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96236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材料之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7年度工作总结暨2008年主要工作安排(讨论稿)各位常务理事:2007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建设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主题,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与中央经济工作精神,团结依靠广大会员和理事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在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第一部分 2007年度工作总结一、组织建设工作(一)完成研究会换届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组织筹备,2007年7月25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百余人出席大会。市委、市政府

2、、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到会祝贺,市副市长质枫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欢迎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建设部原副部长周干峙院士,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候选人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候选人、建设部原副部长宝江,副理事长候选人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云鹤院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武寅、市人大副主任王德惠、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史善新、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总监谭荣尧等出席大会。建设部汪光焘部长为本次大会发来贺信。他希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在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下,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加强自身建设,在开门办会、增强实力上下功夫,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

3、的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同志出席会议并代表中国科协讲话。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周干峙院士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了题为“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城市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简要总结回顾了城市科学研究会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及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周干峙理事长提出,需要以“大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和构筑中国城市科学的学科研究体系,明确创新点,发挥创造力,形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推进城市科学的发展。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顾文选同志作了第四届理事会组织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候选人迅同志作了关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章程修改的说明。大会表彰了一批城市科学研究组织的

4、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以及优秀学术论文获奖者。会议代表分成3个组对城市科学研究会的组织建设、会员发展、章程修改、理事会工作报告等进行了讨论。代表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章程。会议进行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的选举。新一届理事会由183位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由61名常务理事组成。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同志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会议选举王玉庆、王德惠、史善新、江亿、兵、家洋、刚、鸿铭、武寅、宝江、谭荣尧、云鹤等12位同志担任新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迅同志当选新一届理事会秘书长。仇保兴理事长以“城市科学研究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题作了总结报告,就“确保我国城镇化有序发展”、“城市规划

5、、建设过程中的节地节能”、“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水危机处理”、“城市灾害防治”、“房地产泡沫防治”、“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竞争力”、“城市生态”、“城市管理”等10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主要问题及城科会应对措施。他明确提出了城市科学研究会应形成“学科综合、行业参与、上下联动、中外交流、知行合一”工作机制要求。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召开了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本会新当选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常务理事、代表对于城市科学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工作安排的意见,会议通过了秘书处机构及岗位设置方案;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人选

6、方案;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更换法人代表的决议;安排布署了2007年下半年的工作;通过了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专业委员会、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城市水务与水环境研究专业委员会、城市生态研究专业委员会5个专业委员会筹备方案。(二)多渠道积极推进研究会会员发展等组织工作2007年我研究会将分支机构整改,探索多渠道发展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筹备建立会员库、专家库和组织管理制度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工作,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继续探索多渠道发展会员的机制、健全会员管理办法。结合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会员渠道,尝试将相关的专业人员和城市管理者,以及相关

7、的科研、院校、社团、工程建设等单位分别吸收为个人会员1、6万人和团体会员单位900个。为适应我国科技队伍的结构、流向、分布和从业出现多样性的趋势,积极扩大会员的覆盖面,重视发展企业组织和在其工作的专业人员入会;根据新修订后的章程,完善会员管理制度,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逐步规对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2、建立和完善地方城市科学研究网络。重点是通过学术活动和工作会议密切与现有地方城市科学研究会的联系,加强合作,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2007年我会团体会员单位及地方城科会举行重要学术活动或换届大会,我会秘书处负责人均应邀到会。3、坚持办会的原则,完善科学与的领导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2007年6月份召开

8、全国城科会第二十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在200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召开了四届九次和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实行决策;坚持选举,理事、常务理事具备了合理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明确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办事机构之间的关系,制定工作程序。学会重大事项,由秘书处研究后报送常务理事会审议。(三)积极加强完善分支机构与团体会员工作1、逐步优化分支机构的组成,加强对分支机构的领导。2007年我会根据城市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实际,逐步新建、筹备若干专业委员会,根据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拟筹建若干新的专业委员会。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

9、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专业委员会、城市水务与水环境专业委员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四个专业委员会均已完成初步筹备方案,正准备材料上报建设部人事司审批。对现存专业委员会听取了工作汇报,提出了加强和改善的整合方案,逐步实施调整和优化管理;根据城科会新的章程,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的管理制度,规了分支机构的活动。2、2007年度对分支机构、团体会员单位的重要学术活动积极参与、指导。包括:(1)9月20日-24日,由我会中小城市分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城市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3个城市的350多名代表会聚,分享各地创造的城市管理成果,研究探讨城

