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964342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课题渔家傲秋思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渔家傲秋思并默写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并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3、利用想象、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力行新法,巩固边防,被誉为“一代名世之臣”,死后谥“文正”。词作现仅存5首,其中渔家傲秋思写边塞风光,苍凉悲壮,开豪放词风之先河。现存有范文正公集。 写作背景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

2、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知延州,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本词即作于这个时期。读准字音 千嶂(zhng) 燕然(yn) 不寐(mi) 古今异义燕然未勒归无计(古义:刻石记功今义:常指用绳子捆住或套住)梦回吹角连营(古义:醒,醒来今义:回来)一词多义异:塞下秋来风景异(不同)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特殊,奇特)渔人甚异之(对感到奇怪)新课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

3、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请学生回忆曾经学过或接触过的边塞诗词)(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新课展开

4、新课展开渔家傲秋思【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试用自己的话归纳词的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文本探究】1.朗读上阕,思考:上阕写了什么样的景色?【点拨明确】上阕写景(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塞下景色),突出了“异”字。2.上阕中“风景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明确】气候之异: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衡阳雁去”,秋

5、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边声之异:“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边城之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3.下阕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点拨明确】思乡报国之情。4.怎样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千古名句?【点拨明确】前句表达思乡之情,后句用典表达报国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6、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的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宪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5.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拨明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萧瑟的景色,抒发了慷慨悲壮的情怀。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点拨明确】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写作

7、方法运用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渔家傲秋思格调苍凉,慷慨悲壮。词的上阕主要写边塞秋景的萧瑟。在词人的笔下,既有所见之景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又有所闻之声号角、边声。这些所见所闻被词人连缀在一起,组成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触目无比萧瑟荒凉。下阕从人物的行为和心情写起,“浊酒一杯”写行为,“家万里”自然是写思乡,但一杯浊酒如何消得了乡愁?接着词人再用“悠悠”的笛声与满地的浓霜来渲染边塞的悲凉气氛,加重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但思乡不能归,因为“燕然未勒”。将军壮志难酬,壮士归乡无计,词的情调自然是无比的凄凉悲壮。【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运用比喻与夸张修辞手法,虚实结合,完成一个片段

8、作文,200字左右,内容不限。拓展提升1有人说,渔家傲秋思的下阕让人消沉失意,请你结合相关诗句及范仲淹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点拨示例】写景是为了抒情。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正是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

9、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2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这三首词慷慨悲凉,又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之情。请就你的理解谈谈新时代下我们应该如何爱国。【点拨示例】时代的列车进入了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爱国不再表现为抛头颅、洒热血,应该落实在学习上。当今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场,竞争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使民族立于不败之林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应该更积极、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

10、握科学技术,早日成为国家栋梁,成为能够撑起中华民族未来的一代人,这才是有效的爱国。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渔家傲秋思一词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诵读,领会词中的各种意境,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品味。教学时,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比较、鉴赏这五首词。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在感情。正如词中的豪气万千,为国效命的感情。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之上,而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适当了解一下背景材料也是十分必要的。方法指导: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赠友

11、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多种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看标题法有些诗歌的标题往往透露了作者的情感。2.看序注法有些诗歌鉴赏题的前面会有一篇短序,或是在后面有一些注释(有的注释包含对相关典故的解释)。这些内容往往表明或暗示了诗歌中包含的思想感情。3.品诗(词)“眼”法古代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往往是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直接抒发或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4.分析意象法古代诗词中有些意象往往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如杨柳表惜别、圆月表思念等。5.知人论世法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要正确理解作品

12、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就必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其写作某一首诗或词时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创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一般答题模式:这首诗(词)通过的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提示:古代诗词表达的情感主要有: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建功立业、忆友怀旧、思亲念家、寄情山水、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相知相见、离愁别恨等等。)素材积累: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