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962184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研,百年老校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总结性评估报告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执笔:章 莉“觅渡”是一种人生哲理,有志者总在寻觅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就应该是一辈子的觅渡,寻觅通向真善美的光明大道。“觅渡”应该是奉献我们的人生,寻觅真理的渡船,达到理想的彼岸。 屠岸(觅小三十年代校友,文学翻译家)教育就是一种寻觅,就是帮助学生寻觅到发展的可能方向和发展的最大可能,帮助学生完成人生的一次重要摆渡。成尚荣(原国家督学)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生产力,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态度改善、学习能力发展、学习方式优化的催化剂,更是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

2、保证。我校自从被常州市教研室确定为教科研基地以来,始终以省“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为固校之本,以寻觅超越的“觅渡”精神为实践之魂,始终以建设教科研基地学校作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心。在市区教科研领导的关心下,在市教科研基地 “先进性”,“示范性”和“辐射性”的激励下,三年中,我校收获着教科研带来的喜人成效:明确的研究之路立学校发展之魂,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扎实的研究之路固教师发展之本,不断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有效的研究之路觅学生成长之源,为学生寻觅发展的可能方向和发展的最大可能。下面就以下三方面结合学校教育科研实绩汇报我校基地建设的具体情况:创新教育科研机制,立学校办学之魂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

3、发展的策划中心我们在市教科研基地的建设中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向通过教育科研,解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教育科研,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教育科研,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兴校的科研,不是一般的搞几个课题,得几个科研成果而已,而是要形成学校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从而改变学校面貌,形成学校的特色。1、构建“特级领衔、团队共进”的管理团队,引领教科研的高位发展。一项研究的推进,必须要有核心人物,可以把好方向、确定目标,但同时又必须有一支队伍来共同推进,来实现目标。我校的行政团队是行政上的领导团队,更是学校思想的领航者,始终将科研治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放在第一位,整个团队都是学校课题核心组

4、成员,每个成员都领衔着子课题的研究。我校薛丽君校长是“九五”省级重点课题“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差异教学策略与模式的研究”的核心研究成员,是“十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拓展学习时空、转变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中心”的具体负责人,又是“十一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觅渡精神引领下的校本发展研究”的主持人。她是省第九批特级教师,她的成长就是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发展很好的例证。薛校长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信念,决大多数的管理时间是在花在教科研上。分管教科研的汤海燕副校长,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在工作中用自

5、己的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引领和影响教师感受教育科研的力量,促进研究和实践的完美对接。多年来,在区级、辖市、省级范围多次执教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积极发挥着引领作用。她将课题研究作为“抓手”,作为“载体”,参与、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与老师们一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她的带动和引领下,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各级骨干教师不断成为科研型教师。今年调入区教研室的原我校科研发展中心夏焱洁主任是充满研究热情、充满研究智慧、具有实干能力的一名市学科带头人。正是他们“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科研创名校的理念,实现着我校的高位可持续发展。在基地建设

6、的三年里,正是通过教育科研这个导航抓手,不断明晰了学校办学理念,提炼了学校精神,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共同愿景。校训:觅渡学校办学理念:寻真致远 勤行谨识 冠冕群英 和而不同学校发展目标: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努力建构以开发学生可能性为中心的地方教师发展目标:有思想的行动者追求在不断的改变中提升自我学生发展目标:勤奋快乐的学习者能够在自主的学习中发展可能2、变革中层管理职能,促进教科研的有力推进。在两位特级研究者的旁边,是实力强大的各学科负责人,我们的学科负责人都已很好到完成了从教学研究到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我校原有的中层设置是传统模式,教导处的领导是学科负责人,但同时又担负着教学常规等事务性工作

7、。如我们原来分管语文学科的教导还要负责课务安排,日常的调课等,牵扯了大量的精力,也不能集中精神搞教学研究。学校根据科研发展的需要,经过调查、论证,从07年9月起对中层机构进行了重新规划,设立了五部一处:课程教学部、信息资源部、教师发展部、学生发展部、后勤服务部及教务处。其中课程教学部是最大的部,包括6个发展中心:语文学科发展中心、数学学科发展中心、英语学科发展中心、综合学科发展中心、科研发展中心、课程规划中心。重新确定了各学科负责人的职能,5个中心的整合,极好地促进了教研科研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科管理工作即学科研究。以责任的方式提升自觉,以合作的方式实现融通,以研究的姿态从事管理,以成就一支有思

8、想、能实践、敢创新的科研团队,在各领域保障教科研的有力推进。3、重建学校制度,保障教科研的持续有效。一个好的制度,不是制约,而是引导;不是管束,而是激励。我校从2006年开始对学校的系列制度进行改革,目标直指促进教师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提升自身素养,培养健康、快乐的觅小学生。(1)创生觅渡桥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从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学效果三大方面21条细则,规定了觅小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必须达到的底线。打破了只看考试成绩的单一衡量,而把要通过教育科研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师重要的任务来抓。(2)完善已有制度。删除不能促进教科研发展的,添加需要的,调整不足的。完善课题管理制度、综合实践

