为首的历史件事,表现了他重视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活动。由于宋与辽,金关系的复杂和政治形势的变幻,宋代史家对本朝史或“当代史”显得格外关注。如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汇编历史文献学:宋人 王应麟的困学纪闻目录学: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群斋读书志明代史学是向史学向社会深层的一个历史阶段明代史学在官修史书方面以明实录与元史撰修最有影响在私人著史方面: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弇山堂别集等李贽藏书,续藏书,焚书,续

14、焚书王圻续文献通考谈迁与国榷清代前期的史学是中国古代史学最后一个发展阶段。明代中叶开始的封建内部的新的微弱变化,明清皇朝的更迭,清前期的文化政策,以及古代史学的3000年的积累,这些原因造成了清代前期史学具有总结和嬗变的特点。嬗变:主要反映在历史思想领域的批判精神的发展;总结:不仅表现在历史思想,史学理论方面,还突出地表现在历史文献方面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章氏字实斋,生活于“乾嘉盛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文史通义内篇6卷,外篇3卷,是评论文史的著作而已评论史学为主。史学思想:1 系统阐发六经皆史说。“六经皆史”说并不是章学诚首创,但在章学诚之前没有艺人对这一理论系统阐发。他认为六经并不是“圣人有意作为文字以传后世,”而是“三代盛典章法度见于政教行事之实。”因此他在文史通义里反复论述六经是史。而且六经既然是“先王政典”的记录,自然在当时也就不会像后世那样奉为经典,至于尊之为经,那是后世儒家所神话的。这样章学诚就剥去了六经神圣外衣,当作经世致用的书籍。这在当时反应了章学诚在史学理论上力破陈说的勇气。“六经皆史“说的理论对史学作用:一个是扩大了历史研究和史料搜集的范围。第二是批判了空谈义理的宋学和专事考据的汉学。2 倡言“史意”章学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