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1963303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3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河北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唐代诗人。他与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唐代边塞诗的最高成就。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是他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观察后的有感而发,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他被推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歌背景诗歌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732),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

2、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功夫。开元二十一年(733)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开元二十四年(736),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开元二十六年(738),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诗歌赏析诗歌赏析燕歌行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诗的小序说:“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诗的主旨是谴责戍边将领

3、居功恃宠,骄奢淫逸,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诗中揭露了军中种种弊端,概括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诗大体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八句写出师。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颜色,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如云的浩浩荡荡的场面,可以想象将军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为失利战败的狼狈情景做反衬。第二部分八句写战争危急而失利。描述战士英勇杀敌、为国献身,而将军却远离阵地,“美人帐下犹歌舞”,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士兵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是此诗的主旨。第三部分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这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士兵心情的写照。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诗以

4、“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旨,意境更为雄浑深远。全诗二十八句,依次写出了出征、上阵、杀敌、苦斗、防守、肉搏等战争的全过程,概括了整个边塞战争,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唐军惨败的根本原因,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加强了讽刺力量。全诗形象鲜明,气势磅礴,音韵婉转自然,感情诚挚真切,动人心魄。它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不见一字褒贬,强烈爱憎却洋溢其间,是唐代边塞诗的名篇。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李贺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

5、维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昌谷集。诗歌背景诗歌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李贺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听了京师乐工李凭的演奏,写下此诗,赞美了他高超的技艺。诗歌赏析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美妙音乐、赞赏才艺者的诗。此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极强,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媲美,被清代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前六句赞美李凭技艺的高超和乐音的动听。首句写“箜篌”精良,既赞美音乐,也赞美李凭的技艺。次句“凝云颓不流”,意谓浮云凝神谛听,为之停留,此处用了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的典故。第三句用了江娥和素女的典故,写舜之二妃挥泪于竹

6、,素女也悲愁。二、三句以实写虚,兼用拟人手法,从侧面烘托了音乐的美妙动听。第四句点出演奏箜篌的人物是李凭,地点是长安。如此先写音乐之美妙,再点出人物、时间、地点,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五、六句写箜篌众弦齐鸣,犹如昆山玉碎;单弦独响,宛若凤凰鸣叫;有时音调悲抑,好像“芙蓉泣露”;有时旋律欢快,又似“香兰笑”。此写箜篌的声音或高亢,或低回,或舒缓,或急促,或欣悦,或悲戚,将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融为一体,写音乐之变化奇幻,具有形神兼备之妙。后八句写音乐的效果。七、八句写箜篌音美,消融了京都城门的冷气寒光;玉弦跳动,奇妙的声音感动了天上的紫皇。此二句承上启下,由人间到仙阙,自然引出“女娲补天”“桂树寒兔”

7、等神话传说。“女娲”二句,写她听音乐入迷,忽然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想象是何等大胆、奇特、瑰丽!这个“逗”字,写出了音乐极大的魅力。“梦入”二句,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为之感动;而老鱼、瘦蛟本瘦弱不堪,但也伴着音乐的旋律,翩然起舞。这里化无形为有形,把美妙的音乐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吴质”二句,写美妙的乐声飞入月宫,使吴刚也倚着桂树,忘了安眠;伴随吴刚的,还有那任凭露水飘洒、浸湿了皮毛也不肯离去的玉兔。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显得幽深邈远,逗人情思。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奇异,构思新颖,形象鲜明,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构成了一种特有的令人赏心悦目

8、的艺术境界。锦瑟锦瑟李商隐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有李义山诗集。诗歌背景诗歌背景唐代末期,唐王朝已经逐渐地衰败,各种兵变层出不穷,再也不像开元和贞观年间的盛世一样。在这个时候,唐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诗人不禁感慨世间多变,一个曾经繁荣的王朝,竟然衰败到如此地步,内心十分愤恨,但是又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诗人的妻子去世以后,他把满心的愤怒与忧愁写进了诗中,于是有了这首传世的名篇。诗歌赏析诗歌赏析首联以瑟起兴,触物兴悲。这华美的锦瑟,为何无缘