9、活动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学时计算与考核办法、教育教学工作成果奖励办法,增加了中层干部学期工作考核评价、年级管理考核实施办法、研究型教研组团队评价指标体系、活动节整体规划实施指导意见、“觅渡论坛”组织策划指导意见。这些制度的确定,都经历了教师集体商量提出个人想法学校调整意见教师再次讨论初步完成这样的两下两上的过程。以行政例会制度的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为例,行政例会从以往的任务布置变革为具有有效开放性、多向互动性和深度研究性的研究例会。行政例会上每一个行政人员的发言,都力求做到事理结合,不仅要明白做什么事,还要明确为什么做事情,事情背后的道理或理念何在?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概括为一些专题

10、,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例会上进行专题性讨论。使之成为各部门负责人积极思考并实现横向沟通部门之间合作互动的时空,实现管理的整合,提高管理的效率。4、突出部门引领,突显科研人才科研发展中心(教科室)专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专业部门。所以学校对它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即是研究的规划部门,又是问题的实践部门;既是信息的传递部门,又是信息的聚集地方;既是产生思想的地方,又是传播思想的地方;是人才产生、聚合的地方。学校搭建系列平台突显科研人才,如每年一度的教科研先进评比、教师小课题成果评比、“觅渡杯”论文评选活动、科研性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学科联合教研活动等。把优秀的科研人才吸收成为科研发展中心成员,把评优评先

11、的机会先给这些科研积极分子。学校教育科研历年投入表年 份资金投入2005100000元2006120000元2007116494.4元2008274170.1元2009至今277931.1元每年学校都会奖励科研骨干征订教育期刊,今年共奖励科研骨干江苏教育25份,江苏教育研究12份,上海教育科研10份。投入逐年提高,说明对科研的越加重视,同时也反映能获得科研奖励的教师越来越多,获得培训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科研性人才在各学科中起着核心带头的作用。丰富教育科研内涵,固教师发展之本做有思想的行动者,追求在不断的改变中提升自我我们在市教科研基地的建设中清晰了校本研修的做法做到三个关注 关注教研组建设,关

12、注课堂,关注教师个体的成长规划搭建三种平台 走出去和请进来 “觅渡论坛” “秋白杯”青年教师素质大赛。实现三种方式全员读书行动 青蓝工程 信息技术平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在基地的建设中,成就了一大批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三年来,学校产生了省特级教师1名,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名,15名市学科带头人,20名市骨干教师、19名区学科带头人、18名区骨干教师、7名市教学能手、7名市教坛新秀。19位教师分别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辅导员”“区园丁奖称号”。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校科研人员情况汇总 时 间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

13、06年8人8人6人5人1人6人07年1人1人6人4人08年1人2人3人3人1人09年上6人11人4人6人徐小莉、周源、陈佳等41位老师在省、市、区级上课题研讨课。周礼晶、刘海英等20多名教师在省市区各级各类赛课中获一、二、三等奖。科研骨干教师区级以上(含区级)公开课情况汇总时 间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06年1节1节5节11节07年1节2节13节12节08年5节14节13节09年上1节2节8节15节3年中,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两年中我校有142人次在各级各类发表122篇,获奖254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发表的有21篇,省级刊物发表的有48篇,省级以上发表数占两年总发表数的43%,说明发表层次比较

14、高。获省级教育论文比赛一等奖的有17篇,二三等奖的有105篇,省级以上获奖的占总篇数45%,也能表示出学校教师科研成果的层次是比较高的。有8人参与参与编写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班主任教育丛书教师研究论文市级以上获奖发表情况汇总年度获 奖发 表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国家级省级市级20063482534814132007535525818102008229232510122009上5105968 上述所取得的成绩,正是源于我校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始终坚定着这一理念,那就是培养“科研性”教师,主要是进行“三个关注、三种平台、三种方式”的队伍建设工作。三 个 关 注一、关注系统的教研组建设教师日常的教学研究团队主要就是教研组,在当下教育的推进中,建设“有效的、充满生命活力和研究气息”的教研组是非常重要的。几个变:1、变刚性组织为柔性组织。学校为教研组成员创设宽松的、具有研究气息的团队。学校多了为教研组服务,提供资源,少了对教研组的考核与评比。并为每个教研组都聘请了市区级的学科顾问,每周来学校进行研究活动。2、变无序研究为定向、系统、连续的研究。围绕子课题,各教研组开展了专题、课型研究,并及时转化为日常性研究。对内,建立“跨学科”大教研制度,围绕同一主题,各学科日常研究做到四“强”。一是加强策划,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