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969027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诊断和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手功 能障碍的各种因素 (如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 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缺损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作业 治疗和夹板等治疗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诊断要点】1. 症状 都有外伤史,临床表现为手部疼痛、局部肿胀、 畸形(如成角畸形、缺如)等。2. 体征 手局部压痛或叩击痛、异常活动或骨擦音、运 动障碍或感觉异 常、肌萎缩、关节僵硬等。3. 辅助检查(1)骨关节损伤需 X 线检查。(2)肌麻痹需电生理检查。【康复评定】1. 手与上肢状况 通过视诊、触诊和患者的主动活动, 对伤手情况应有基本判断,包括手和上肢的

2、完整性、血液循 环、伤口感染、皮肤发汗、瘢痕、畸形、肿胀、萎缩、疼痛以及关节活动范围2. 运动功能(1)肌力测定:可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此外,握力 测定可用握力计测量;捏力测定可用捏力计测量(包括侧捏 力、二指捏力、三指捏力)。(2 )关节活动度(ROM)测定:采用手量角器测定主动 运动和被动运动的ROM。测量关节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 近节指间关节、远节指间关节、拇指腕掌关节。若ROM评 定小于正常ROM,则需鉴别以下3种情况:主动ROM与被 动 ROM 范围相同,障碍原因在于关节本身;没有主动 ROM,被动ROM正常,障碍原因在于肌腱断裂;主动或 被动 ROM 受附近关节位置改变而改变,障

3、碍原因在于手外 或内在肌挛缩,或内在肌挛缩。3. 感觉功能 参照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MCRR)于1954年制订的分级标准。(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2)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3)复合感觉:二点辨别感觉、立体觉。(4)叩击试验(Tinel试验):判断再生神经纤维生长 情况,判断陈旧性神经损伤的部位。4. 巧性协调性 临床常用九孔柱测试和 Mober 拾物测 试。【康复治疗】1. 手部骨折(1)各期康复要点骨折固定期(3?5周):控制水肿:抬高患肢;非受 伤关节主动运动;采用超短波疗法,无热量,对置法,IOmin/ 次,1次/d。预防或减轻关节僵硬:维持未固定部位关节

4、 的主动活动。预防及减轻肌萎缩无力:固定部位肢体的肌 肉等长收缩训练;不稳定性骨折及复合性骨折脱位者应固定 5 周,待去固定后开始主动训练。骨折临床愈合期(去除石膏、夹板之后):治疗重点是 消除残余的肿胀;软化、松解纤维瘢痕组织,增加关节活动 范围;恢复肌力和耐力;恢复手的协调、灵活性。减轻水 肿:抬高患肢;在能耐受范围内主动活动;压力手套(或指 套)、按摩、蜡疗。在骨折愈合情况允许下进行轻微主动 活动。增加关节主动活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曲、 抓握和拇外展动作训练。渐进性主动抗阻训练。增加 肌耐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2)常见手部骨折的康复 掌骨骨折:常见并发症为严重肿胀;侧

5、副韧带、关节囊 挛缩;成角畸形;掌指关节僵硬。治疗要点:减轻肿胀。第二、三掌骨骨折时,维持掌弓; 第一掌骨骨折时,维持指蹼宽度。预防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挛 缩,预防关节僵硬,预防骨折畸形愈合,尤其要避免背侧或 掌侧成角畸形愈合。指骨骨折:常见并发症为骨折部位肌腱粘连;骨间肌挛 缩;近端指间关节屈曲挛缩和骨折成角或旋转畸形愈合。治疗要点:减少粘连,减少肿胀,预防关节僵硬。牵拉 骨间肌,预防骨间 肌挛缩。增加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ROM。维持手于功能位。握力训练。腕舟骨折:常见并发症为舟骨近侧骨折段坏死、骨折不 愈合和创伤性腕关节炎。治疗要点:一般固定 6?12 周,若到达预定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仍未愈合

6、,应再继续固定1?2 个月。固定期应避免 进行强力握持动作训练。石膏去除后数周内,在手夹板保护 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避免腕关节过度背伸。2. 手部肌腱修复术后(1)屈指肌腱术后采用手背侧动力性手夹板固定,维持腕关节 60屈 曲,掌指关节 45屈曲,近侧指间关节 10?20屈曲,远侧 指间关节 0?10屈曲。手指由于弹性牵引而被动屈曲,然后 可主动伸直手指。当手指放松,弹性牵引能将手指拉到完全 屈曲位,主动伸指不费力,则表明弹力强度合适。术后24?48h开始训练。令患者主动伸指,当伸直到背 侧手夹板阻挡时放松,靠弹性牵引,手指被动屈曲。每次做 2或3回屈伸指活动,开始时6?8次/d,

