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96950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人享用人格尊严权【自学指导】1、课前预习:认真熟读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勾画在教材的相应位置。2、合作讨论:各小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老师。3、小组要求:学习组长、政治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的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合法权益收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法,讲解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学习重点】:了解

2、公民享有的名誉权的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合法权益收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学习难点】:依法维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预习导航】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其平等性、地位含义: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它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平等性: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地位: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内容: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3、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侮辱人格尊严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容易被侵犯的原因有哪些?部分未成年人法律

3、意识淡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部分家长和老师教育观念陈旧,做法简单粗暴;部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非法侵害时,不懂得依法维权。5、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法、知法,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在尊重自己人格尊严的同时,爱护尊重他人人格尊严。6、名誉的含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7、良好名誉对人的好处: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8、法律保护名誉权的原因:P36下面两段9、侵犯名誉权的危害:对被侵权者

4、而言,会感到受辱、痛苦,践踏了她的人格尊严,社会评价降低;对社会而言,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对侵权者而言,反映了低下的人格,没有道德,甚至会受到法律制裁。10、名誉权的含义、表现、和法律规定分别是什么?含义: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表现: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具体内容见P38)法律规定: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11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表现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表现:侮辱他人(见P38)诽谤他人 诬告陷害 报道严重失实。危害(评价):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

5、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合作探究选择题1、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是 ( )A、姓名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选举权2、(2020广东)2020年“五一” 黄金假期,云南导游小陈辱骂游客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他对游客言辞激烈地说,“如果你要像貔貅一样”“你还连脸都不要,那就不好意思了”。导游的行为 ( )A.侵犯了游客的人身自由权 B. 侵犯了游客的隐私权C. 侵犯了游客的人格尊严权 D.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3.王某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侵犯了他人 ( )A.人身自由权 B.肖

6、像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4. 大河网友“聪辩先生”:最近我家出了点事儿,就向哥哥借了一部分钱。由于没有及时还上,我嫂子十分不满意,长时间发短信骂我及我的家人和朋友,骂得很难听,我不胜其扰。该网友的嫂子长时间发短信侮辱他及家人和朋友的行为,告诉我们 ( )侮辱他人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只要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 我们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权不受侵害A. B. C. D. 5.村民小辉因为对村干部张某心怀不满,就捏造张某贪污受贿的事实并通过微博散布,造成极坏影响。小辉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 ( )A.姓名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隐私权6.20

7、20年2月26日,最高法院正式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65项改革意见中“被告人禁穿囚服”这一项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意见规定:禁止让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穿着识别服、马甲、囚服等具有监管机构识别的服装出庭受审。这说明我国更加重视司法文明,重视保护公民 (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个人隐私权 D. 人格尊严权 最近,国家规定了第一批媒体报道禁用词。回答下题。7.对身体伤残的人士不适用“残废人”“瞎子”“弱智”等蔑称词语,这是为了尊重公民的 ( )A. 人格尊严权 B. 姓名权 C. 生命健康权 D. 隐私权8.下列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是 ( )A.小军将宿舍

8、内捡到的500元钱据为己有B.小利用网上下载的文章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C.小亮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说小鹏偷了他的钱D.小文与同学聊天时无意中泄露了小红的日记内容9.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 ( ) A.家庭的经济情况 B.个人的良好表现C.父母的社会地位 D.国家的发展需要10.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有 ( )故意给别人起不雅的绰号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被印在通缉令上商场保安强行检查顾客的背包医院未经患者同意将其姓名和病情发布在网上A. B. C. D. 11.漫画校园冷暴力提醒我们 (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不能因成绩差而笑别人 嘲笑别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嘲

9、笑别人是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的行为 嘲笑别人是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嘲笑别人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该同学奋发向上, 值得提倡A. B. C. D.12.下列属于体现中华民族重视个人名誉的名言是 ( ) 士可杀不可辱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A. B. C. D. 13.(2020乌鲁木齐中考)“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人格尊严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平等得到

10、充分尊重 维护人的尊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A. B. C. D. 2020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秦志晖一案,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决定以诽谤罪、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据悉,从2020年12月至2020年8月,秦志晖使用网名先后多次在信息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引发大量网民对当事人的负面评价。他在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在网络上捏造、散布对国家机关产生不良影响的的虚假信息,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据此回答9、10题14.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侵犯了公民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生命健康权 D隐私权15.秦志晖被依法惩处说明了 ( )法律具有强制性,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我

11、国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权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我国法律不保护违法犯罪分子的权利A. B. C. D.二、合作探究16.材料 家住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的老由于生产需要向老赵借款6万元,后陆续归还。但双方因利息多少问题产生分歧,老赵便在马村区范围内四处贴老王的大字报,登上老王的照片、名字等,侮辱其是赖皮、骗子等,还有一些威胁话语。这让老王很是恼火,一纸诉状将老赵诉至法院。(1)材料中老王起诉至法院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2)假如你是法院的工作人员,针对材料,你会如何评判?依据是什么?17.微信正成为一种新型的手机网络

12、聊天平台。谭影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聊一些热点话题。(1)秦火火的行为侵犯了杨澜等人的哪一权利?我国法律关于该权利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2)请运用法律知识评析“大漠孤烟”的观点。(3)结合材料谈谈网民应如何为净化网络环境出一份力。18.一日,杨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杨某造成了极大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杨某实施报复,而杨某则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后来,法院判决发短信人赔礼道歉,并赔偿杨某精神损失费5000元。 (1)短信发送人侵犯了杨某的什么权利?(2)请对杨某及其亲戚的行为进行评价。(3)法院对短信发送人的判决说明了什么?(4)你从这一案例中还得到什么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