10、市管理新思路新方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助理顾文选、副秘书长昌智出席了会议。(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第十八次年会于2007年11月7日至9日在省市召开,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区的近60个城市和单位的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建设厅党组书记房庆方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年会以“自然特色创新”为主题,提交会议论文和交流材料31篇,共计20余万字,并汇编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第十八次年会文集提供给与会代表交流研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迅宣读了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给第十八次年会发来的贺信;并代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仇保兴

11、副部长关于当前“城市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指示精神。(3)11月17-18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分会2007年年会暨第十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市举行。我会副理事长宝江,秘书长迅、副秘书长昌智参加会议。这次会议旨在促进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省省委常委、省副省长徐宪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润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省政协副主席文选德,名城委副主任委员宣祥鎏等领导和嘉宾共500人出席会议。大会宣读了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致名城委老领导、专家、学者和名城保护工作者的致敬信,并向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章。(4)11月1-3日,我会团体会员单位陇海

12、兰新城建联合会在召开第14次年会,陇海兰新经济带的、日照、等城市建委与建设局及企事业会员单位的领导及代表共计8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13次年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两年的工作思路及主要任务,并按章程对委员会部分领导进行了调整。我会副秘书长徐文珍、秘书处金星主任应邀与会。(5)9月19日,乌鲁木齐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工作会议,我会秘书长迅、办公室主任邹燕青应邀出席会议。(6)12月16日,城市科学研究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我会秘书长迅、办公室主任邹燕青等应邀出席会议。二、学术研究工作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我会在2007年紧扣“十一五”

13、城镇化发展重质量的战略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课题研究工作。1、完成2006年度中国科协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工作。该研究报告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城市交通、城市安全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城市承载力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我国城市承载力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预防超出城市承载力主要因素底线的危机管理原则办法,探索提高城市承载力的途径。成果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肯定批示:该研究“提出的提高城市承载力及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对于端正各地城市发展方向,科学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成果已出版。2、组织完成

14、“城市科学学科进展研究及发展报告”。此项工作是中国科协资助的年度学科发展报告系列之一。城市科学作为新兴学科,首次被列入中国科协学科发展年度报告计划。本次研究工作从城市科学基础理论上创新学科研究体系框架,从城镇化、城市经济、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城市管理等六大方面梳理研究思路,力图构建中国特色的城市科学学科体系。研究过程中多次进行学科发展研讨,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协调,推进学术建设。该项研究得到吴良镛、周干峙两位院士的指导。3、完成2006年度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社区规划的组织与实施研究”工作。本项目以总结社区规划已有的理论和经验为基础,探讨适应我国国情的社区规划组织和实施方式,

15、寻求符合现有城市规划机制的社区规划编制和成果表达方法,使社区规划的涵能在我国特有的条件和前提下发挥实效。本项目正等待建设部科技司组织评审验收。4、组织完成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咨询研究项目“城市照明发展方向与节能降耗问题研究”。该项研究以构建绿色、健康、人文的城市照明环境和提高城市照明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为目标,研究明确我国城市照明的本底情况,总结行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向;提出科学的城市照明管理模式和体制建设和城市绿色照明中节能减排的政策意见;推荐绿色照明的先进技术和高效节能的照明器具。本研究工作已通过中国科协的中期审查工作。年完成初稿写作。5、组织开展“中国可持续城市研究项目”。本项研究是由能源

16、基金会(美)资助,拟从城市能源、城市环保、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绿色建筑等角度探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编写2007年年度报告,即:中国城市规划年度报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年度报告;中国绿色建筑年度报告。6、组织开展建设部科技司“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工作。本项工作通过对政府管理人员和建筑专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最终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培训教材及企业科普宣传书,通过重点介绍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应用原理、产品设备的系统设计、技术推广、建筑集成技术及示项目等,使管理者、建设者、使用者更多地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建筑中的应用方法,使可再生能源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7、组织开展建设部科学技术司节能省地型建筑专项研究项目“城市交通系统的节能降耗技术政策研究”。本项研究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探索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目标和节能重点,提出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科技等多个层面的城市交通节能降耗政策,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