7、以后逐渐增加训练次 数。术后4周去除手夹板,开始主动屈伸指训练。在伸腕位, 手指主动屈曲;主动伸腕,同时做手指屈曲训练;主动伸直 手指,同时屈曲腕关节。术后6周时,若手指不能完全伸直时,将腕关节固定于 中立位,轻柔被动牵引屈指肌;轻度抗阻运动训练;轻度 ADL 训练。术后8?12 周开始渐进手抓握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和ADL 训练。术后12 周后,允许进行所有功能性活动。(2 )伸指肌腱(IV?W区)术后采用动力性掌侧手夹板固定,维持腕关节背伸 30 ?40。同时用橡皮筋牵拉伸直所有指间关节,另外用掌心 侧辅助夹板防止掌指关节屈曲。术后1?3 周内,主动屈指间关节,被动伸指,每次2?3 回,6?

8、8次/d。以后逐渐增加训练次数。术后 3周时,去除掌心侧辅助手夹板,患者继续主动屈 指被动伸指训练。术后7周时,去除夹板,开始主动伸指训练,包括各条肌腱滑动训练。术后8?10周进行轻微抗阻运动训练。注意事项:屈指肌要比伸指肌力强壮,所以主动屈曲应在控制下和缓进 行,以免牵拉到修复的伸指肌腱。3. 手部神经损伤(1)正中神经损伤(神经修复术后)腕关节屈曲位固定 3周,随后逐渐伸展腕关节至正常位 (大约 4?6 周)。主动活动训练。用视觉来保护感觉丧失区。 日常生活辅助器具使用,例如拇对指夹板。 感觉再训练(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术后 8周开始)。 预计神经恢复无望者,可考虑拇外展功能重建术。(2)尺

9、神经损伤 佩戴掌指关节阻挡夹板,预防环、示指爪形指畸形。 用视觉代偿,保护手尺侧缘皮肤感觉丧失区。 对神经无恢复者,可考虑手内在肌功能重建术。(3)桡神经损伤 手夹板固定腕关节伸直,掌指关节伸直位,拇指外展 位。预防伸肌过度牵张,协助手的抓握、放松功能。肌肉再训练,手抓握及松弛训练。 对神经无恢复者,可施行伸腕、伸拇、伸指功能重建术。4. 感觉再训练(1)基本概念:感觉再训练是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整体 康复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使患者在功能性感觉恢复中 发挥最大的潜能。手的感觉恢复程序(Dellon):痛觉和温觉、30Hz振动 觉、移动性触觉、恒定性触觉、256Hz振动觉、辨别觉。因 此,感觉训

10、练程序分为早期和后期阶段。早期主要是触觉和 定位、定向的训练。后期主要是辨别觉训练。腕部正中 神 经和尺神经修复术后 8周,可以开始早期阶段的感觉训练。 假如存在感觉过敏,则脱敏治疗应放在感觉训练程序之前。(2)训练方法 要求患者在手上画出感觉缺失区域。 训练前进行感觉评定。当保护觉恢复时,感觉训练即可开始。 感觉训练后的评定,每月一次。感觉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过多,10?15min/次,3次/d 为宜。(3)感觉再训练效果的评定:对感觉再训练效果的评 定,目前尚无一个精确的方法。临床主要根据某些参数进行 粗略评估。这些参数有:定位觉的错误次数减少。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较多的“配对”测试或识

11、别 试验。完成各项训练的时间缩短。两点识别能力提髙。患者进行ADL能力和作业活动能力提高。其中最重要的评定标准是患者在工作中和休闲活动中 利用患手能力的增强。5. 手部作业治疗 是手外伤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通常针对伤手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 劳动和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有助于伤手功能和技能恢复的 作业。让患者参与“适应性活动”,并按指定的要求进 行 训练,逐步恢复伤手最大的功能。作业治疗的程序可分为早 期、中期和后期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预定的治疗目标, 根据该目标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内容ADL 训练,例如:穿衣、梳洗、用餐、用厕等。小活动量作业活

12、动训练,例如:术后早期,通过治疗性 娱乐、绘画、剪纸、编织等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以达到减 少肿胀、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改善眼-手协调能力 的目的。大活动量作业活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原先职业和现有的 手功能情况。可分别选择相关的木工、金工、电器等作业活 动,进行增强肌力、耐力和协调 性的强化训练,为患者重 新就业作职业前的训练。(2)注意事项首先评定患手的功能,以及对作业活动的性质、特点及 治疗作用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症状及预期治疗目标来 选择作业治疗的项目和作业活动量。向患者讲清楚作业治疗的重要性。教给患者具体做法, 并给予具体指导,定期评定。 开展作业治疗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易行,安全可靠。 用于作业治疗的项目,只要和患者的治疗目的一致,采用任 何形式的作业活动都可 以,主要在于理解它的原理、使用 方法和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