9、无故有这么多弦?其悲音触动“我”的心灵之弦,不由得想起已逝的青春年华。其一弦一柱已令人惆怅哀伤,如此之多的弦柱,怎能不教人肝肠寸断呢?一个“思”字,勾起下面二联,贯通全篇。颔联上句化用“庄生梦蝶”的典故,言其梦境虽美,一个“晓”字,点出梦之短暂,虚无缥缈;一个“迷”字,则表现了对梦境的沉溺和迷惘。下句运用“望帝化鹃”的典故,言其春心萌动,缠绵悱恻,青春勃发,至死不变,即使化为哀鸣啼血的杜鹃。此二句不正传达出诗人在理想、爱情、事业等方面的不顺和悲痛吗?颈联用“鲛人泣珠”的典故,言在月光之下,圆润光洁的珍珠都有晶莹闪光的泪点,表现了诗人人生的悲苦;又用“蓝田美玉”的典故,言其在暖日下,蓝田埋藏的美

10、玉,精气喷射,化为缥缈的烟气。这里将美好的事物和悲哀的情感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种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却又始终无法靠近,留下了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恨。尾联是诗人对“华年”种种情事的追忆;又以“惘然”抒发自己的感受,说这“华年”触人心弦的难言之苦、至悲之情,当时已使人哀痛怅惘,岂待追忆!今日想起,更觉怅恨无限,悲凄不已!此诗意象朦胧,给人惝恍迷离之感;情思感伤,传达出哀怨迷惘之情。读者虽雾里看花,觉诗意缥缈,但没有不喜爱的。其神秘的多义性,正是晚唐高手义山诗歌美学价值的体现。书愤书愤陆游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11、绍兴中应殿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诗歌背景诗歌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山阴家中。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这年诗人已62岁,所以难免有失时之悲。诗歌赏析诗歌赏析二十多年前,诗人在镇江通判任上就以光复河山为己任,上书驻扎在建康(南京)的爱国主战派将领张浚,鼓吹抗战。瓜洲在长江边上与镇江斜相对峙,当时是国防前沿,故有战舰水师驻扎。又约在十年前,诗人曾从军南郑,参与爱国

12、将领王炎进攻中原的军事部署,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那时又做过一次反攻复国的好梦。这两段宝贵的生活经历,就被熔铸在前四句诗中。“那知”犹言“岂料”,“世事艰”三字概括了百姓所遭逢的深重灾难,是一抑。“中原北望气如山”写志在恢复的英雄气概,是一扬。“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叙事中兼写景象,于四时中特别选出隆冬和深秋的季候来写,就营造了严寒、萧瑟的气氛。“瓜洲渡”“大散关”这两个地名前置以“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的描写,便觉叙事精警,声色动人,为全诗增色不少。然而,在镇江也好,南郑也好,希望都落了空: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张浚被罢职。诗人也落下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用兵的罪名,

13、丢了官。另一次则因王炎调职,使北伐计划成为泡影。从“早岁那知世事艰”到“铁马秋风大散关”,一气贯注,需一气读下。史载刘宋文帝将杀大将檀道济,檀道济被拘捕前怒叱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诗人说自己也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心情是悲愤的,但他并不泄气,最后通过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称赞诸葛亮“伯仲之间见伊吕”偏重于他的谋略,而陆游称赞诸葛亮偏重于他的献身精神。诗中并没有直抒个人此时怀抱,但读者已经心领神会了。这首七言律诗句句经得起推敲,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虽说是一气呵成,又饶有抑扬顿挫:说早岁不知世事之艰是一抑,紧接写北望中原气壮山河便是一扬;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二句更是酣畅之至;以下便用“空自许”三字一收,又绾合到“世事艰”,概何胜言;末二句则推开以自励作结,诗情复得振作。全诗磊落不平,令人百读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